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家|每日優鮮上演千人大撤離,在中國玩無人貨架就是「找死」!

這個8月,每日優鮮便利購註冊成立一週年;同一個8月,曾在40個城市進行“佔位”的每日優鮮便利購決定大範圍“撤離”;而一同“撤離”的,還有此前在“佔位”爭奪賽中“拼了命”的員工。只是,在“一地雞毛”的無人貨架行業,每日優鮮便利購還能堅持多久,無人知曉。

獨家|每日優鮮上演千人大撤離,在中國玩無人貨架就是“找死”!

撤櫃引發的被離職

8月21日,座標,杭州。

“公司寫字樓裡,每日優鮮便利購的貨櫃還在啊,每天都有人騎著電動三輪來補貨。”在智能零售行業,既是從業者又是觀察者的磊子說。

獨家|每日優鮮上演千人大撤離,在中國玩無人貨架就是“找死”!

轉天中午,磊子發來一張圖,是每日優鮮便利購的貨架,還附了一句說明:“補貨補得很飽滿吧。”之所以有這麼“奇怪”的對話,是因為杭州,也在每日優鮮便利購“撤離”名單中。

獨家|每日優鮮上演千人大撤離,在中國玩無人貨架就是“找死”!

8月開始,僅剩武漢、成都、重慶、西安、北上廣深8地仍有無人貨架;原來全國有40個城市有無人貨架;很多區域的產品都在1折甩貨……

”一知情人士稱。據他了解,公司方面宣佈大範圍撤櫃,始於7月。而撤櫃就意味著需要有人離開,可如果公司出面“裁員”,就要支付較高的補償,於是他們拿出了考核的武器。

公司制定了類似末尾淘汰的考核機制,將員工分成了兩大類——轉正的和非轉正的,可不論哪一類,哪個KPI都相當難完成,完不成,就只能離職。”一經歷了離職的非轉正員工稱。

撤櫃裁員的標準是,未轉正員工如完成KPI可多拿半月工資,轉正員工完成KPI可多拿1月工資,但轉正員工未達到上個月KPI,則未拿到賠償工資……前述員工說,此次遭受被離職待遇的員工少說也有上千名了。而他,只是其中之一。

在他看來,自己和小夥伴們經歷了一場因公司決策改變而引發的被裁員事件。

公開信息顯示,每日優鮮便利購,全稱北京每日優鮮便利購電子商務有限公司,成立於2017年8月,同年12月拿到了近2億美元融資。

獨家|每日優鮮上演千人大撤離,在中國玩無人貨架就是“找死”!

如今也是8月,每日優鮮便利購滿歲。可2億美元,能燒多久呢?

現實是,進入2018,GOGO小超、領蛙、七隻考拉、果小美、猩便利等無人貨架公司節節敗退、紛紛倒下。而每日優鮮便利購,“看上去,不錯。”

每日優鮮便利購,進場晚,如今在行業口碑也還不錯,如果已經有了撤櫃計劃,而我所在寫字樓的貨櫃還在的話,還有一個可能是,他們會保留部分優質點位。

”磊子說,或者,他們正在考慮轉型,畢竟無人貨架領域又有新的、智能化的貨櫃誕生了。

事實上,如今的無人貨架行業,多少有些“一地雞毛”的尷尬。站在風口時的高歌猛進和一個公司短時間內十幾億的虧損,都讓人倍感惶恐。如今,就連激進又敢冒風險的投行都變得謹慎了。

無人貨架,我們不投,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或許有的機構喜歡。”一位幫助上市公司尋找好標的的投行朋友笑言,笑容裡滿是深意。

每日優鮮拿什麼扛

今年4月,座標,武漢。

彼時,無人貨架還很火,在某首屈一指的高檔寫字樓裡,一家有著500位員工的公司茶水間裡,擺放了包括每日優鮮便利購在內的11個無人貨架,它們來自8家不同的公司。遺憾的是,11個貨架上的商品都大同小異,而區別只在貨架上。或開放式、或組合式、或封閉式,難道無人貨架的核心競爭力是貨架不成

無人貨架的優勢,究竟是什麼?

“其中的邏輯是,我們把貨擺到了距離消費者更近的公司裡,攔截的是便利店的生意。場租成本很低,又無營業人員的成本。通過互聯網思維完成規模化後,消費頻次也很高,另外,他們可以根據場景來匹配產品,比便利店更便於做品類優化……可縱然優勢再多,居高不下的貨損卻是很難破解的難題,至今也沒有好方法。”一行業人士說。

令磊子好奇的,也是這個。他說,其他的公司都倒下了,每日優鮮便利購是如何控制貨損的呢?從本質上看,每日優鮮便利購與其他已經倒下的無人貨架公司並無太大差別,其他公司都在虧損,每日優鮮便利購應該也很難盈利,雖然其母公司在產業鏈前端有一定的優勢,但與高額的貨損比起來,根本不算什麼。

每日優鮮便利購的母公司、北京每日優鮮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每日優鮮)成立於2014年,天眼查顯示,最後一筆融資發生在2017年3月,C+輪。

對部分人來說,手機上那個粉色的每日優鮮APP已經成了他們生活的一部分,水果、蔬菜、零食、乳品……下單即可到家。這是每日優鮮的核心業務,而便利購則是其核心業務之外的延展。

獨家|每日優鮮上演千人大撤離,在中國玩無人貨架就是“找死”!

