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占據越南市場80%的中國摩托車,爲何最後以慘敗收場?

前不久,中國嘉陵以一元的價格出售摩托車全部資產,作為曾經中國工業製造的神話,難免令人唏噓不已。

而這,正是中國摩托車真實寫照的縮影。

如果說摩托車退出國內市場是時代更迭的必然結果,那麼在全球第四大的摩托車市場越南,則完全是一場自我潰敗的慘劇。

究竟是什麼原因,讓我們把得到的市場份額,又拱手讓了出去?

被稱作“摩托車上的國度”

如果說中國和印度是因為人口基數大,所以摩托車的保有量才排名前二的話,那麼這個被稱作“摩托車上的國度”的越南,則是名副其實。

一度佔據越南市場80%的中國摩托車,為何最後以慘敗收場?

數據顯示,越南目前擁有4500萬輛摩托車,也就是說,按照9200萬的總人口計算的話,差不多每兩個人就擁有一輛摩托車。

如果不把小孩和老人算在內的話,年滿16週歲的人可以說是幾乎人手一輛摩托車。

“突突突”的轟鳴聲,在越南的大街小巷,絕對比汽車的鳴笛聲來的更加的普遍。

為什麼越南會有這麼多摩托車呢?

原因其實也很簡單,越南的平均工資也就320萬盾,摺合人名幣約1280元。但客觀的說,越南的物價跟中國三四線城市相比,也便宜不到哪裡去。

所以,對於絕大多數的普通人來說,收入水平都不高,買小汽車太貴,摩托車剛剛好。

一度佔據越南市場80%的中國摩托車,為何最後以慘敗收場?

另一方面,越南屬於山地和高原地形,因此從實用性來說,摩托車是不二的選擇,再加上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小城鎮一般都是曲曲彎彎的道路,農村更是坑窪不平。

於是,越南多摩托車也就不難理解了。

中國和越南在地理上接壤,而且中國是越南的第一大貿易伙伴,按常理說,這對於中國摩托車來說,是個得天獨厚的機會。

可問題是,面對如此龐大的市場需求,卻很少看到中國摩托車品牌的影子,這又是為何?

以低價策略大“價格戰”

從1993年開始,中國超越了日本成為全球第一大摩托車生產國。隨著國內摩托車廠商實力不斷增強,開始把目光瞄向了國外市場。

越南與中國依山伴水,不僅運輸成本低,而且有巨大的需求。於是,從1999年左右開始,國內摩托車企業開始尋求進入越南市場。

一度佔據越南市場80%的中國摩托車,為何最後以慘敗收場?

當時的背景是,包括本田、雅馬哈在內的日本企業控制越南95%以上的市場,可以說近乎壟斷。

也就是說,國內摩托車企業要想進入越南市場,就是要虎口奪食。

中國企業的秘訣是:低價策略,打價格戰。

儘管中國摩托車企業的技術大多來源於日本,但是我們有自己的獨特優勢。就製造成本來說,國內摩托車企業採購的原材料價格更低,人力價格也更便宜。再加上從雲南、廣西可直接進入越南的優勢,運輸成本也低。

不需要品牌溢價也不用廣告費用,即使中國摩托車價格比日本低數百美元,也能賺錢。

以當時一款比較流行彎梁車為例,重慶力帆在越南的零售價只要1200美元,甚至可以降到1000美元,但是日本的車卻要2100美元。

在大家都窮的叮噹響的時候,低價是最好的營銷策略!

一度佔據越南市場80%的中國摩托車,為何最後以慘敗收場?

正是憑藉巨大的價格優勢,中國摩托車企業迅速成為越南市場的霸主。截止2002年,中國摩托車在越南市場的份額飆升至80%,大街小巷馳騁的都是中國摩托車品牌。

但是,好景不長。

成也低價策略,敗也是低價策略

隨著市場佔有率的不斷提高,開疆拓土的中國摩托車企業們,日益感受到了來自同行業的競爭。

於是,開始了一場血腥的“價格戰”!

一度佔據越南市場80%的中國摩托車,為何最後以慘敗收場?

以力帆110C摩托車為例,1999年的售價為1400美元,僅僅兩年之後,就下降至600美元,不足之前的一半。

殘酷的競爭背後,利潤也出現大幅下滑。最開始的時候尚且還有每輛300美元的利潤,到最後竟然變成了賠本的買賣。

但即使如此,國內摩托車企業也沒有收手的意思。因為在他們的構想中,只要徹底擊敗了競爭對手,控制了市場,虧損的錢都會賺回來的。

但是,就在國內摩托車企業瘋狂搶佔市場的時候,為了追求更低的成本,偷工減料、購買質量差的零部件等問題愈演愈烈。

摩托車質量變得越來越差!

一度佔據越南市場80%的中國摩托車,為何最後以慘敗收場?

重要的是,由於售後維修服務跟不上,大量中國企業生產的摩托車無法得到及時維修,品牌影響力被消磨殆盡。

與此同時,被擊潰的日本摩托車企業開始重整旗鼓,實施反擊。大量面向越南市場的廉價車型陸續推出,售價僅為原來價格的1 / 2甚至更低。

精明的消費者很快發現,中國摩托車兩三年就報廢了,可是日本的摩托車可以使用十年。而且,日本的摩托車耗油率低,維修也不怎麼頻繁。

於是,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開始重新購買日本摩托車。

比價格更重要的是質量

數據顯示,目前在越南市場,中國品牌的市場佔有率不足5%,日本企業重新回到80%以上。

對於國內摩托車企業來說,只強調低價,其實是一種短視行為。

一度佔據越南市場80%的中國摩托車,為何最後以慘敗收場?

回顧過去,我們犯了一個很嚴重的錯誤,以致於於錯失了越南市場的機遇。低價切入存量市場固然沒錯,可是當一昧信奉低價所帶來的神奇魔力的時候,便會遭到市場的懲罰。

沒有任何一個品牌,最後不是通過高質量建立起用戶忠誠度。

那麼,我們現在可以憑藉“低價+高質量”再反擊嗎?

已經不太可能。

原因很簡單,從國內來說,現有的摩托車企業日子都不好過,一方面來源於不休止的殘酷競爭,另一方面,越來越多的城市參與“禁摩”,市場需求總量呈現萎縮的趨勢。

更重要的,當全社會對一品牌的形象已經建立起來的時候,便很難再被打破。

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只能留下一聲嘆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