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在華合資:美國腦子一直不太好使?|車企故事

1924年,孫中山給福特寫信,希望他能到中國發展汽車產業。

“您可在中國以更盛大規模成就同樣的事業……在中國,您將有機會以一個新工業體系的形式,表達和實現您的思想和理想。”。

不過當時亨利·福特並未回應。直到1930年,福特才派人來考察中國汽車市場的潛力。

彼時已接任總裁職務的艾德索·福特說過,只要中國每天訂購的汽車達到25輛,福特即在中國建造汽車裝配廠,可後來由於沒達到需求,這事就此不了了之。

反倒奔馳則接過棒來,在1936年和中國汽車製造公司達成合作,願向國內提供7000輛載重2.5噸的柴油機汽車散件來組裝,最終雙方實現組裝了2000輛整車。

從上世紀30年代初以後,有關福特在華的後續,得跳到1978年才能接上了。

福特在華合資:美國腦子一直不太好使?|車企故事

江鈴一度想趕走福特?

那一年,改革開放。

福特響應迅速,11月即設立“中國事務辦公室”,由此謀求生產重型載貨車企業的合資機會,這也使它成為了新中國後、首家在華開拓業務的國外汽車品牌。

此外,亨利·福特二世還在同年得到了鄧小平的接見,後者則在次年訪美期間,參觀了福特裝配工廠。

1979年,國內購入了750輛福特F系列卡車,這是自新中國以來,美國汽車首次被銷售到中國。

不過佔得先機的福特,卻沒在合資方面形成足夠先發優勢,期間它曾與東風汽車、瀋陽松遼汽車、湘潭江南奧拓等公司有過接觸,但終沒能打開局面,反倒大眾、標緻、通用等率先實現了合資。

彼時外界評論,這很大原因在於福特的“擇偶條件”過高。

事情直到1995年才有了轉機。

福特在華合資:美國腦子一直不太好使?|車企故事

那年豐田被剔除後,福特和通用成為了上海汽車項目的合作候選人。

但由於福特過於強調佔股50%的原因,違背汽車產業政策的原則,最終使上汽選擇了通用。

福特被落單,江鈴亦然,兩個落魄的對象竟在這種條件下走到了一起,這裡頭還有了五十鈴來搞事情。

1993年,江鈴和日本五十鈴成立合資公司。

但在隨後的磨合裡,中方認為日方實力不足,希望再找一位新合資夥伴,此時率先想到的就是通用。

然而,通用是五十鈴的控股股東,日方對此表達出強烈的不接受。

時任江鈴汽車集團董事長、總經理的孫敏曾對此評論到,“正是日方的反對,後來我才選了福特。”

那時已擁有兩個生產平臺的江鈴,之所以考慮到福特,是因為它還想發展一個新的乘用車平臺,這意味著其最好找到擁有全系列車型的大品牌。

因而沒了通用,福特也能頂上。

福特在華合資:美國腦子一直不太好使?|車企故事

促成雙方合資的“媒娘”,是上汽,為了給福特一個臺階,它支持江鈴和福特走在一起。

後續事情進展迅速,1995年8月,福特通過購買江鈴汽車公司20% B股,終於圓滿了多年來的合資訴求。

(備註:通過購買B股來合資,是因為當時江鈴發行的B股數量遠超於A股,且價格較高,在市場上少人問津,所以江鈴希望把大部分B股賣給戰略投資者)

福特在華合資:美國腦子一直不太好使?|車企故事

雙方在引入全順的方面很快達成共識,不過孫敏還是說到,“跟福特的合作很頭疼。”原因出於美國人拍腦袋的做事方式。

對國情不熟悉的福特,參照了其時金盃最高端的進口車售價後,認為全順同樣作為高端商務車,可定價在28萬左右。

價格是可以這樣定,但市場真正接納金盃的定價還不過在14萬附近,因而全順只落得賣不動的下場。

投產了全順3年,直到第四年才開始盈利,期間江鈴全靠著五十鈴來續命。

我們跟福特的矛盾鬥爭,要比五十鈴多得多。”孫敏表示。

好比福特當初想一下投資24億,本應作為受益的中方卻認為此舉不可行,經過反覆談判後才把投資額降到了9億元。

再譬如,其時美方採購人員一度要求許多配件必須採用進口的,像從美國運來的線束要5000多元一套,但國內達到同等質量標準的只需1000多元,顯然美方行為並不合理。

我們為此吵得一塌塗地,甚至到了要趕他們走的地步。”孫敏回憶道。

福特在華合資:美國腦子一直不太好使?|車企故事

後來隨著全順的國產化,成本得以降低下來,銷量也逐漸攀升上去。2000年,全順銷量為0.56萬輛,排在國內輕型客車市場第四;2004年,其銷量已升至2.2萬輛,位居同類第二。

