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遭遇了「中層管理者危機」

現在文章中談論最多的是中年危機,而我在做諮詢的時候,很多的中層管理者客戶說

“我現在不僅有中年危機,還面臨著中層管理者危機。”

聽著這個有點新鮮的名詞,我再回頭仔細一想,那些尋求幫助的企業管理者,也確實是因為處於這樣的危機來做諮詢的啊!

我遭遇了“中层管理者危机”

那到底中層管理者危機是啥樣的呢?

客戶J,從畢業到現在,十多年一直在一家外企工作,從銷售一路到技術管理工作。

而他來諮詢,直接源於自己與上司的關係。

“我的上司快50多歲,感覺他也有深深的危機,害怕我對他產生威脅,直接把我調離之前的技術管理崗位,派我去外地做銷售了,其實是變相要逼我走。“

J來諮詢的直接導火索是目前職位不保,這是直接的生存危機。J因為這個危機,經常晚上睡不著,這個狀態已經嚴重影響了他的健康。

J的中層管理者危機看似是向上管理出了問題,直接導致位置不保。

客戶Q,職場前期,順風順水,目前在一家知名網絡公司做技術管理,年薪2百多萬。

Q來諮詢,因為自己遲遲晉升不上去,而很多下屬已經升得比他還高。長期在原地踏步,他感到重重的壓力。

Q的中層管理者危機是遇到了發展瓶頸。

對於男性客戶來諮詢,我總結了,一般有以下兩種情況:

1、是個人生存受到威脅;

2、是為長遠的發展。

目前普遍的是第一種類型,這種類型包含的較為廣泛,典型的是處在比較底層的男性,學歷低,能力弱,但面臨著巨大的買房、結婚生子的壓力。

另外一種是比較隱形的,已經做到管理者,但依然面臨著可能因為企業裁員,與上司的關係不和,或者遲遲停留在原位,對於這樣的中年男性,看似是發展的壓力,其實更深層的是骨子裡的生存壓力:房貸,車貸,子女的教育費用,父母的養老寄於一身,一旦職業上有個閃失,這一切都可能不保,哪裡敢輕易動?

中層管理者危機來自更好地生存或者維持更好的生存的壓力。

那些為發展而來做諮詢的,反而是工作不久,壓力不大,但希望未來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的年輕人。

那到底這個中層管理者危機是如何形成的呢?

在對J的諮詢中,撥開雲霧才見到真面目:其實J一直以來都有深深的危機。

“我一直覺得我目前的工作會不保。“

J所在的公司也是這個行業比較有名的外企,但這個行業領域也比較窄。

“你為什麼有這樣的感覺?“我好奇地問。如果一個人一直有這樣的想法,現實也會被自己的想法制造出來了。

你製造了你的現實,這是宇宙法則之一。

“其實我一直不是很自信,我能走到今天的中層管理者職位,我有時候很惶恐,雖然我的同事,以前的上司對我的反饋也還不錯。“

聽起來,J是

內生涯成長和外生涯成長嚴重不匹配。

內生涯成長包含職業心態,職業成熟度,知識和技能以及心靈成長等

而外生涯成長指職位,薪酬,工作環境等外部職場因素

J的職位上升了,薪資也上升了,但J的內在成熟度,自信度和穩定度都沒有跟得上。內外不平衡,就會覺得自己不值得,內心很擔憂,時間長了這種擔憂也成為了現實。

我遭遇了“中层管理者危机”

我們也深入了探討造成J不自信的原因:

一,J小時候跟著爺爺奶奶長大,因為父母工作在外地,也算是一個城鎮留守兒童,這樣的孩子內心力量本來就比較弱

二、媽媽對自己的教育

J的母親教育方式是這樣的:如果J有事情諮詢,媽媽會給列出A,B,C,D選項,然後挨個分析這些選項存在的問題。

結果是看似是有選項,但其實是被媽媽分析的都沒有路,這就是“砌牆思維”——這種思維是在築牆,把人圍在裡面走不出來。

之後J也慢慢地受媽媽這種思維的影響。

三、J對真正的自己完全迷糊了

J是我目前遇到的對自己的性格最為模糊的客戶之一。

他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特質,J說那不是真正的自己,是自己為了工作偽裝出來的。

