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的和尚头上有香疤,有的没香疤?这难道是鉴别真假的途径?

如果留心一下,会发现有的和尚头上有排列整齐的小疤,有的和尚头上却没有,这是为什么呢?和尚头上的这些疤,是经香火或用艾草烧灼而留下的疤痕,佛家叫“烧戒”,又叫“爇(读ruo)顶”,俗称“烧香疤”、“烧香洞”。和尚头顶何时有戒疤?一般认为始自梁武帝。此人极好佛事,担心寺院僧人不够,放免狱中死囚去当和尚。但又担心他们继续作恶或翻墙逃跑,便仿效给犯人施以黔刑即在脸上刺字的办法,改为在他们的头上烧疤,这样以来很容易识别,一旦逃跑就可据此抓获。这就是中国僧人头上烧戒疤的开始。

为何有的和尚头上有香疤,有的没香疤?这难道是鉴别真假的途径?

烧戒疤图

但是,梁武帝之后直到元代,烧戒疤的做法几近绝迹,到了元代才开始复苏,并且弄得一发而不可收拾。当时有个名叫志德的和尚,很受元世祖的欣赏。他传戒时搞得格外严肃,规定受戒者在头顶燃香,受沙弥戒的燃三柱香,受比丘戒的燃十二柱香,以此作为终身之誓。志德和尚的这种做法,受到许多佛教徒的赞扬,在全国迅速流传开来,明清两代佛教界承袭沿用,一直流行到现代。

为何有的和尚头上有香疤,有的没香疤?这难道是鉴别真假的途径?

烧戒疤图

和尚头顶的这种戒疤,不能随意去烧。按照中国古代佛门要求,刚剃渡的小和尚经过几个月的训练,要参加简单的考试,成绩及格之后,才会用香在他们头上烧出第一颗戒疤。其方法并不复杂:先将祈祷毯紧紧裹在被烧戒疤的和尚颈项上,主事和尚把用龙眼干作成的蜡,涂于易燃的艾绒球底部,然后放置在和尚头顶点着圆点的部位。接着,拿起纸捻迅速点燃艾绒。旁边的助手用手紧按着和尚的头,使其固定不动。艾约燃烧一分钟左右,这戒疤就烧成了。头一个烧成的戒称为“清心”。在此后的一、两年内,小和尚如果表现良好,就会得到第二个戒疤,名为“乐福”。这样顺利发展下去,随着年岁的增长,和尚获得的戒疤就会逐渐多了。戒疤越多等于荣耀越多,所以烧戒疤的时候尽管很痛,和尚们也能坚持下来。

为何有的和尚头上有香疤,有的没香疤?这难道是鉴别真假的途径?

受烧戒僧人图

需要说明的是,和尚头上烧戒,此为汉地佛教出家人所特有,不是世界所有的佛教徒都这样,包括中国少数民族的僧人也不烧戒疤。佛教原本是不兴烧戒疤的,在佛教的任何戒律中,并没有这项规定。因而在1983年12月,中国佛教会理事扩大会议作出了《关于汉族佛教寺庙剃度传戒问题的决议》。该决议认为:受戒时在受戒人头顶烧戒疤的做法“并非佛教原有的仪制,因有损身体健康,今后一律废止”。此后新受戒的僧人,头顶上再不会有戒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