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半边悲伤半边暖

文:可快

中元节:半边悲伤半边暖

七月十五,慎终追远。

我们中国人向来看重生者与死者的关系,单单是节日里就有三大冥节:清明、中元、重阳,都是表达了生者对逝去的人的怀念,而其中的中元节,更是不单单的扫墓祭祖、追念先人,还有对孤魂野鬼的安抚与包容,蕴含着普度无主孤魂的慈悲情怀。

中元节:半边悲伤半边暖

中元节的另一个名称盂兰盆节,背后更是有一个目连救母的佛教故事: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虽然富足,但是她为人太过吝啬贪婪,不仅没有向佛之心,还仅仅为了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就大肆宰杀牲畜,日日饮酒作乐。在儿子外出之后,更是把儿子劝告自己向善的话也抛却到了脑后。青提夫人死后,因为生前犯下的罪孽太多,被打入阴曹地府的饿鬼道,终年不能饱食,日日受到煎磨。目连清楚母亲生前过于贪食,屡犯杀孽,对于母亲可能会有的后果已经有所预料,于是他为了救母亲而出家修行。目连本来就有佛性,又有心向佛,最终得了神通,到地狱中见到了受苦的母亲。即使青提夫人身上的罪孽再重,可他终归还是目连的生身母亲,血浓于水,目连怎能忍心?于是到佛陀面前求告,佛陀感于目连孝心,指点他在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亲吃饱,免于饿火折磨。于是就有了今时今日的盂兰盆节。

中元节:半边悲伤半边暖

我们所了解的用盂兰盆节作为背景的故事也大多都是凄美的,像是在盂兰盆节这一天,宁采臣第一次走进了兰若寺,于是有了他跟聂小倩的人鬼情未了。星爷曾经拍摄过一部也是他唯一的一部恐怖片《回魂夜》,七月半,阴气重,百鬼回魂夜。其中的一些画面更不知成为了多少人的童年阴影,而他饰演的Leon和莫文蔚饰演的阿群之间的感情也不知博得了多少人的眼泪。同样,在诗中也有着许许多多对于中元节的描写。

中元节:半边悲伤半边暖

说起来呀,中元节是鬼节,对于那些孤魂野鬼来说是一场狂欢;可是对于人间来说,尤其是在古代科学不昌明,百姓们比较迷信,认为七月十五这一天是一年中阴气最重的时候,在人们看来最容易发生一些像鬼打墙之类的阴森森的事情。为保心安,人们会在这一天去找天师求平安,像是唐朝虚玉镜台的道士张尊师,就是当是人们最为追捧的得道高人。像是唐代诗人也是大官员令孤楚,就写过一首《中元日赠张尊师》,来表达自己因为巧合无法见到张尊师的遗憾:

偶来人世值中元,不献玄都永日闲。寂寂焚香在仙观,知师遥礼玉京山。

这首诗是站在张尊师的角度来写的,平日里张尊师都是在虚玉镜台里修身养性,只有在中元节这天,才会来到人间这世俗之地。令孤楚去仙观里上香,期望见到张尊师一面,可惜不凑巧,到那里之后才知道张尊师去了远处的玉京山,那个他无法接触到的皇家之地……

中元节:半边悲伤半边暖

跟令狐楚的遗憾和失意比起来,同样在中元节写诗的范仲淹,可就要畅快得多、张狂的多了。他仗着一身浩然正气,不惧鬼神,在中元节夜晚于百花洲游玩,没有什么对逝者的追念,全然是生者的豪放与肆意:

南阳太守清狂发,未到中秋先赏月。百花洲里夜忘归,绿梧无声露光滑。

天学碧海吐明珠,寒辉射宝星斗疏。西楼下看人间世,莹然都在清玉壶。

从来酷暑不可避,今夕凉生岂天意。一笛吹销万里云,主人高歌客大醉。

客醉起舞逐我歌,弗歌弗舞如老何。

在家家户户都在烧香拜佛祈求平安的时候,当时的南阳太守范仲淹已经等不到中秋八月十五,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就迫不及待的借赏月这件事来抒发自己的狂气。碧海蓝天,银月高悬,星斗稀疏,美景当前,流连忘返。登上高楼,俯瞰人间,好似把天下事、世间景都纳入了眼底。酷热的夏天向来都是难以逃避的,可是在今天凉风习习拂人面,这难道不是天意么?有笛声悠扬的回荡在天际,这次晚宴是范仲淹做东,他与客人们载歌载舞,把酒言欢。对他来说,就算是在中元日,没有歌声,没有舞蹈,过着像老年一样的日子还有什么意思呢?