J談到在大學時為了表現自己,開始去參加各種社團,去演講。其實自己之前是很文藝青年的的樣子,喜歡讀文學,後來慢慢向商科轉變。而到了目前這家公司,基本上就是按照公司的樣子來進行,這樣時間久了,自己也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四,內心動力弱

這是J最明顯的感受。自己對什麼都提不起興趣,雖然職場遇到危機,自己的內在卻是一種無力感。

這些年一路發展,似乎也是被動往前走。平時的工作,上司指示明確,他會很快完成;如果上司給的指令比較模糊,他就不知道該怎麼做,自己也不會想很多。

J知道自己的這個狀態,所以內心是一直焦慮的。加上婚姻上,愛人的發展又遠遠快於自己,這也是很多男性的壓力。

另外一方面是和愛人的關係也不是特別好,因為這個愛人不是自己發自內心的選擇。因為初戀分手了,不管啥原因吧,最後在世俗壓力下選擇了現在的伴侶。

感情不深不說,關鍵是發展的還比我好!

這真是有趣的現象,我已經遇到好幾位類似情況的男性客戶。都是看似沒和那個最喜歡的人結婚,後來為了現實的原因,而選擇了現在的妻子。

其中一個客戶,在職業上也是:他也有自己特別喜歡的職業,但最後去做了不喜歡的工作。

“你似乎這一輩子中2個重要的事情上,都是心中有喜歡的,但現實卻選擇了一條不喜歡的。這是不是你一直的思維方式?你是不是也覺得,自己那麼喜歡,如果真進去了可能有沒那麼喜歡,還不如選擇一個不喜歡的,至少失去也沒那麼痛苦呢?”我把我的觀察分享給他。

那個客戶被說的一愣,隨後若有所思的點頭。

因為害怕去承擔結果,所以不去選擇嘗試自己喜歡的事情!這也是很多人最後選擇別人安排的或者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的原因吧!

這樣失敗了也有個藉口。這其實是一種逃避,是不願意為自己負責。

這個中層管理者危機,背後是客戶的內在成長的滯後。

我遭遇了“中层管理者危机”

Q來諮詢時狀態比J相對較好。

Q是技術出生,當年就讀的是TOP10的大學,這帶給他很多的優勢。進入這家快速發展的工作,也被企業一路拽著往前走。

Q後來做了管理,一方面要做技術,一方面要做人員管理和項目管理。

而Q在管理人上不擅長,溝通技巧不強,加之性格內向,平時不喜歡溝通,而他自己也沒有花時間去參加管理類的培訓。他自己琢磨管理,也花了大量的時間在管理上,但效果還不好。因為沒有時間去鑽研技術,技術的水平也自然停滯下來。

這是典型的技術人員的困擾吧!想走管理,但個性和能力上有差距;想做技術,但隨著年齡增加,覺得精力跟不上,於是苦苦掙扎。

“工作時間越久,需要做的是減法而不是加法。你現在需要找到的是自己未來希望發展的核心競爭力。”我說。

“其實我一直採用的是平均原則。我上高中的時候,發現某門不錯的功課,再怎麼提升,分數提升空間很少。但某門比較差的,提升的空間很大,可以一下子提升幾十分,這對高考很重要。所以我的目標是不拖腿,補短板!結果考上了好的大學。這是應試教育下的策略,我之後用到工作當中,現在也是在拼命補短板,發現這個策略不好用。“Q苦惱地說。

“我想問,你小時是不是也是個乖孩子。“我忽然話鋒一轉。

Q直點頭。

乖孩子都會按照應試教育的要求一步步做。那些有性格的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了,可能沒考上好大學,但後來在工作上很有想法。這也是很多高考狀元之後默默無聞,班級中那些學習中等的反而在後期的發展中更好的原因。

Q工作十多年,這個時候需要1,2把很牛的刷子,如果這時沒有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往下走會越走越難。

Q的中層管理者危機,是管理能力一般,缺少核心競爭力。

而在探索價值觀和願景時,Q說:

