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争鸣|我们需要艺术吗?

什么是艺术?我们为什么需要艺术?

先同你分享一个画家的经历。

1.

早前看过一篇艺术家的采访,是关于现在身价最高的中国当代艺术家之一、中央美院毕业的、贾樟柯纪录片《东》的主人公刘小东的。

他画画,他创作,他搞艺术,但“我画完一幅画被画廊收购以后,其实就和我没什么关系了,就像孩子18岁长大后要自己成家一样。当时我以为那个收藏家会永久收藏《三峡新移民》,没想到他那么快就以那么高的价格拍卖,我有些失望,有些困惑,总之心情很复杂,感觉画商并不是喜欢艺术,而是把艺术当成了商品,赚钱的手段。”

▼ 2007年拍出2200万天价的《三峡新移民》

百家争鸣|我们需要艺术吗?

而刘小东为了讽刺当代艺术极度商业化的现象,在墙壁上画了一幅画,办了一场展。等展览结束的时候,他和特邀嘉宾把墙面上的画刷掉、彻底毁掉,让作品无法以艺术品的名义流通到艺术市场上。

作家阿城说这是中国最牛X的展览,而刘小东想说的也许是:艺术不是你想买,想买就能买。

▼ 刘小东

百家争鸣|我们需要艺术吗?

所以对于艺术家来讲,艺术,不是被商业化炒作的商品。但现实是,普通的大众你我,又喜欢艺术商品,因为它算是当下最具品位格调的产品担当了。

2.

想想看,但凡涉及生活当中的每个环节,我们都有自己的一套讲究。

在一望无际的商品海洋中,慧眼识别出的,可都是那些以艺术情态与美学气质融入其中的商品。我的感觉是,当我朋友圈晒出的这个商品、被朋友们点赞称赞的商品出自中国某位杰出的画家的经典时,我的心中是暗喜的,因为我让艺术成为了我日常生活中的调味品,让生活变得更有了滋味。

当代社会,很多人都认为,艺术正在离普通大众越来越远,对于艺术,有种“看不懂”、“不明白”、“深奥”的小尴尬。但实际上,我们,百家争鸣在做的,就是让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变成我们唾手可及的、不被虚高炒作的商品,让艺术昂首阔步迈进寻常百姓家。

3.

“轻风景”派画家刘世健老师与他的“商品”。

百家争鸣|我们需要艺术吗?

刘世健老师是四川著名油画家,他的风景作品总是能将大自然的随性与自己的心灵归于一种方向。看了后,能让人完全放开自己的思维和身体,回归自然化的状态。

我们很喜欢他创作的“轻风景”画派,很喜欢其中的代表作品《彩虹下的约定》,所以将这幅画放在指甲刀套盒上,呈现给更多的、在快节奏都市下生活的男男女女们。

▼ 刘老师和他的这幅画

百家争鸣|我们需要艺术吗?

百家争鸣|我们需要艺术吗?

今天,在我们周遭,艺术的氛围已经愈发浓厚,有着艺术生活情意结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想让这座城市上方的艺术空气越来越纯净,阳光从不同角度投射下来,照亮每一位艺术家的风格之作。

喝彩起于欣赏之时,回旋则在欣赏之后,有很多种方式可以留住这份欣赏的感怀,也许就是一个小小的、日常能用到的商品。

它不只是一个加载了画家作品的商品,更是回味艺术的开始,但没有结束的时候。

5.

而关于我们。

是一家专注开发生活美学商品的公司。立足成都,以创造生活美学商品为根本,联合众多艺术家共同原创开发、生产制造、推广销售商品,让原本高于生活的艺术,变成大众可消费、可接受的生活日用品,让艺术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

而我们的每一款产品,背后都有故事。

我们的每一款产品,背后都有各自的艺术家。

百家争鸣|我们需要艺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