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無冉閔,漢人已從地球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

魏晉時期,中原長期因為戰亂,人口劇減,以前曹操時代就有許多少數民族內遷,有人勸晉武帝把他們遷回去,但晉武帝不聽。內遷的少數民族和漢人的矛盾日益加深,在他去世後就爆發了“五胡亂華”。

世無冉閔,漢人已從地球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

公元4世紀初,匈奴、鮮卑等族攻入中原後,西晉王室及士族大舉遷徙,在長江南岸建立了東晉政權。唐代房玄齡主編的《晉書·王導傳》記載:“洛京傾覆,中州士女避亂江左者十六七。”也就是說,為避戰亂,有十分之七的中原人口都遷往了江南。而那些無力遷徙的北方漢族,則命運悲慘。胡人所到之地,盡皆屠戮。真可謂“狼煙千里,十不存二”。

後趙的建立者石勒嗜殺,所到過的地方,一定會屠殺百姓,無論是長安、洛陽還是鄴城,遍地都是百姓的屍體。後來還有一部分漢人本想逃難,卻未能成功,絕望到自殺,一路上幾乎全是上吊自殺的,城牆上還掛著有被屠殺的百姓的頭顱,十分血腥。

在他死後,後趙的統治者石虎,更是以殘暴著稱。每攻下一座城池,石虎便將城中男女屠殺殆盡。為了建宮室、修林苑、造甲造船,他多次野蠻徵發漢族男女,途中病死、餓死、拷打致死者數以十萬計。他強奪民間五萬漢女編入後宮,肆意凌辱虐殺,致使女子的丈夫組織義兵反抗,但皆被鎮壓,死者無數。石虎愛好狩獵,他將南部中原數萬公里的土地全都圈為獵場,不許漢人投一塊石子,否則以“犯獸”(侵犯野獸)罪論死。

世無冉閔,漢人已從地球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

後趙的建立者石勒

石虎的兒子石邃也是胡作非為,他有時會在夜裡到宮臣的家中,任意姦淫他們的妻妾;有時砍去漂亮宮女的頭顱,放在玉盤中做成工藝品供人輪流欣賞;這些都玩膩了,就從宮內挑選出有姿色的尼姑,先淫後殺,再把她們的肉與牛羊肉合著煮熟,分給左右大臣品嚐,讓大臣識別味道……史書記載“北地蒼涼,衣冠南遷,胡狄遍地,漢家子弟幾欲被數屠殆盡。”當時的漢族人民急劇減少,由最初的2000萬人銳減至400萬人。可謂是面臨著被滅族的厄運。

世無冉閔,漢人已從地球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

在幾乎亡種的情況下,殘留的北方漢人流民決定奮起反抗,他們或構築堡壘,或組成義軍,與胡人軍隊展開了殊死較量。然而這些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漢人組成的軍隊實力太弱,幾乎不對胡人造成任何威脅。因此胡人在最初的恐嚇消失之後,依舊作威作福,視漢人為豬狗。

胡人的優越感不是憑空產生的,是建立在其軍隊優勢和人口優勢上的。有一次,石虎看著自己兒子出行的隊伍,笑著說:“我家父子威風如此,只要不天塌地陷,還有什麼憂愁的呢?抱子弄孫享樂就行了!

由此,乞活軍也應運而生。乞活,顧名思義,亂世中乞求活命自保也 ,其悲壯悽慘情形可見一斑。乞活軍活動在黎陽的一支在和匈奴前趙帝國的戰鬥中被打敗,冉閔的祖父冉隆和叔父冉襄等親人都歿於此役。

世無冉閔,漢人已從地球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

冉氏家族留下一個11歲的少年——冉瞻(按現在的標準還是一個孩子),冉瞻帶領所部乞活餘部繼續與胡人英勇戰鬥。 公元310年,石勒(此時是前趙的大將)攻打河內,勒見兩軍陣前的一少年英勇非凡,長而勇悍,精於騎射,陣前臨矢石不顧。勒贊曰:“此兒壯健可嘉!” 冉瞻眾寡不敵,被俘,石勒徒冉瞻及其部眾於蘭陵郡。公元327年,冉瞻在和匈奴前趙的戰鬥中被斬於陣前。冉瞻之子就是後來的冉閔,冉閔除繼承了父親的勇猛外,還善於使用智謀。

