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姓的来源


徐姓起源

徐氏的姓氏来源比较纯正,主要出自嬴姓。是先帝玄孙伯益之子若木的后裔。相传陷帝有一个孙女叫女修,因食燕子蛋而怀有大业。大业娶少典氏女子女华为妻,生下了皋陶,皋陶生三子(另一说是六子)长子伯益,又叫大费。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除了正式赐他为嬴姓以外,还把本族的女子姚氏嫁给他,姚女后来生了两个儿子,其中小儿子叫若木因为他的父亲有功,所以封他于徐,建立徐国。徐国历经夏、商、周三个朝代,都是作为诸侯而存在。周穆王的时候,传到徐国32世孙徐君偃,他很聪明,对百姓又很好,所以深的百姓的爱戴,国力不断强大。周穆王担心其长期下去成为后患,便与楚联合前去镇压。徐偃王不忍让广大百姓涂炭,只好弃国躲进了彭城一带的山中。由于他得民心,百姓便以“徐”为姓氏。

徐姓的来源

早在远古时期,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主要生活着四个大的部落群体。即西部和中原的炎黄集团,也称华夏集团;东部的东夷集团;南部的苗蛮集团;东南沿海的百越集团。徐姓的远古始祖就是东夷集团中重要首领少昊。他到了山中得百姓很多。这座山后来就叫做徐山,徐州也因此而得名。周穆王也因此不得不封他的儿子宗于徐,称为"徐子",继续管理徐国。春秋时期,徐国被楚国打败,国力从此日渐消退,周敬王八年的时候,徐国被吴国所灭,徐国的后裔就称为徐氏,以国为姓,代代相传。

徐姓的迁徒分布

徐姓的来源

远古时期若木被封徐国的地方在今天的安徽凤阳县北部,这是徐姓的最早的发源地。在此地聚居的徐氏,在徐国灭亡的时候,已经是一个大姓了。后来他们纷纷向北方迁徙。大致经过汉魏晋南北朝直至隋唐,在我国北方的山东、河南等地形成了多处郡望。及古代的东海、高平、东宛等地。具体的迁播时间是:秦朝以前已迁入了山东。历史上有一个日本始祖徐福,也叫徐市,关于他渡海求不老神药的事,在历史上有多处记载,《史记》中的《秦始皇本纪》是这样记载的: "徐市,齐人,上书言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莱、方丈、嬴州,请地齐戒与童男女求之,于是遣市发童男女数千人,入海求之。"徐市访不老神药的故事,虽然在不同的史书记载中有一些出入,但却为两千多年以前的徐氏迁播于山东提供了有力的证明。东汉以前已有徐氏再迁播到今天的甘肃省境内。也就是说,在汉朝的时候,徐姓已经迁播于北方的广大地区。徐姓的南迁也比其他的姓氏要早一些。

据《东海堂徐氏族谱》的记载,在汉桓帝时,有一世祖徐稚迁居江西南昌; 世祖迁居至浙江龙游;世祖分居于浙江、江西、江苏等省的好多地方。徐姓的大举南迁是从魏晋开始的,隋唐时期在我国的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发展。宋末,徐姓人再由江西石城迁至福建的上杭、连城等地。元朝的时候,徐姓主要繁衍于广于安徽、江苏、河南、山东的江淮地区。两汉魏晋南北朝时,徐姓已经发展到河北、山西、陕西、甘肃、江西、浙江、广西、四川、湖北等地。唐朝时,徐姓始人福建和广东,明末人台湾。由于徐姓主力早在秦汉时期已迁离北方,中国北方几次战乱对徐姓的伤害相对较轻。尤其在宋、元、明时期, 徐姓在赣浙苏闽四省繁衍最盛, 尤其在江苏,形成了东海、高平、琅玡、濮阳、东莞五大望族,最终形成了今天典型的东方大姓。

宋朝时期(960—1279年),徐姓大多在丰顺、梅县、海丰等 地。总之,徐姓在秦汉的时候 主要分布在我国黄河下游地区,尤为山东繁衍得最为旺盛。从魏晋至唐代,徐姓主要繁衍于淮河及长江下游大部分地区,宋朝以后,已经分布于广大江南地区了。至于我国西南地区的徐氏的大量繁衍就是宋代以后的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