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地方美食踅面的發源處是哪裡?

古莘雄風罩夏陽


踅(xue)面,被叫做我國最早的方便麵,如果真的要去追溯歷史的話,那他可以從漢朝開始講起了。所以踅面不僅僅是一種飲食了,可以說他是古代人傳下來的一種文化。從踅面的製作方法上,中國最早的方便麵,其實我們也能看出來你些古人的飲食習慣。

而現在還一直在傳承這種麵食製作方法的地方,就在陝西的合陽,不過可能當地人並不把它叫做踅面,他更習慣叫他旋面,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方言所導致的。即便是正宗的陝西人,可能也沒聽說過這種面,只有在當地才能吃到。

踅面是怎麼做出來的?

1、這種麵食因為只有合陽當地才會有,所以整個的製作工藝,如果不是當地人的話對其瞭解很少。我在網上也查了一些資料,對其的記錄也並不是很多,後來還是問到一個朋友,才瞭解到了他們的整個製作過程。

2、說到踅面就不得不提一個人,相傳也是他發明了踅面,這個人就是韓信。因為踅面的勁道很足,吃起來很容易填飽肚子,所以對當時那些需要行軍打仗的人來說,是再適合不過的飲食了,而且對配料的要求也不高,有點辣椒,再放點鹽,味精等調料就可以直接吃,可以說是再方便不過了。

3、製作踅面都是用的蕎麥麵,在外面雖然做出來顏色不如白麵那麼好看,但做出來的面勁道卻是白麵沒法替代的。首先要到超市或者市場裡面買一些蕎麥回來,用清水漂洗乾淨之後,把裡面的雜質都挑出來。

4、接著要把蕎麥麵磨成細粉,磨好的細粉,裝入盆中,再往裡面加入適量的水,用筷子或者其他的東西,順著一個方向不斷的攪拌。這裡有一個細節,需要注意的是,在後面的時候,稀稠度是一個關鍵點,只有稀稠得當的面才能做出正宗的踅面。

5、沒有活好吃後有能力的可以用擀麵杖去幹,如果覺得擀麵杖難度太大的話,就可以自己去買一個壓面機,小型的那種也不會太貴。接下來就到了最關鍵的地方,這是其他麵食都沒有的一步,那就是烤面。

6、怎麼個考法呢?據說當地的人是用一個叫做“鏊”的東西去烤的,在我看來,這個東西就是古代人發明的電餅檔。所以我們自己在家的時候,就可以用買來的電餅鐺來烤面,把面切好之後,放入電餅鐺裡面烤制,不用完全烤熟,烤到七八成就可以了。

7、面的兩邊都要考,千萬不能烤到兩面金黃,那時候說明已經完全熟了。烤好的面放在乾燥的地方保存起來,然後需要吃的時候,就和我們平時煮麵的時候一樣,水煮開之後,把面放入,再撒入適量的鹽。因為面本身已經烤得快熟了,所以煮的時候並不需要太長時間。

最後面撈出來之後,放入一些調料,鹽,味精,雞精,醋,醬油等都可以,再撒上一點蔥花,還有香菜,倒上陝西特有的辣椒油,就可以吃了。


小食帝


就壹周君所知,“中國最古老的方便麵”——合陽踅面這個名頭已經有幾百年歷史了,屬於陝西家喻戶曉的IP👌所以臨近的市縣想要把牌子搶過去,基本是不可能,也說不通的😁

況且壹周君也看過合陽鄰縣韓城一些小店的門牌,並沒說是“韓城踅面”。而是多用姓氏+踅面這樣的組合,而且下方落款寫的是“地方小吃”,並沒有囂張地寫上“韓城小吃”這類字樣。

所以壹周君的總結就是,韓城並沒有挑事,就像是熱乾麵發源於武漢,其他省市你叫“武漢熱乾麵”也好,“XX熱乾麵”也罷,反正大家都知道熱乾麵源於武漢的既成事實,也就無所謂啦👌然後聊聊踅面的起源,傳說是東漢初年韓信為了解決士兵吃飯問題,將蕎麥烙成大餅,發給士兵,吃時用開水一泡即可。所謂的“踅”,關中方言有“轉來轉去”的意思。因為踅面的每一個製作步驟,都有這個“踅”的動作在裡面,因而得名。

但實際上,應該是合陽縣境內與山西只隔一條黃河,附近的夏陽古渡歷來也是客商必經之地,大家這種“馬上吃完就趕路”的快節奏生活,令踅面這種“快餐”因運而生啦。

合陽踅面的製作流程簡單而言就是,將蕎麥麵糊糊像攤煎餅一樣,在平底鍋裡攤成圓餅,然後晾涼,乾燥以後折成三折,切成1釐米寬的麵條,就可以保存起來了,這樣一般可以保存個十天半月的。

吃的時候,與方便麵一樣,可以幹拌也可以湯水,只需要在開水裡浸泡兩分鐘,撈出後放進碗裡,加入各種佐料和配菜即可。

合陽人吃踅面,愛放辣椒油和豬油,還有的放粉魚,當地最有名的一家店是合陽縣坊鎮的田茂林踅面,它家的名氣頗大,各地遊客來就是為了吃一碗正宗的田家踅面。




武漢壹周


作為一個合陽人,我可以很肯定得告訴你,踅面是我們合陽的本地小吃,而且是發源於合陽發展於合陽的,與韓城沒有半毛錢關係。

百度的百科裡寫的很明白:踅面[xué miàn],是陝西合陽

獨有的傳統特色麵食。有的人寫成“旋面”,是因為“旋”字在合陽方言裡念“踅”。踅面是陝西省合陽縣及渭南地區獨有的,為當地人極為偏愛的風味小吃。踅面歷史悠久,相傳西漢高祖三年(公元前 204 年),漢淮陰侯韓信在合陽黃河邊的夏陽渡用木罌渡軍活捉河東魏王豹時,為解決 10 萬軍士吃飯問題而發明此面,踅面可稱得上是我國最早的“方便麵”。

這裡說的旋面我們合陽人是不這麼叫的,我們就叫踅面,叫"旋"是因為面讀音的外傳之後產生的誤差(畢竟“踅”字不常用)。這個“頁”音就更離譜了:說起來,“踅”字本身是個冷僻字,清代合陽有人編了一本《土音雜字》,出於好心,找了一個古音又讀“xué”的“頁”字來為“踅”字注音。但不想知知道這個古音的人實在太少了,結果弄巧成拙,大家都按本音讀“yè”,而沒有人讀“踅xué”,外地人到合陽更是按字讀音,這樣一來,便把“踅面”弄成“頁面”了,實在是一大誤會。

我們沒有和誰爭的意思,但把別的地方的特色美食改個名字就變成自己的用來做宣傳,顯得有些無恥,我們合陽人不小氣,但是我們的就是我們的,你發揚踅面我們很樂意,但請加上“合陽”二字。

有機會可以來我們合陽玩玩,我們的洽(此處讀he)川風景區也很漂亮的,來了我們合陽你就會發現,滿街的踅麵館,可以讓你盡情的吃(縣城的不是很正宗,要吃正宗的需到城東數公里外的坊鎮去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