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時除魏蜀吳外,還有第4個國家,實力最弱,卻令胡人喪膽

我們常說“國恆以弱滅,而漢獨以強亡”。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大的時期,哪怕是東漢末年的諸侯,甚至是後來的三國,也是戰鬥力彪悍。不過說道三國,我們只記得魏、蜀、吳,卻很少有人知道,在魏蜀吳之外,還有第四個國家,這就是

燕國

三國時除魏蜀吳外,還有第4個國家,實力最弱,卻令胡人喪膽

燕國其實就是漢朝遼東和遼西地區,外加朝鮮半島的一部分。嚴格來講,自從建立到滅國,總共不過短短1。不過寬鬆來看,這個燕國的時間也不算短。燕國的正經的鼻祖,要追溯到一個諸侯身上——公孫度

說起公孫度,確實有一番事蹟可以說道說道。這位公孫度並非出自名門望族,僅僅是庶民出身。一個小平民如何爬到與袁紹、曹操幾乎等同的位置上呢?其實這還與董卓有些淵源。東漢末年,董卓把持大政。別以為當時大家都想誅殺董卓,所謂“董賊”,只不過是少數嫉妒董卓的人罵出來的,實際上對董卓溜鬚拍馬的大有人在。

在這群溜鬚拍馬的人之中,就有一個叫徐榮的人。此人與公孫度是同鄉,於是就引薦公孫度當遼東太守。太守一職,相當於現在的省長。徐榮為何敢引薦公孫度當遼東太守呢?靠的是實力!徐榮的本事一點也不小,曾經擊敗過曹操、孫堅這種傳世的名將。這種人董卓必然十分倚重,因此他說的話自然就會被採納。

三國時除魏蜀吳外,還有第4個國家,實力最弱,卻令胡人喪膽

公孫度當上遼東太守後,基本策略就是割據一方。南下曹操、袁紹等人打得火熱的時候,公孫度卻依仗遼東,開啟了對塞外的征討。

塞外北方有一個部落叫烏恆,也叫烏丸,是鮮卑分支,屬於漢人眼中的“胡人”。這些胡人不服從漢朝調度,經常南下劫掠,因此邊境百姓苦不堪言。而出塞後往東,就是高句麗。這個高句麗,就是擊敗隋煬帝百萬大軍的那個高句麗。後世的高句麗實力確實很強,不過當時還不成氣候。

當時高句麗只不過是個彈丸小國,可是人家國小心不小,偏偏要打腫臉充胖子,封公孫度為高句麗的“大加”。大加是高句麗的官位。公孫度一聽,氣不打一處來!高句麗這是告訴公孫度:“我是你主子,你要聽我的!”公孫度是堂堂大漢朝廷敕封的遼東太守,怎麼可能看得上高句麗的“大加”?這麼做,簡直就是羞辱公孫度!

三國時除魏蜀吳外,還有第4個國家,實力最弱,卻令胡人喪膽

原本公孫度可能還沒有討伐高句麗的意圖,這次下定決心,出兵高句麗。公孫度這次的征討比較順利,打得高句麗抱頭鼠竄。從此他們就再也不敢封公孫度的官了,也明白了一個道理:“你的漢人大爺還是你大爺!”

之後,這公孫度想:既然都打過高句麗了,不如去討伐烏恆。於是緊接著,公孫度又西征烏恆,極大削弱了烏恆的勢力。巧的是,曹操在擊敗袁紹後,也曾經征討烏恆。可以說,若無公孫度的前期行動,曹操的征討定然不會如此順暢

公孫度死後,其子公孫康繼承他的位置,更是打得高句麗鼻青臉腫。公元209年,公孫康一舉攻破高句麗的都城,還打到朝鮮半島,重新確立了漢朝對半島的統治權。胡人都怕公孫家的勢力簡直到了聞風喪膽的程度

三國時除魏蜀吳外,還有第4個國家,實力最弱,卻令胡人喪膽

可天有不測風雲!本來這公孫一家可以長期向曹魏示弱、坐穩遼東,奈何出現一個作死的人——公孫淵。公元233年,公孫淵奪了公孫康的位置,並且被孫權封為燕王。當時的公孫淵不敢公然和魏國作對,因此並未稱王。不過,稱王的想法在公孫淵心中根植了下來。

4年後,公孫淵想了想,覺得稱王也不錯,於是公開自立為燕王,還通知塞外的胡人。公孫淵其實有他的小算盤。當時蜀漢的姜維屢次北伐,肯定能牽制曹魏的兵馬。不料,曹魏派出了極善用兵的司馬懿

公元238年,為了防備蜀漢和東吳,司馬懿僅僅率領4萬人出征。利用公孫淵缺糧這個弱點,司馬懿成功對抗了公孫淵10萬人,殺了公孫淵一家。這個三國之外的第四國,也就這樣消失了。更有意思的是,8個月後孫權支援公孫淵的援軍抵達。剛一上岸,他們就得知公孫淵死了。本著人不走空的原則,孫權的軍隊洗劫了點財務,便順路回江東老家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