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李贻伟:未来十年把惠州建成国内一流城市!

市委书记李贻伟:未来十年把惠州建成国内一流城市!

李贻伟代表市委常委会作讲话。

昨日,在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上,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李贻伟代表市委常委会作讲话,他提出,惠州有着无可比拟的空间潜力优势,要有不甘平凡的渴望,要有争创一流的雄心,学习一流,追赶一流,跻身一流,发挥粤港澳大湾区东岸战略腹地和枢纽门户优势,争取在未来十年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打造国内知名度极大提升、国际影响力逐渐显现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创新活力之城和令人向往的现代品质城市。

关键词:创新发展

要把电子信息、石油化工和能源等产业发展规律研究透,突出先导性和支柱性,前瞻谋划、科学布局,提高产业发展整体水平。

石化产业是我市的优势产业,但对比国际一流还有差距,最大短板就是产业链不够长。要钻研如何发掘石化产业优势和潜能,在做大做强上游的同时,做长做精中下游新材料、精细化工,在产业全链条配套、融合、深加工方面下功夫。要有逐鹿世界的雄心,打造世界级的绿色石化产业基地,为广东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供支撑。

新能源产业是新一轮国际竞争的战略制高点,我们要顺应产业发展趋势,研究如何拓宽大亚湾石化区发展空间,在周边谋划建设新材料园区,同时用好稔平半岛空间大、资源丰富的优势,打造大湾区重要战略支撑点。

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国际局势的变幻对产业的影响,瞄准产业创新前沿,引进更多高端、新型电子信息产业,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强筋壮骨、强核补芯,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及高技术制造业集群。

最大限度用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政策辐射

如果把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看作广东创新发展的 “第一岛链”,那么惠州就处在“第二岛链”上,对刚刚孵化出来的成长型创新企业有较大的吸引力。关键要研究如何打通跟 “第一岛链”的连接点,让更多的创新资源在惠州聚起来活起来。要把创新驱动发展作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战略支撑,支持仲恺高新区、珠三角(惠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真正擦亮国字号招牌,最大限度用好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政策辐射。

同时,要研究分类扶持科技创新企业的培育链条,为科技创新走廊内的初创型企业创造成长加速空间,让惠州成为中小创新企业成长的乐园。如果把大项目比作大象、狮子,那么中小企业就像羚羊,奔跑速度快、灵活。既要以战略眼光抓“大象型”“狮子型”的大项目,让大企业顶天立地,也要让“羚羊型”企业铺天盖地,让新动能的、高成长性的、创新型为主导的企业在惠集聚和涌现,乃至培育出更多的瞪羚企业,从而形成支撑发展的强劲动力。

市委书记李贻伟:未来十年把惠州建成国内一流城市!

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会场。

关键词:区域定位

在全省“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中,惠州整体属于珠三角核心区,但也有沿海经济带的部分,自身也是“一体两翼”,有核心优化发展区,有两翼的重点拓展区,还有生态发展区。要探索符合实际的灵活的发展道路,各个县区也都要根据基础条件、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各尽所能,各展所长,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模式,是本着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发展,而不是一个模式的发展,通过差异化发展实现区域发展的协调。

加快形成以高质量为主导的考核指标体系、统计体系、绩效评价体系,针对不同区域的发展定位和起点差异,因地制宜进行考核,加大土地产出、研发投入、单位能耗、环境质量、公共服务等指标权重,特别是核心区要优化发展,让强者更强、优者更优;处于两翼的重点拓展区还是要解决发展不充分的问题,培育新的增长极。结合主体功能区规划,不搞一刀切,有的地区可以不再考核生产总值,有的地区不再考核工业产值,生态补偿机制也要相应建立起来。

关键词:绿色发展

当前,要以落实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整改工作为契机,敢于碰硬、标本兼治,加快补齐欠账,下决心推进散乱污企业和工业集聚区污染整治,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支持政府对环保体系、审批体系、管理体系进行改革,建立健全推动绿色发展的体制机制,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根本性改善。释放生态红利也能创造“金山银山”,充分发掘惠州生态资源丰富的优势,还可以孕育出生物医药、生命健康、养生保健、健康旅游等大健康产业。

关键词:乡村振兴

遵循乡村发展规律,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时制宜,不能把城镇化的理念简单照搬到乡村。坚持以城带乡,促进乡村的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社会治理与城市融合。要把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作为重点,大胆探索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集体林权等改革,推动土地使用适度集中,变土地碎片为连片,推广多种经营模式,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游则游,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乡村振兴不要千村一面,资金投入防止一刀切,防止奖懒伤勤,要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积极引入市场的力量,撬动企业、金融和社会资本投入,为农村发展注入新动力。

要选优配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统筹选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软弱涣散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以“头雁工程”形成强大的“头雁效应”。要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关键词:城市能级

惠州处于珠三角核心区连接粤东北和闽赣的重要区位,具有较大的发展空间潜力,要立足功能定位提升城市品质和能级,发展壮大城市经济,加快推动城市更新,使我们这座城市变得更加有特色,更加有吸引力,更加有竞争力。提升城市能级,要突破空间资源瓶颈,提高城市经济密度,防止摊大饼。

惠州可开发土地面积大,但存在用地结构不合理、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不高等问题。要改进现有土地管理方法,提高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以质量效益论英雄,实现更有效率、更有秩序的发展。市、县区都要加快推进批而未供和低效用地的开发利用,下决心依法依规收回供而未用的闲置土地,把土地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优势。发展城市经济,必须加强对房地产的研究,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开放格局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的重要成员,惠州要在抢抓国家 “一带一路”、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重大历史机遇上有新担当新作为,打造更大更包容更国际化的开放平台。

要在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建设骨干交通设施的同时,多想办法自筹资金,抓住关键环节,在打通内外快速通道、优化路网连接上下功夫,把交通体系建设得更加方便快捷、更加四通八达。

要支持政府聘请专业机构,对现有交通体系进行梳理,更好地设计研究。比如,从国家级交通干线对惠州的最终带动作用出发,深化研究赣深高铁、广汕高铁、惠州机场、惠州港等与其他交通体系的互联互通,提升点对点的通行效率;从提高出行便捷度出发,深化研究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形成更加顺畅高效的出行环境。

打造更开放包容的城市性格

要秉持更加开放的心态,在参与推动“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经济圈(3+2)建设中找准方位,最大限度释放空间潜力。特别是要抓住机遇,科学谋划中韩(惠州)产业园规划建设,借鉴国际合作园区先进经验,研究有利于创新合作的体制机制,积极探索对外经济合作新模式,打造全国对外开放高地和广东开放发展新支点。全市上下都要有这种开放的心态和进取的意识,对改革不要冷嘲热讽、袖手旁观,而是要包容赞赏、加油鼓劲,既鼓励自己,也鼓励他人,从而把惠州的城市性格打造得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有活力。

审批制度改革要做减法

加大“放”的力度,学习上海等一流地区做法,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群众最近的地方。针对群众和企业反映突出的问题,支持政府进行大力度、高效率的改革,重点是审批制度、管理制度的改革。在审批方面要做减法,能减则减,能不审就不审,真正做到审批最少、流程最短、服务最优。各级要舍得“割肉”,下放权力和资源,市级支持县区,县区支持镇街,赋予县区、镇街更多的权责,人、财、物都跟随事转,给基层一线放权松绑,让一线的干部轻装上阵为群众服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