冉閔(ranmin),漢族,字永曾,小字棘奴,魏郡內黃人(今河南內黃西北)。公元338年,少年冉閔首次參加戰爭,在昌黎大戰,史載後趙諸軍盡潰,唯遊擊將軍冉閔三千漢軍獨全。

世無冉閔,漢人已從地球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

電影——冉閔大帝

此戰後,冉閔成名,被石虎提拔為北中郎將,參加了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事(當時北方燕代之地,後趙境內有內遷的丁零、烏桓、夫餘等各族各部,時常有叛亂,外有慕容鮮卑常發兵扣邊)。冉閔在防衛後趙北方邊界的戰鬥中屢立奇功。公元350年,冉閔率軍於淩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餘人,冉閔威震中原。

349年(永和五年),石虎死,石世即位。同年五月,石遵得到冉閔支持發動政變推翻石世。起初,石遵答應立冉閔為皇儲,後來卻立石衍為皇儲,引發冉閔的不滿。孟準等人勸石遵誅殺冉閔,石遵便與其兄石鑑及母親鄭櫻桃商議,鄭櫻桃認為石遵之所以能夠即位,冉閔有功勞,不可殺他。會後,石鑑將此事密報冉閔。

世無冉閔,漢人已從地球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

冉閔遂聯合漢族將領李農和王基推翻並誅殺鄭櫻桃與石遵,改立石鑑。冉閔被任命為大將軍,並掌控大權。石鑑即位後,胡漢兩族間的矛盾逐步走向激化,胡人不斷掀起暴動和兵變。350年,石鑑欲殺冉閔,事敗後反為冉閔和李農所殺。冉閔殺石鑑之前,發佈了《殺胡令》和《討胡檄文》致書各地,從而引爆了漢族人民積壓了近半個世紀的國仇家恨,點燃了漢族人民的復仇反抗怒火。

殺胡令”是冉閔最為著名的政令,此令共分三道。第一道“殺胡令”是冉閔在鄴城幽禁後趙皇帝石鑑後頒佈的,號稱“內外六夷,敢稱兵器者斬之”,也就是說:所有敢拿兵器的胡人都要殺。面對胡人紛紛逃難的局面,冉閔頒佈了第二道“殺胡令”:與官同心者留,不同心者聽任各自離開。結果,此令一下,鄴城內的羯族為了保命紛紛外逃,而百里之外的漢人為了殺胡紛紛擁入城中,兩方恰巧相遇,城門口被堵得水洩不通。還沒等胡人遷出,冉閔就頒佈了第三道命令:所有漢人,凡是斬一個胡人,憑人頭加官晉爵。

冉閔親自帶隊,光在鄴城就屠殺了二十萬的羯族人。一日之內,便有數萬胡人被砍頭。無論男女老幼,都不能倖免,屍體被拋在城外,成為野狗豺狼的晚餐。

世無冉閔,漢人已從地球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

從“殺胡令”的時代背景來看,雖然有些殘忍,但並無過錯。基於五胡亂華的大形式下,是為了維護本民族的利益來採取的命令和行動,符合當時時代下的民族需求

同年, 冉閔率軍於淩水河畔大敗鮮卑燕軍二十萬。擒斬燕軍七萬餘人,斬首上將以上三十餘名,焚燒糧臺二十萬斛,奪鮮卑北燕郡縣大小二十八城,冉閔威震中原。後冉閔推翻羯趙,稱帝建國,年號永興,國號大魏,史稱冉魏。挾勝利之勢,突襲各路胡軍。先後經歷六場惡戰:

(1)、首戰以漢騎三千夜破匈奴營,殺敵將數名,逐百里,斬匈奴首三萬;

(2)、再戰以五千漢騎大破胡騎七萬;

(3)、三戰以漢軍七萬加四萬乞活義軍破眾胡聯軍三十餘萬;

(4)、四戰先敗後勝以萬人斬胡首四萬;

(5)、五戰以漢軍六萬幾乎全殲羌氐聯軍十餘萬;

(6)、六戰又有以步卒不足萬人敵慕容鮮卑鐵騎十四萬不退反進,竟十戰十捷!!

