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风情」临沭民间筵席演变情况

临沭县民间筵席素有“四碟八碗”、“十大碗”之说。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其质量也不断变化和提高。

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

1、四小碟:

①油炸或干炒小碎鱼

②炒肉丝(芹菜、蒜苔之类拌炒)

③土豆炒炸肉

④凉拌菜(豆腐皮、黄瓜之类,多样化)

2、八大碗:

①洋菜:炸粉条或豆腐皮垫底,鸡皮作碗头

②面炸碎鱼

③油炸豆腐泡:海带丝或油炸粉皮垫底

④油炸豆腐丸(大客或贵客多改用清水肉丸)

⑤鸡(煮熟拆肉撒碗头),粉条垫底

⑥松肉(油炸五花肉,先炸后松)

⑦鸡蛋汤

⑧片肉(酱炒),粉条垫底

以上八大碗,穷者碗底多垫辅菜,但均为汤菜。

二、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一)四碟八碗,名称不变,但辅菜减少(垫碗菜少),主菜增加。

(二)十大碗,在八大碗基础上,将面炸小鱼换成大鱼(一般是鲢鱼,贵客用鲤鱼),将片肉(扣肉)碗碗到底;增加什锦甜菜(山楂、莲子、橘子之类)。

三、新世纪(2000年以后)

六碟十大碗

1、六碟:

在原四碟基础上增加花生米、虾皮之类小菜,无定规。

2、十碗:

①肘子

②鲤鱼

③蛋卷

④四喜丸子

⑤排骨

⑥扒鸡

⑦溜丝肉(羊肉也可)

⑧溜肉片(牛肉也可)

⑨甜菜(银杏、杂果等)

⑩片肉(或扣肉)

以上十碗,基本上无垫碗辅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