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脾大了,這脾臟是保還是除?

門診很多肝硬化的肝友們都有這過這麼個選擇,脾大了,並且出現了白細胞和血小板都下降,吃升白細胞和血小板的藥物療效有限,有的醫生建議把脾臟切除,有的專家建議保守治療,到底切除和是保留?這是一個選擇,其實這也是學術界有一定爭議的問題,李博士在這裡給大家分享一下目前肝病學界的普遍觀點,希望能為您的選擇提供一定幫助,當然具體到某一個肝硬化患者還要具體分析,要遵循您的專家意見。

在討論此問題之前咱們先了解一下脾臟的功能,上期的李博士話肝膽已經給大家簡單介紹了脾臟的內部結構,最重要的是白髓和紅髓,那麼他們都有什麼功能哪?脾臟是咱們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而白髓是發揮脾臟免疫功能最大的地方,主要是產生各種抗體(IgM),主要在機體發生感染、變態反應及自身免疫性疾病時,產生抗循環中抗原的體液抗體,是我們抗禦外界感染主要屏障之一。紅髓主要是處理衰老的紅細胞和血小板的場所,另外也是發揮造血功能的地方,雖然咱們成年人的造血已經由骨髓完成,而脾臟基本喪失了造血機能,但是當我們的骨髓發生病變時脾臟又回代償的出現一定程度的造血能力。

肝硬化門脈高壓會產生脾大,脾功能亢進,導致大量血細胞儲存在脾臟中,對我們身體肯定不利,處理嗎?如果處理又擔心脾臟功能的缺少。確實需要反覆考慮權衡利弊。

首先我們要考慮血不需要處理脾大?

根據血細胞下降程度,脾功能亢進導致的血細胞減少一般分為三種情況:(1)輕度下降,血小板在50*109/L;(2)中度度下降,血小板在30-50*109/L:(3)重度下降:血小板在小於30*109/L:一般對於輕度下降如沒有反覆出血表現,可以選擇保守治療。而中重度對下降就應該考慮處理脾臟了,而以中度下降時處理比較適宜,等到了重度下降,往往手術會風險加大。

其次要考慮採取哪種處理措施?

1、手術切除:開腹脾臟切除的手術100多年前就開展了,近年來越來越多等採用了腹腔鏡下脾臟切除,但都是將脾臟完全切除掉,雖然療效迅速但也發現有諸多的併發症,主要包括以下:(1)免疫力下降後的感染髮生,1952年首次報道脾切除後可以發生兇險性感染;(2)門靜脈血栓的形成,這有時肝病專家更頭疼的一種併發症,治療非常困難,而且容易反覆加重食道胃底靜脈曲張的破裂出血;(3)個別報道有增加腫瘤發生的機會。可以看出,脾切除術後導致脾臟功能的完全缺少,後期會出現難以挽回的併發症。

肝硬化脾大了,這脾臟是保還是除?

​隨著脾臟微創技術的快速發展,目前選擇脾切除術來治療脾功能亢進的越來越少,一般僅用於合併食道靜脈曲張破裂出血手術治療時同時切除脾臟,其次是巨脾微創治療效果欠佳者。

2、脾動脈部分栓塞術:通過人工注入栓塞劑,使其發生缺血,壞死,使脾臟縮小, 同時使血細胞破壞的能力減少,可以使血細胞在短時間內迅速上升。 部分性脾動脈栓塞術可保留部分脾臟,維持脾臟的正常免疫功能,同時還可防止因脾切除後出現的多種併發症。但是栓塞面積和栓塞程度很難控制,過度不良反應明顯,過小容易復發,影響療效。

肝硬化脾大了,這脾臟是保還是除?

3、脾臟射頻消融術:包括經皮穿刺脾臟消融術、 經腹腔鏡脾臟消融術、開腹術中脾臟消融術。利用射頻電(450~500kHz)使電極產生熱量,從而使組織發生凝固性壞死,射頻消融的範圍一般主要有中心的凝固性壞死,周圍的血栓性梗死區,熱能沉積導致血管、脾竇內皮受損累及整個脾臟, 從而使脾臟縮小,達到治療脾功能亢進的目的。由於該方法臨床應用時間較短,手術標準還難以把握。

肝硬化脾大了,這脾臟是保還是除?

總之,脾大脾功能亢進需要綜合評估,包括病人但年齡、肝硬化其他併發症、肝功能狀態、其他臟器功能等、由專業肝病醫生進行評估,同時要和病人進行充分交流,詳細講述手術的必要性和療效等適宜。

​最後,也是重要的(敲黑板),任何脾大都是和肝硬化密切相關的,肝硬化的減輕也能使得脾大脾功能亢進有所改善,臨床中經過積極抗病毒、保肝和抗肝纖維化治療後脾臟縮小,白細胞血小板逐漸上升,從而免去手術之苦,這樣的例子在我的肝病病人中也不乏存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