“我發現其實自己一直很注重心靈方面,但這些年我除了工作和生活,根本沒有時間關注精神和心靈的成長。“

Q來諮詢也是很想知道自己要什麼。

人到中年,忽然發現過往所做的都是按照社會要求去做,但真正自己想要什麼,卻一片茫然,這也是中年危機的一個重要原因。

Q的工作時間是非常飽和的,用他的話說,自己平時晚上要加班,週末也要加班。這樣披星戴月,基本和孩子都很少見面。而週末偶爾陪著孩子,還需要拿著手機不斷地回信息。其實是沒有自己的時間的,而要說休假就更不用說了。

看似高薪,其實背後是幾乎是所有時間和精力的奉獻。

沒有時間停下來思考,沒有時間去看看外面的世界,一切都是被推著走。

這是很多中層管理面臨的困境。

我遭遇了“中层管理者危机”

對於J,他針對目前的危機,就是尋找其他Offer。

但短時間內拿到的Offer都不滿意。這些來自民營企業的中層管理者職位,一方面遠離他的家鄉,另外一方面是需要時間和精力投入,而且需要有較強的能力。J可能能力還不錯,但自己的這種不自信的狀態,已經先畏懼幾分了。

留著難,走沒有更好的OFFER。而同時J覺得自己自己年齡比較大(今年剛到40歲),找工作不好找,如果這些offer不接,後面更難。

J用他的砌牆思維把自己困進去了。

“你現在出路不是去和留,而是把精力先放在自己身上。如果以你現在的狀態,即使去了新的公司,也很難支持下來。你需要些時間,停下來和自己相處一會兒。”

我建議他去做心理疏導,好好地休息,然後再利用教練技術深入地探索自己。同時可以參加NLP簡快培訓中的《與自己的關係》,讓自己更加接受自己。等調整好,可以有計劃地尋找外部的機會。

多嘗試各種行業,不要把自己死死限制在目前的行業中。

我遭遇了“中层管理者危机”

而對於Q,需要專注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

Q對人關注的太少,這其中包含自己。

一個管理者,越往上走,越需要關注人。這個關注人,不是拉攏、討好,而是瞭解別人的特點,需要,更好地支持到對方。這樣的管理者,大家都願意跟著幹。

同時,在工作內容上做調整。

“我準備在公司內部尋找技術佔70%,管理佔30%的職位。”Q更喜歡花時間投入到技術工作中。而分析下來,在公司裡這樣的職位是有可能的。

另外一方面,Q急需擴大視野。一方面是通過行業交流會、專業俱樂部、私董會或者培訓,建立與同行的溝通交流,知道外界都在發生什麼。這對於內向的他是非常重要的。

而去旅行,看看外面的世界,也是擴大視野的方式。

“我已經有很多年沒出去了。”Q有點無奈。越忙,越出不出去,視野越窄,做事效率越低,然後更忙。這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還有重要一點,Q需要加強個人品牌的打造。

現在自媒體的迅速發展,提升自己 的專業影響力成為可能。Q希望在技術上更多投入,可以通過自媒體的方式發表自己的見解,會漸漸吸引一批技術粉,擴大自己的影響力。未來可以做一些技術分享和寫作,這會更好地擴展他的職場。

“我經常感受到自己很懶散,有點胸無大志,喜歡拖延。”Q說。

“這是情緒背後要告訴你一些事情。”我說。

“嗯,這確實是一種情緒。”Q回答。

“你的自我意識很強,一直在鞭策自己要上進,但實際上已經很累,所以身體發出信號。我覺得你的身體覺得你需要休息一下。” 我建議他去閱讀武志紅《身體知道答案》這本書。

“你說的對,我一直想休個假,但是總覺得工作太忙,放不開。“Q說

“遵從內心的聲音吧!”

停下來,給自己點時間,聽聽內心的聲音!

我遭遇了“中层管理者危机”

往期好文推薦:

職業規劃案例分享:IT程序員的35歲危機

有一種溝通,如此有魔力!

做自己喜歡的事,這有多重要?

工作沒有讓我成為最好的自己

職業規劃師觀點:什麼讓我們的幸福度更高,工作更出色?

職業規劃實戰諮詢督導班(第二期)9月開班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