中元节:半边悲伤半边暖

世事向来如此,有人欢喜有人忧,这边是范仲淹鬼节也抑制不住的狂气迸发,到了明代朱曰藩这儿,却是凄凉的时候更加凄凉,悲伤的时候更加悲伤。一个人,思也无可思,念也无可念,干脆沉迷佛理,同样也就无所谓什么妖魔鬼神:

陶枕单衾障素屏,空斋独卧雨冥冥。辋川旧拟施为寺,内史新邀写得经。

窗竹弄秋偏寂历,盂兰乞食信飘零。年来会得逃禅理,长日沉冥不愿醒。

素净的陶瓷枕,单薄的青花被,素白的屏风,一个人躺在床上,听着窗外的雨声潺潺,平日里也就是抄抄佛经,修身养性。一阵秋风吹过,听得到外面竹林沙沙作响的声音,秋天呀,孤孤单单的一个人看起来的确是更加寂寥了。盂兰盆节给外面那些孤魂野鬼们施舍点香火,这也是传统的善良风俗。他只想要日日沉睡不愿醒来,也就不需要继续参禅悟道了。

中元节:半边悲伤半边暖

上面这些人呀,有关中元节的诗词写的都是大人们, 也就只有清代诗人庞垲,他在《长安杂兴效竹枝体》中生动的刻画了小孩子们是怎样过中元的:

万树凉生霜气清,中元月上九衢明。小儿竞把青荷叶,万点银花散火城。

都到了七月中旬了,那些树木都好像感受到了秋天的凉意,在冷霜寒气中把它们的叶子纷纷扬扬的铺到大地上。在中元节这天晚上,小孩子嘛,也不知道害怕,一个个拿着做成荷花样式的河灯互相追逐打闹着。跑累了,闹够了,点上烛火,让荷花灯带着自己的美好愿望随着流水漂去。真的考究起来,放河灯是佛门盂兰盆会的一个小节目,可在民间却广受欢迎。一盏荷花灯,是人们希望普度水中的落水鬼或者是其他可怜见的孤魂野鬼的一种寄托。萧红在《呼兰河传》中写的好:“七月十五是个鬼节,死了的冤魂怨鬼,不得托生,缠绵在地狱里非常苦,想托生,又找不着路。这一天若是有个死鬼托着一盏河灯,就得托生。”

中元节:半边悲伤半边暖

其实真要说起来中元节,还是余光中老先生写的更对我的胃口,明明是一个鬼气森森的节日,偏偏让先生写的气象万千,动人心魄:

月是情人和鬼的魂魄,月色冰冰,燃一盏青焰的长明灯

中元夜,鬼也醒着,人也醒着

人在桥上怔怔地出神,伸冷冷的白臂,桥栏拦我

拦我捞李白的月亮

月亮是幻,水中月是幻中幻,

何况今夕是中元,人和鬼一样可怜

可怜,可怜七夕是碧落的神话落在人间

中秋是人间的希望,寄在碧落

而中元,中元属于黄泉,另一度空间

如果你玄衣飘飘上桥来,如果

你哭,在奈何桥上你哭

如果你笑,在鹊桥上你笑

我们是鬼故事,还是神话的主角?

终是太阳浸侵,幽光柔若无棱

飘过来云,飘过去云

恰似青烟缭绕着佛灯

桥下粼粼,桥上粼粼,我的眸想亦粼粼

月是盗梦的怪精,今夕,回不回去?

彼岸魂挤,此岸魂挤

回去的路上魂魄在游行

而水,在桥下流着,泪,在桥上流

开头明明是如水的月色,冰冰凉凉,先生却偏偏写到缠绵悱恻的情人,让这一首属于中元夜的诗,让这一首属于鬼魂的诗,变得有了一丝温度,尽管这温暖的底色是无尽的伤感。人站在桥上出神的望着月亮,痴痴的想着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好,如果没有桥栏拦着,无非就是飞蛾扑火似的落水丧生。

管你是人是鬼,存在着就代表着痛苦与折磨,有些是来自内心,有些是来自外在。先生的悲悯情怀在这一首诗中显露无疑,中元鬼节,生者哭,死者哭,就算是勾起一抹笑,也无非是苦中作乐。可是老先生终究还是写到了太阳,还是写到了光明,就算泪水像桥下的流水一样无穷无尽,可是有人念着,就算只是有鬼挤着,那也够了。

中元节:半边悲伤半边暖

到中元了,该念着的人就念着,该追思的人就追思,也别哭,中元这个节日,哭声对它来说太过苦涩,毕竟这个节日的温度还是真真切切的。慎远追思,足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