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文化那些事兒

企業文化是一個看似虛無卻又實存的東西,它有時看上去很小,其實又很大。它就像是一個人的品行,如影隨形卻未必時時可見。越在非常時期,它的面目才越清晰。

企業文化那些事兒

1、企業為什麼要有文化?

我猜想絕大多數創業者的第一原動力都是賺錢,在追求企業利潤的過程中完成自我價值的實現。這很正常,也很合理。這個階段的企業,生存是第一要務,於是就不太考慮動作的一致性和規範性,常常表現出來的都是“野蠻生長”的狀態。而有趣的是,這時的企業因為目標單一和人員構成簡單,常常會有很高的運營效率。所以企業所有者一般不會提“企業文化”這個詞兒。這個階段的企業文化屬性多表現為“江湖氣質”,稱兄道弟,大口吃肉,大碗喝酒。

當企業變大了之後,或者如果想要做一家偉大的企業,此時企業需要從利益驅動改為使命、價值觀驅動。這個時候企業文化就變得非常重要了。為什麼想做偉大的企業要從利益驅動改為價值觀驅動?利益不重要了麼?舉個例子,如果幾個人坐一艘小船出海捕魚,那麼魚本身往往會是他們唯一的目的,哪裡有大魚群就往哪裡去,最好是一網下去就把魚艙塞滿,這時的目標直接簡單,好理解。但如果一大群人駕駛一艘萬噸巨輪出海,他們的目標可能就會變了,會從“打最多的魚”變為“成為值得信賴的漁業公司”。

這個變化背後意義深遠。首先,你的眼裡不能僅僅有魚群。因為從小船變成了大船,你時時刻刻要想著不要撞上暗礁或者冰山,你要想著能夠穩定地能夠捕到魚,而不能再走“半年不開張,開張吃半年”的路了。同時在企業內部也會發生很多變化,從“哥們義氣”變為規範管理,從“人治”走向“法治”。因為對於大船來說,不犯方向性錯誤比獲得短期利益要更重要。因此企業要開始嘗試擺脫領袖個人情緒的過度干擾,轉而由使命、價值觀來驅動整個集體。

在企業出現使命、價值觀的時候,就需要用文化來營造一個特有的經營氛圍了。如果這時候你說“企業還不是得追求利潤麼?捕魚依舊是第一要務,只是說了一個冠冕堂皇的理由罷了”。而實際上此時“捕更多魚”與“成為值得信賴的漁業公司”變成了企業是要追逐短期利益還是顧及長遠目標的關係。用馮侖先生的一句話概括應該是“追求理想,順便賺錢”。也就是說,“捕更多魚”從目的變成了結果。這看上去沒什麼變化,但是對企業的影響很深大。此時,企業開始相信,往某一個方向堅定地航行會最有價值,路上可能短期捕到的魚不夠多,但是未來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穫。

使命、價值觀不一定會讓企業獲得更多短期利益,但是會讓企業走得更遠,活得更長,在時間的維度上堆疊更多價值。這時候就需要企業文化來同步大家的節奏,奔著長遠的目標去了。

2、文化是什麼?

在我看來,企業文化有兩個身形,企業所倡導的文化和企業真實的文化氣質。當二者高度一致的時候,企業會呈現出高效和超強的戰鬥力。反之則會顯現出軍容渙散的狀態。於戰鬥來說,這是大忌。

我們常常提及的企業文化多指企業所倡導的文化,它的內涵其實是企業為了實現使命和戰略願景所提煉出的組織應有的內在氛圍。這種氛圍作為一種企業內部所有人溝通用到的“底層語言”,用來保證大家在同一種行為規範下活動,減少組織內的溝通成本。

當下中國的百年企業很少見,企業呈現出的真實文化特質往往很強地體現著領袖的個人氣質。當然,企業所倡導的文化氛圍,很多時候也受制於本身的經營狀況和成長階段。

文化對企業經營的影響非常大,但很容易被忽略。文化的力量常常凸顯在遭遇強大外部競爭對手或者企業遇到危機的時刻。風平浪靜的時候,文化則多表現為“存在,但不可見”的狀態。例如華為的狼文化使得它能夠在與諸多500強企業的遭遇戰中表現出超強的殺傷力,萬科在遇到外部攻擊的時候表現出的抗壓能力也正是驗證了企業較為成功的文化鍛造。

3、企業文化務必求“真”

沒有了真實,一切將煙消雲散,對企業文化來說,尤其如此。文化對員工的馴服,很多時候像父母對孩子的教育,身教大於言傳。如果一小隻狗突然出現在孩子面前,他本能地會害怕,很多父母會脫口而出“別怕”,而往往這句話並不起作用。如果這時父母不說話,而是搶在孩子身前去撫摸那隻小狗,孩子自然會感受到那隻小狗真的不可怕,而且或許他還會覺得那隻小狗很可愛。

於是對於企業的管理者和文化傳播者來說,都要意識到,“沒有什麼道路可以通往真誠,真誠本身就是道路”。尤其在這個移動互聯網時代,我們每個人都盯著別人,同時也都被別人盯著。要把眼睛和心連在一起,不要試圖矇蔽任何一個人。如果你覺得自己成功地忽悠了別人而沾沾自喜,要小心,很可能你早已被別人矇蔽了卻不自知。這會是很滑稽的場面。

保持一個原則:“說你信的,信你說的”,迴歸常識。馬雲說阿里始終堅持“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他這麼說也這麼做,這樣很容易讓人相信,於是企業文化也更有力量。如果膽敢有管理者說“員工第一,客戶第二,股東第三”這樣的話,你就要小心了,要麼是他沒想清楚,要麼就是他在故意討好員工。轉頭跟股東談的時候又會是另一幅說辭,這樣就很難被信任了。

4、企業文化與文化活動

文化的傳遞和薰陶有時需要通過一些列文化活動來落地,但是需要切記:文化落地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活兒,背後有個詞要牢記:剋制。

文化認同是一種發自內心的東西,如果臺階上沒有長出苔蘚,你在上面種上花也沒用,遲早會枯萎。於是,文化落地的正確姿態應該是我在很用心地營造一個微環境,在這個環境裡生長出一樣樣我所期待的植物來,之後告訴他人“瞧,那是咱家裡長出來的”。所以文化落地是一項極耗心力的專業活兒,需要用心地做,又不能急躁。緩緩溪流在地下流淌,腳下自然會綠草盈盈。

文化落地不能是和對象面對面,拿著你認為他該接受的東西直眉瞪眼地杵在他面前,然後說:“瞧,這是咱家裡長出來的花,多美啊。”這樣怕是會把對方嚇跑,即便那花真是在自家院子裡長出來的,別人也會心存疑慮。因為你沒有站到他身邊,而是站到了對面去。

5、時間的朋友

一個人對你是不是重要,很多時候不是看他手裡還沒有放下的權柄,而是他離開之後會被你經常懷念。對員工來說,利益就是那隻權柄,而企業文化才是那個人。如果沒有被深深懷念的文化,利益就成了唯一的粘合劑。不是說不對,而是,那樣其實也並不牢靠,於企業長遠計,會是個傷害。

最好的企業文化不是貼在牆上的標語,而是員工內心裡流淌的感覺,它有強大的力量,可以讓大家在危機時找到共度難關的理由。

於是,就需要做時間的朋友,慢慢地撒種子,用專業的態度耐心和真誠地澆灌,讓它在每個人的心裡發芽、開花。

馬雲峰在線微信公眾號創始人 知名網絡寫手、商業評論員 (mayfzx)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