迫於冉閔和諸路中原漢軍的武力威脅,氐、羌、匈奴、鮮卑數百萬人不得不退出中土,各自返還隴西或河套草原一帶原來生活的地方,一些胡族甚至從此遷回萬里之外的中亞老家。在返遷的路上這些不同民族的野蠻胡族也相互進攻對方,掠殺對方,搶食糧食,甚至以人肉相食,能成功回去的,十個人中僅有二、三人。

諸胡亂中華時,北方漢人被屠殺的只餘下四、五百萬人,最主要的兇手是匈奴人和源於東歐高加索山脈到黑海草原地區的白種羯族(這個民族有拿人頭祭祀的習慣)。冉閔滅羯趙,殲滅三十多萬羯族與匈奴為主的胡兵。冉閔後來在鄴城對羯族屠殺了二十幾萬,加上全國各省各地的復仇屠殺,羯族與匈奴在血腥的民族報復中被基本殺絕。

世無冉閔,漢人已從地球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

幾番大戰,打出了漢家鐵騎的威風,各地漢人紛紛起義響應,史載“無月不戰,互為相攻”,一舉光復山東、山西、河南、河北、陝西、甘肅、寧夏。匈奴、羌、氐等胡人勢力被迫撤出中原。至此,石虎的十四個兒子,兩個被他自己處死;六個自相殘殺而死;五個被冉閔滅族,一個投靠東晉,被斬於街市;全部死於非命。石虎一生造孽無數,終於在子孫身上得到了報應。

公元352年,冉閔將城中的軍糧分給百姓,獨自帶領1萬人馬(步兵為主)去爭糧,結果被鮮卑的14萬大軍(騎兵,還有數萬後續部隊)包圍。在拼死突圍的冉魏士兵掩護下,冉閔連殺三百餘人,終於殺出包圍圈(戰鬥經過本文從略),但那匹和冉閔一樣勇猛的朱龍戰馬卻因過度疲勞而倒下,冉閔被俘,他的手下仍然在機械地和敵人拼命,掩護隨軍的其他重要官員撤離戰場,一直殺到最後一人……

世無冉閔,漢人已從地球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

慕容恪捉到冉閔後,獻與國主慕容俊,慕容俊嘲笑冉閔:“你只有奴僕下人的才能,憑什麼敢妄自稱天子?”冉閔怒道:“天下大亂,爾曹夷狄禽獸之類尤稱帝,況我中土英雄呼!”慕容俊大怒,令人鞭之三百,然後送至龍城,斬於遏陘山。

冉閔死後,山左右七里草木悉枯,蝗蟲大起,從五月到十二月,天上滴雨未降慕容俊大驚,派人前往祭祀,追封冉閔為武悼天王,當日天降大雪,過人雙膝。一個“武”,一個“天王”,入木三分地體現了胡人對其深深的畏懼。

世無冉閔,漢人已從地球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

冉閔就義後,冉魏國的臣子絕望至極,悲天呼地,紛紛守節自殺,少部分逃往東晉,沒一個投降前燕的。冉魏幾十萬漢人不甘受辱,紛紛逃向江南,投奔東晉。東晉軍未能及時接應,使得幾十萬百姓中途受到截擊,死亡殆盡。晉將自殺謝罪。由於冉魏王朝時間很短,大臣又多自殺殉國,所以沒人給冉閔寫書立傳。

後來統治北方的北魏(鮮卑王朝)在史書上把冉閔大罵一頓,後代又只能根據以前遺留的資料來整理。所以,某些史學家據此強調冉閔的殺胡,而不說明冉閔殺胡的原因。想想冉閔一聲令下,中原百姓和入塞胡寇無月不戰、日日相攻,可見殺胡並不是冉閔有心挑撥,確是當時的民族矛盾已經不可調和。屠胡令所到之地,中華子民紛紛響應,正因為冉閔,漢族才免於被滅族的悲劇。

世無冉閔,漢人已從地球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

如果沒有冉閔的“殺胡令”,沒有他號召漢人復仇,驅逐各胡出中原。以後會是什麼樣?冉閔趕胡族出中原,為漢人的發展創造了空間。冉閔的神兵鐵騎,讓胡人從此不敢再輕視漢人的武力,收斂了他們肆意搶掠的行徑。

冉閔皇帝—五胡亂華時代的戰神天王,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民族英雄。

世無冉閔,漢人已從地球消失?絕不是危言聳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