号称征服世界的男人,竟然水攻淹了自己的军营!


号称征服世界的男人,竟然水攻淹了自己的军营!

有一位非常有名的名将,在坚城之下无计可施之后,决堤进行水攻,结果因为水攻水平捉急,反而把自己的军营淹没,淹死士卒若干,只好狼狈跑路。

此人是谁呢?

说出来你可能不会相信,这人正是蒙古帝国开创者,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蒙古攻灭西夏的过程是极为艰苦的。从1205年到1227年,历经六次进攻,付出了巨大的伤亡,成吉思汗才灭掉蕞尔西夏。在第六次战役胜利的前夕,成吉思汗于射猎中受伤,不久病逝,也有人认为是被守军打伤而死。在成吉思汗死后,蒙古军隐瞒死讯,迫使西夏军投降,才最终攻克了西夏国都中兴府并屠城。

但咱们今天要讲的是发生在公元1209年的第三次进攻。

公元1209年,金国叛将李藻、田广明等劝蒙古伐金,成吉思汗害怕西夏攻击其后方,打算先灭西夏,率领蒙古大军亲征,发动了第三次对西夏王国的军事入侵。

蒙古大军出黑水城以北,强攻兀剌海城,夏襄宗(李安全)派儿子李承祯为元帅,大都督府令公高逸为副元帅,督兵阻击。蒙古军集兵猛攻,夏军大败,高逸被俘,不屈而死。蒙古军经过苦战攻克了翰孩罗城攻克了兀剌海城,并且俘虏了西夏太傅西壁讹答后,乘胜南进,直抵中兴府外围的的重要关隘—克夷门,克夷门地势险峻,关外两山对峙,仅一径可通,悬绝不可登。

李安全得知蒙古兵深入,命嵬名令公复率兵号称5万,凭险据守。

铁木真发动进攻,但嵬名令公从山坡上冲击,以居高临下之势,在野战中击败了铁木真,后又撤回克夷门。这是铁木真众多野战败绩中的一次。

经过两个月对峙,嵬名令公渐渐放松戒备,变得轻敌。铁木真用游兵引诱嵬名令公冲下山坡,离开险要,而后设下伏兵,凭借优势兵力生擒嵬名令公,于是攻破克夷门,直抵中兴府下。

然而铁木真的攻城能力依然没有多少长进,面对坚城无计可施。此时大雨暴涨,铁木真于是下令掘开黄河,以水淹城。

大水逐渐淹没中兴府城内,守军和居民开始死亡。西夏李安全向金国求救,然而短视的金国国君完颜永济却表示:敌人相攻,我国之福也;并不救援。

成吉思汗大喜过望,以为西夏唾手可得。然而想不到的事情是,堤坝突然溃缺了。

蒙古军没有做任何防水准备,宿营在低洼处,被席卷而来的大水淹没军营,损失惨重,不得不撤军。《元史》记载:薄中兴府,引河水灌之,堤决,水外溃,遂撤围还。《西夏书事》则记载:河水久灌,城址将圮。会外堤决,水势四溃,蒙古兵不能支,遂解围退。

好在之前几次战役中西夏伤亡也不轻,无力追击,又害怕被蒙古再次进攻,又见铁木真派使者过来,于是求和。

相对于后世的丰臣秀吉水攻忍城淹了自己的军队,甩锅给部下石田三成。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倒是非常实诚,把失败责任全部算到自己头上,然后通过政治手段让西夏求和,忽悠西夏和自己一起攻打金国,讨回了面子。

不过后世许多孝子贤孙历史学者和网络票友就由此分析,铁木真这一次进攻西夏实现了战略目的,并不算失败。

然而,仔细分析,所谓迫夏攻金的成功,主要还是西夏怨恨金国不援助自己,希望通过劫掠金国来弥补自己被蒙古劫掠的损失。哪怕铁木真不去忽悠和逼迫,西夏也可能会做。所谓战略目的实现说,未免有大吹法螺的嫌疑。

何况即便整个第三次征讨西夏而言,歼灭了西夏有生力量,削弱了西夏国力,但终究未能实现之前的灭国既定目标。况且就中兴府一战而言,铁木真未能破城还水淹自己的军队,损失惨重,至少这次小战役算是失败了。

又有人说蒙古缺乏攻城技术,工程水平低下,失败并不可苛责。不然,对于一般的将领来说不可苛责,然而超一流的名将如亚历山大、汉尼拔、拿破仑等等,在面对一个与以前不同的地区时,都会广泛收集资料,考虑可能使用的战法。作为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未曾早早地培养工程师,学习水攻等种种技术,导致攻灭西夏推迟到接近20年之后,极大地影响了全盘进程,他是否算得上超一流名将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而日本著名历史学家河野元三述更是在自己的《蒙古史》当作毫不留情地写道:成吉思汗三征唐古忒,陷其城寨,围首都赤乌石,不能陷,遂媾和。

显然,按照河野元三述的观点,不是西夏求和而是铁木真媾和,没有一点铁木真占到便宜的意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