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要趁早,3個關鍵時刻,要對孩子「喊停」

在關鍵時刻要對孩子“喊停”自制力是一種善於控制情緒、支配行動的能力。

對於孩子來說,由於中樞神經系統尚未發育完善,神經纖維尚未全部髓鞘化,傳遞的神經行動容易泛化,不夠準確,因此會常表現孩子的自制能力比較弱。

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要趁早,3個關鍵時刻,要對孩子“喊停”

比如,在帶孩子去醫院的路上,他答應媽媽看病時不哭,但當醫生把聽診器放在他的前胸時,他又“哇”地哭了出來。這些行為都說明孩子缺乏控制自己的能力。

孩子慢慢懂事,而父母也要懂得更多管理他們的“戰略戰術”。有時候還要在關鍵時刻學會對孩子“喊停”,以便在孩子做出一些不好的行為之前,及時地制止他們犯錯。

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要趁早,3個關鍵時刻,要對孩子“喊停”

父母還要掌握“喊停”的技巧,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這種技巧,從孩子1歲起就可以開始慢慢地培養:

一、當發現孩子即將失控的時候,家長可以對孩子說:“我發現你嗓門提高了,我知道你開始想要扔東西了。不過我警告你,你要馬上停止!”

二、如果警告沒有起到作用,家長就要想辦法讓孩子主動冷靜下來。

三、對此,不同的孩子在不同的時候面對不同事件時會有不同的反應。家長可以引導孩子把注意力轉移到另一件可以讓他感興趣的事情上去,比如一件孩子喜歡的玩具,或者教給孩子一個他感興趣的新遊戲。

總之,無論如何都不能讓他繼續之前不對的行為。

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要趁早,3個關鍵時刻,要對孩子“喊停”

此外,家長還要注意,對孩子“喊停”的三大誤區,以免適得其反:

1、家長“喊停”不及時

父母最好是多留意孩子的一舉一動,捕捉到某些“預兆”,譬如他伸手要打小夥伴,開始提高嗓門說話,或者開始扔東西等。如果能及時並且恰到好處地對孩子“喊停”,完全可以阻止這種行為的發生。

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要趁早,3個關鍵時刻,要對孩子“喊停”

2、父母把“喊停”作為一種懲罰

從時間上來說,“喊停”並不是對孩子做出錯誤行為以後採取的一種懲罰。有些父母把發洩自己情緒的大喊大叫誤以為是對孩子的一種有效懲罰。

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要趁早,3個關鍵時刻,要對孩子“喊停”

3、無法提出對策

如果父母發現“喊停”無法阻止孩子某種行為的萌發,或者孩子常常徘徊在犯同樣錯誤的邊緣時,那麼就不能只是阻止那麼簡單了,而是要進一步提出對策來干預孩子的行為。

所以,對待孩子自制力的培養,父母不應消極地等待它能“樹大自然直”,務必要從小就對孩子積極地培養,以免到時候來不及。

培養孩子的自制能力要趁早,3個關鍵時刻,要對孩子“喊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