“於每日優鮮而言,無人貨架具備獲得客流的幾大要素,高頻、剛需、便利、即時;也是互聯網線上流量紅利向線下延伸的一種戰略。可以完成O2O的零售閉環。”據前述知情人士稱,無人貨架業務已經佔到了每日優鮮整體業務的25%。

數據顯示,在無人貨架的主流企業中,每日優鮮便利購在點位佔比、日轉化率、市場綜合佔有率方面,分別以74%、9.8%(行業均值6.2%)、55%的佔比優勢領跑市場。

而公開信息顯示,每日優鮮是盈利的,那麼盈利的每日優鮮去反哺其便利購項目也未嘗不可。但這並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換言之,每日優鮮便利購自身,盈利困難。

貨損,是無人貨架公司的噩夢。除了運輸途中的“自然”貨損,還有員工層面的監守自盜和消費者端的“免費吃”。

“我也免費吃過幾次。”磊子說。至於為什麼,大家都免費吃,東西擺在貨架上,根本沒什麼防護措施,更重要的是,“我是從業者啊,我就想看看對方會不會給我打電話……我還見過有的員工把貨放進去後,拍張照片就把貨拿走賣掉了。”

在磊子看來,靠自我約束這事兒,本就不靠譜,甚至會出現破窗效應。

無人貨架是偽命題

前述被離職的員工是3月份加入到每日優鮮便利購陣營的。可實際上,彼時的無人貨架行業,震動已經開始了,一些前期名聲在外的項目應聲倒下。

可每日優鮮選擇了逆勢而上。

每個BD(類似於銷售崗)被分到相關區域後,通過對區域內寫字樓的陌拜簽訂了場地進駐,以武漢為例,BD無責任底薪4000元,平均月收入8000-9000元;平均月簽單數為10單,最多20單。3-4月,每日優鮮便利購的市佔率、用戶數和營業額均為行業第一,與此同時,開始陸續出現補貨能力差,貨損率提高的情況,運營成本增大的問題。”他回憶說。

就像“黑色星期五”,壞消息接踵而至。

5月,公司傳出消息,“無人貨架要更改模式”。6月,公司提出BD轉為合夥人制,即合夥人交給公司1-2萬元押金(區域不同押金數額不同),合夥人自己選定區域(不可挑選區域內點位,即選擇區域,區域內點位全部打包綁定),選擇區域後自行補貨(自己補貨或招聘補貨物流團隊),每月銷售額的20%減去實際貨損率,才是合夥人能夠拿到的數額。

獨家|每日優鮮上演千人大撤離,在中國玩無人貨架就是“找死”!

目前合肥、成都已轉為合夥人制,但無盈利。如不願轉做合夥人,可等公司消息(此時不轉做合夥人的BD,公司不再安排開發任務,無責任底薪也降至每月2000-3000元)或轉做運營(但公司並無轉崗的實際行動)。後來公司提高BD的KPI,開始了變相裁員。

在他看來,每日優鮮便利購的“改革”一定程度上可以說是在轉嫁貨損風險,苛待員工。居高不下的貨損和運營成本,導致公司沒有利潤,一直在虧錢。互聯網思維下,公司選擇了快速擴張,但在擴張的過程中,後續的運營管理跟不上,導致點位越多、虧損越高……

如今,每日優鮮的便利購項目雖不能說“失敗”,但不難看出,要想活得好,並不容易。

一週前,每日優鮮便利購CEO李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每日優鮮便利購,經歷了從Hunter(獵人)到Farmer(農夫)的轉變,從快速獲取市場轉向精耕市場。”

報道指出,零售業界資深人士魏家波認為,如果企業自身完成了從Hunter型向Farmer型過渡,你就會發現,很多企業所焦慮的運營風險在你面前已經不再是風險了。

報道不曾涉及所謂精耕是否包含戰略收縮,倒是提及了未來,智能化對無人貨架的重要性。

“行業裡不少無人貨架公司在鼓搗智能便利櫃,比如人臉識別,掃碼打開櫃門等,櫃門打開後,如果有貨品被取出,櫃門關上後,會自動扣款。可又如何呢?”磊子反問。

是啊,這是否回到了文章開始的那個起點,難道無人貨架的核心競爭力是櫃子嗎?

“成本幾千、近萬元甚至兩萬元的智能櫃,能給無人貨架行業帶來根本性的逆轉嗎?不大可能。而櫃子的成本又將是企業一項很大的開支。一定程度上,無人貨架就是個偽命題。”磊子強調。

獨家|每日優鮮上演千人大撤離,在中國玩無人貨架就是“找死”!

如今,每日優鮮便利購那些被離職的員工們都逐漸走上了新的工作崗位。只是,提及往事,他們總免不了唏噓和無奈,說的最多的便是“努力白費了”“公司缺乏擔當”。

而在前述離職員工看來,彼時的3月,公司可能並沒有想清楚,領導們只強調點位、市佔率,可產業鏈的“後方”卻無法支撐快速擴張,而如今的撤離,也就在所難免……雖然當時,他和他的小夥伴們認為,別人家的倒黴故事,不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有關每日優鮮便利購的發展現狀、未來策略、是否盈利、員工的被裁員處理以及“撤離”情況等問題,截止發稿,每日優鮮官方未能給出回覆。

© THE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