匠人匠心丨四龙降泽:百年传承下来的面具人生

匠人匠心丨四龙降泽:百年传承下来的面具人生

四龙降泽,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

四川省甘孜州位于青藏高原西南缘,万里雪原匍匐在四川最高峰贡嘎山下,传承人四龙降泽每隔一段时间,都会穿梭在海拔4600米以上的高山地带采集一种珍贵的泥土和水源。正是这些蕴藏着蜀山之王神秘力量的材料,塑造了四龙降泽辉煌的艺术人生。

匠人匠心丨四龙降泽:百年传承下来的面具人生

四龙降泽的看家手艺是制作藏传药泥面具。相传,这种面具起源于1300多年前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时代,经过岁月的洗礼,传承下来的不只是独特的技艺,还有深刻的文化内涵。正如四龙降泽一直挂在嘴边的“汉藏一家亲”,千年之后,汉藏人民民族团结的精神特质在一张面具中再次绽放出光芒。

匠人匠心丨四龙降泽:百年传承下来的面具人生

如今的四龙降泽已经是一位63岁的老人,从14岁受家族环境的影响开始跟随父辈学习藏传药泥面具制作,至今已经过去了近半个世纪。时间在四龙降泽的脸上刻下了条条皱纹,也让藏传药泥面具这门绝活儿在现代看来,尤为珍贵。

匠人匠心丨四龙降泽:百年传承下来的面具人生

“这些书是从我爷爷的爷爷那时候传下来的,这些笔记是我叔叔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留下的手记。” 四龙降泽小心翼翼地打开一摞用布包裹的手稿,纸张的颜色微微泛黄,但是书写的内容却依旧清晰可见。

“这些书已经完整地传承了二百余年,上面对于藏传药泥面具的制作工艺有着详尽的介绍,是我的‘命根子’。 ”

匠人匠心丨四龙降泽:百年传承下来的面具人生

匠人匠心丨四龙降泽:百年传承下来的面具人生

藏传药泥面具的制作过程神圣而神秘,对材料的选择必须慎之又慎。“一座山上只有特定海拔中很小一部分的泥土才能作为原料,和泥用的水也必须是高山之上无污染无杂质的纯净水。”四龙降泽说。

匠人匠心丨四龙降泽:百年传承下来的面具人生

选材挑剔并非制作中最难的环节,面具中藏药的调制才是考验真功夫的时候。

“每种药材必须按照特定的比例混合才可以达到完美的效果,配置比例稍有偏差,药材放入顺序错误,不仅会让面具变质,甚至还会让本来具有药用价值的东西充满剧毒。”

匠人匠心丨四龙降泽:百年传承下来的面具人生

原料调配工作完成之后,一个完美的藏传药泥面具还需经过雕刻、制陶、着色、发酵、晾制等十多道工序。祭拜过山神并装入高僧开光的经文,这件艺术品才算真正诞生。

匠人匠心丨四龙降泽:百年传承下来的面具人生

由于工序精细,一个巴掌大的药泥面具便要花上至少一天的时间,体积再大一些,雕刻再精美一些的面具则要动辄上月。四龙降泽说,高山之中物流不便,产品的销路变成了最困扰他的难题。

匠人匠心丨四龙降泽:百年传承下来的面具人生

“创作之初,妻子并不支持,嫌我把时间都花在做面具上面,挣的钱也不多。”四龙降泽笑着说。

虽然巨大的时间成本并不能很好的转化成可观的经济利益,但他依然选择了坚持。时至今日,国家对文化领域有了更多的政策支持,文化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工作中也做出了更多的努力。

借着成都国际非遗节的东风,四龙降泽的藏传药泥面具进入到了更多老百姓的视野中,好奇、欣赏、肯定、赞美不仅给四龙降泽带来了丰厚的收入,更为他多年的努力获得了公众的认可。。

匠人匠心丨四龙降泽:百年传承下来的面具人生

受于祖上“传内不传外,传男不传女”的限制,藏传药泥面具的技艺传承让年过60的四龙降泽隐隐担忧。“现在跟随我学习面具制作技艺的只有三个侄儿,我很担心将来有一天,这种工艺会断了。”说到此,四龙降泽有些感慨,“两个徒弟学得不错,但是技艺还需要更精湛,还有个侄儿学了一半就有些学不下去了,他有些静不下心。”

四龙降泽说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希望人们可以更多地关注藏传药泥面具,关注藏文化,让更多年轻人可以了解这种快要失传的手工艺,自发的加入到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保护当中,让这神秘而又美丽的文化可以得到真正的弘扬。

横断山脉之中,蜀山之王脚下,因为信仰,所以坚持。这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四龙降泽的“面具人生”。

了解更多精彩内容,点击右上角,关注我们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