到2013年,全順實現6.8萬輛銷量,終於登頂第一。

同年,福特第三次增持江鈴2%股權,以32%股比繼續成為後者最大股東,江鈴福特和長安福特也在這年首次聯合參加北京車展。

近日,福特宣佈將聯合江鈴打造一款專供中國市場的SUV—Territory,2019年初上市。

江鈴對福特的影響在一直提升著。

福特在華合資:美國腦子一直不太好使?|車企故事

兩個省錢的傢伙

從2000年初開始,福特上下高層在多個場合反覆表示:計劃到2005年左右,其亞太地區市場佔有率將由1999年的不足5%,提高到10%。

可看出,福特對在華轎車生產項目渴望已久。

時任福特中國區副總裁許國禎說過,“全順只是一個男孩兒,我們還想在中國生個漂亮的女兒(轎車)。”

“但我們得先找個合適的、談得來的合作對象,否則找錯了門,生出一個高不可攀的公主(價格高昂),或者是先天不足的孩子,都非我們所願。”

那時長安被納入了福特的法眼。

福特在華合資:美國腦子一直不太好使?|車企故事

2001年,福特和長安宣佈共同出資9800萬美元成立長安福特,合資期限為50年,主要引進生產福特、馬自達和沃爾沃車型。

該投資額比起當年上汽通用的15億美元,相差甚遠。

但需要考慮到,那年福特累計虧損了54.5億美元、江鈴福特才剛有起色,美國人難免要勒緊一下錢包。

好的是,長安有了和鈴木合資的經驗,它們倆就是採用“滾動發展”的方式來合作,一開始僅投資3860萬美元,形成5萬輛的生產能力,後續再根據發展來擴張產能。

因而福特此時“吝嗇”一陣,長安也並不介意。

同樣地,最初長安福特只設計了5萬輛產能,新廠區只建造塗裝、焊接、總裝的生產線,衝壓、發動機和變速箱的生產則由長安來完成。

這樣一來省下了大筆投資,又盤活起長安現有資產,雙方在沒有融資壓力下開啟了合作。

福特在華合資:美國腦子一直不太好使?|車企故事

除了在錢的方面形成共識,政策同樣少不了是推手。

彼時長安擁有15萬輛轎車項目的配額,其中10萬被長安鈴木用去,剩餘5萬輛份額是雙方得以合作的關鍵。

這意味著合資達成後,福特就能在中國生產轎車。時任福特副總裁的程美瑋說到,“福特和長安的合作,是福特在華的一個新紀元”。

此外,那時正值西部大開發政策的大力推進階段,重慶政府給予了合資公司諸多優惠政策。

就在長安福特推出首款車型嘉年華的2003年,雙方達成共同出資10億美元的合作,將年產能增加至15萬輛。

福特在華合資:美國腦子一直不太好使?|車企故事

為什麼首款國產車型是嘉年華,這點離不開彼時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市場環境。

“我們將生產適合中國百姓的中小轎車。如果市場認為10萬元貴,我們可以考慮生產10萬以下的轎車。”程美瑋曾對外表示。

時任福特副董事長的韋恩.布克也說過,“小型車才是主流……總之,我們要為中國消費者生產最貼心的汽車。”

前一句是選擇嘉年華的原因之一,但後一句顯然並未完全發揮出功效來。

中國區市場一直由美國腦子主導,很長一段時間裡並未專門提供合適車型,直至2014年年底上市的福睿斯。

近兩年更是缺少全新車型,中國區銷量數據越發不好看,對長安福特的唱衰報道隔三岔五地被髮出來。

近期能否得以轉折頹勢,希望寄託在將要上市的新福克斯。

異品車小結

作為上了規模的世界知名汽車大廠,福特比起其它在華的外資品牌,其車型供應方面確實沒能吃透中國市場。

美國腦子在此起到不少的障礙影響。

不過看完它的合資經歷後,想想也並不奇怪,有些影響還真是自始至終地存在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