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善”,什么是“善”?

善的释义:会意字,读作shàn,从言从羊。本义“吉祥”,做形容词用有“吉、美好、善良、慈善、应诺、慎重、高明、熟悉”等义项,做动词用有“擅长、修治、羡慕、认为好、赞许、友好”等义项,做名词用有“好人”义,还做姓氏。还有“好好地、多;常;易”等义项。

“善”具有深刻的伦理学、哲学和佛学内涵,中华文化儒释道三家的最高境界都是“善”。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善”,什么是“善”?



儒家的“善”即是仁爱孝悌,为人伦之善;道家的“善”为自然中万物的善,故老子称“上善若水”;佛家的“善”即是慈悲。

儒家思想中的“善”——仁、爱、孝、悌。孔子从个人的修身养德这么说善,《论语》子曰:善不积不足以成名, 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 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 故恶积而不可掩, 罪大而不可解。 一个人想成功做好事业,善要慢慢的积累起来,才会取得成功;做坏事也一样,坏的一面累积的多了,一定有恶运恶报;个人有小毛病坏习惯就要及时改正,不改累积起来就成大恶大患,终要吃亏;自己不要以为有点小毛病没有关系,累积起来就是大毛病,大毛病改不了,到最后造成不可挽回的恶果。

《大学》云:“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亲民、至善用一句话来说就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儒家思想达到至善的最高境界,用今天的话来说即是“为民谋福利、提高民众的幸福指数。”儒家弟子以百姓安居乐业,人民生活幸福为目标就是至善的最高境界。

儒家经典书籍中,“善”的句子很多,这里不一一搬来占字数,就我的理解,一个有仁爱、孝悌心的人,一定是有善心的人。儒家思想中的善,与人为善讲究适度,所以孔子告诉我们要:要以德报德,以直报怨。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善”,什么是“善”?



道家讲“上善若水”,水几于道,水有最高的善,道和德如水一般,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就是水的本性,水的善是自然的善,不求回报,善利万物是水的本性。老子教导我们:“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把握这七善,离得道就不远了。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善”,什么是“善”?

上善若水


佛家的“善”,即是慈悲之心,慈爱众生,带给他人快乐和幸福就是慈;同感他人之痛苦,怜悯并拔除他人之苦为悲。佛家“十善”是在五戒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十善者: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邪淫;四、不妄语;五、不绮语;六、不两舌;七、不恶口;八、不悭贪;九、不嗔恚;十、不邪见。

1、不杀生:谓不杀害一切物命,即是止杀之善。非但不杀,还当行放生之善。(孟子曰:“闻其声,不忍食其肉。视众生为平等生命)

2、不偷盗:谓不窃取他人财物,即是止偷盗之善。非但不盗,还当行布施之善。

3、不邪淫:谓不行邪淫情欲之事,即是止淫之善。既除邪淫,还当行清净梵行之善。(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

4、不妄语:谓不利用虚言诳惑他人,即是止妄语之善。既不妄语,还当行实语之善。(不说假话、谎话)

5、不绮语:谓不阿谀奉承、花言巧语,即是止绮语之善。既不绮语,还当行质直正言之善。(说的好听但用意不善)

6、不两舌:谓不在中间挑拨离间,即是止两舌之善。既不两舌,还当行劝人和合之善。(不搬弄是非)

7、不恶口:谓不粗言恶语辱骂他人,即是止恶口之善。既不恶口,还当行柔和软玉之善。(不说粗鲁的话,不中伤别人)

8、不悭贪:谓不贪着情欲财富、贪得无厌,即是止贪之善。既不贪欲,还当行清心寡欲之善。

9、不嗔恚:谓不生暴躁、愤怒之心嗔恨于人,即是止嗔之善。既不嗔恚,还当行慈悲忍辱之善。

10、不邪见:谓不持邪见偏见异见、执非为是,即是止邪见之善。既不邪见,还当行正信正见之善。


中华文化的最高境界“善”,什么是“善”?



《易经》中最浅显的道理只有一句话:“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了凡大师也说:人为善,福虽未至,祸已远离;人为恶,祸虽未至,福已远离;行善之人,如春园之草,不见其长,日有所增; 做恶之人,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中华文化的善,没有哪家之分,大道同源,殊途同归。王阳明集儒释道三家思想于一身,他的心学四句名言: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告诉我们善心、善念、善行、善言,去恶扬善,则积德无需人见,行善自有天知。行不善之事,最损福报,如身处痛苦之中,一定是行不善之事带来的回报,善因自有善果!(如您读到此处,转发此文也是一个善举,自己为善、劝人向善有不可思议之功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