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欲養而親不待!別讓「隔代教育」成爲遺憾的源頭!

《中國青年報》曾經做過兩個關於隔代教育的調查:

2013年調查發現:北京有70%左右的孩子正在接受隔代教育,上海有50%~60%的孩子由祖輩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佔總數的一半。

2016年調查顯示:“85.2%的受訪者認為身邊的隔代教育情況相當普遍”。

國家衛計委的流動老人健康服務專題調查顯示:在全國2.47億流動人口中,流動老人近1800萬,其中43%的老人是為了照顧晚輩。

將女兒撫養成人後,中國老人又將自己有限的精力奉獻給了子女的子女。

他們是無私的,也是偉大的。但是相對於他們的付出,一些孩子的表現卻讓人感到心碎……

子欲養而親不待!別讓“隔代教育”成為遺憾的源頭!

最近,一位網友分享了讓人心碎的一幕——

爺爺帶著孫子去快餐店吃漢堡,中途多次開口搭話想跟孫子聊聊天,可惜孫子沉迷於手中的遊戲,非但不理會老人,還嫌煩並帶上了耳機。

兩人對面而坐,卻彷彿“最遙遠的距離”。爺爺呆呆得看著孫子,有很多話想說,卻什麼也說不出口……

可悲的是,現實生活中,上述情況並非個例……

子欲養而親不待!別讓“隔代教育”成為遺憾的源頭!

老人們要的多嗎?不多啊!他們只是想和孩子說說話,僅此而已。

最近,在爺爺奶奶的陪伴下,大一新生小周來到北京體育大學報道。在辦理入學手續的間隙,爺爺請教孫女怎麼用視頻通話,一邊操作一邊記錄。

爺爺表示:孫女第一次離家這麼遠,希望以後能經常通過視頻跟孫女見面。

雖然他們已經老了,但是他們的思念卻更加綿遠。所以,當他們拼盡全力想要擠進你的世界時,請不要把他們推開,留些空間給他們,哪怕是逼仄的角落,在他們心中,那也是一種成全……

子欲養而親不待!別讓“隔代教育”成為遺憾的源頭!

“什麼都不懂,還天天嘮嘮叨叨!”

“翻來覆去就那點兒東西,我耳朵都起繭子了!“

”我已經長大了,不需要再徵求他們的意見!“

……

因為生活環境的不同、生活節奏的差異、發展需求的轉變、眼界思維的更迭……讓孩子和老人之間產生了不可消弭的鴻溝。

但是孩子們,當你們在埋怨老人的時候,是否還記得——在你們小的時候,他們從未吝嗇耐心,不厭其煩的問答你們幼稚天真的問題。甚至,他們可以從你的眼神中讀懂你的需求,從你的哭聲中瞭解你的內心感受……

為什麼如今時過境遷,角色轉變,你們卻不願意做他們曾經做過的事情?

要知道,他們能陪你的時間已經不多,“子欲養而親不待”是人生中最大的遺憾!

子欲養而親不待!別讓“隔代教育”成為遺憾的源頭!

一個內心自私冷漠的人,無法贏得他人的尊重,更難以在社會上立足。

對於孩子來說,不關心長輩就是內心自私和冷漠的一種表現。讓孩子從小學會尊重長輩,父母不能只做旁觀者,至少有三件事情可以做——

第一,為孩子樹立榜樣。

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積極關心照顧長輩,定期陪老人聊天、散步。父母的言行,孩子會看在眼裡、記在心上,表現在自己的行動中,他們會像父母一樣善待老人。

第二,創造兩代人親密接觸的機會。

經常讓孩子幫老人做事情,告訴孩子用禮貌語言與老人交往,定期關心、慰問長輩的身體狀況等等。通過一次次與長輩的接觸,培養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第三,及時糾正孩子的不良行為。

如果孩子做出對長輩無禮的舉動,一定要及時管教,讓孩子認識錯誤。遷就容忍只能招致更多的過錯,使孩子愈發冷漠自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