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德租界是近代中国二个在华德租界之一(另外一个是汉口德租界),同时也是天津的9个租界之一。

德租界始设于1895年10月30日。界址为:东临海河;北接美租界(今开封道东段);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南自小刘庄之北庄外起顺小路(今琼州道)至海大道。

租界范围基本相于现在天津河西区的大营门街道和下瓦房街道,现仅存德国俱乐部等少数建筑保留了下来。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1917年8月14日中国政府宣布接收天津德租界,改为天津特别行政区一区(特一区)。德国战败后,德国政府声明承担《凡尔赛和约》中有关在华租界条款,除青岛等地被日本占领外,中国政府正式将天津德租界收回。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解放北路以南,是解放南路。与有“万国建筑博览会”之称的解放北路不同,解放南路表露出浓厚的日耳曼风情,显得更加纯粹。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1895年10月30日,德国以在中日甲午战争中“迫日还辽(辽东半岛)”有功为由讹诈清政府,向清政府索要在天津和汉口设立租界的权利,以享受英、法两国在中国通商口岸的同等待遇。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1888年《天津紫竹林图》中可见“闽粤会馆义地”,此时德租界尚未出现

依据最初的《天津租界合同》,1895年最初划定的德租界“北界沿闽粤会馆义地北边之道路”即北界为今徐州道(穆姆街,Mamm Str.)与美租界相接;“东界河边”即海河西岸;“南界由小刘庄之北庄外起”即至今琼州道(塘沽路,Tangku Str.),“以顺小路之边,直到海大道东边止”;“西界海大道东边止”即至今大沽南路(海大道,Taku Str.)。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德租界示意图,红色部分为1895年初定界址,蓝色为扩展界

界内开辟与英租界维多利亚道(今解放北路,Victoria Road)相通的南北向主干道,以德皇之名命名为威廉街(今解放南路,Wilhelms Strasse)。中文名沿用英租界维多利亚道“中街”之称谓亦称为“德中街”。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1913年《最新天津详细地图》中的德中街(Wilhelms Strasse)

最初的威廉街并未贯穿整个德租界,其北端起于今徐州道与美租界相接,南端止于墙子河。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美国在租界划定不久国内便爆发了南北战争。无暇顾及在华租界的美国曾两度发表声明表示放弃本国租界以对华“示好”,但“保留将来于必要时有权办理该地区的市政”的权利。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由于美国的态度含混不清,天津海关道有意让德国人代管美国租界,遭到美、英两国反对,但德国并不死心,在《天津条约港租界协定》附则中规定“由闽粤会馆义地北边之道路起,至仁记洋行地之南界中间之地,现因美国驻京大臣照会总理衙门,请中国不准将此地让与德国。如美国国家应允不要此地,德国租界北界即作为从仁记洋行南边之道路外起”。1899年德租界当局绘制的租界地图中,德租界向北侧推移,这一扩张过程并未见正式合同约定。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1899年《天津府志》所载天津“郭图”中的德租界,因当时租界各自为政,各国绘制的地图差异很大

1902年美国与英国私相授受将美国租界并入英租界时,原美租界地块并未完全并入英租界。英租界与德租界界址划分在开滦胡同(今开封道东段,Kailan Lane),此时德租界威廉街亦由穆姆街向北延伸至开滦胡同。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1910年天津地图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中国于1917年宣布与德国断交并收回其在华一切特权,1919年完成德租界收回程序,威廉街归属特别第一区,更名为威尔逊路(Woodrow Wilson),可能是以美国第28任总统托马斯·伍德罗·威尔逊(Thomas Woodrow Wilson,1856-1924年)之名命名。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1925-1926年天津地图

虽建立之后一直在进行扩张,但德租界当局对界内基础设施建设却吝于投资,1919年德租界收回时租界内道路仍为土路或碎石路,直到1923年才铺上沥青。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天津沦陷,日本侵略军两度封锁英、法租界。1943年日本名义上将实际占领的租界地区“交还”给自己扶持的伪天津市政府,威尔逊路归属第十区。1944年天津市重新划分为8个区,威尔逊路归属第六区,名称不变。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1944年天津地图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所有租界全部正式收回,天津的租界终于成为历史。此时威尔逊路名称保持不变。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1946年天津地图

新中国成立后,为纪念天津解放将原中正路和威尔逊路更名为“解放路”,分为解放北路与解放南路,其分界因天津行政区划调整亦多次变更。如今的解放北路与解放南路以和平区与河西区分界的徐州道为界,徐州道以南为解放南路。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在天津市区道路规划中,解放南路徐州道至琼州道(原德租界内)路段保留为德式风貌区,琼州道以南为物流经济带,经多次拓宽改造延伸至外环线与津港线相接,全长9.8公里。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河西区解放南路由原12米拓宽至40米

天津德租界仅存在近20年,因地段较为偏远,没有像英、法租界般获得各国投资者青睐,主要以德国本国移民的住宅和一些配套设施为主。

让我们游走在解放南路,走近这些原汁原味的德国风格建筑,领略这醇厚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自徐州道至蚌埠道(罗尔沙伊特街,Rohrscheidt Str.),是解放南路北端的第一个路段。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儿时的记忆中,解放南路并不宽阔,两侧绿荫相接,在其与徐州道交口的东南侧,曾坐落着一座影院,名为北京影院。当时我的学校没有足够规模的礼堂,校会等群体活动常常到这里召开,学校还经常在北京影院组织观影活动。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北京影院前身是建于1916年的大华影院(此名称待考证),由天津最早的房地产开发商、电影实业家美籍白俄人易·库拉也夫创建,为一座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

影院设备先进、装饰豪华,有宽敞的前厅,二楼是电影院,有800多坐席。侧面设有圣安娜舞厅,早年张学良和赵四小姐曾到此舞厅跳舞。三楼是放映机房和经理办公室,屋顶上为露天舞场。楼内设有直达三楼的豪华电梯,使该影院成为天津最早拥有电梯的影院。

1931年大华影院更名光陆影院,是与平安(今音乐厅)、蛱蝶(今大光明)媲美的天津最高档影院之一。

1938年影院遭遇火灾,传说因有人闻讯日伪当局要没收影院,于是纵火将其烧毁。翌年在原址上重建,1940年开始营业,更名为光华电影院。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1950年该影院租给苏联影片输出公司经营,专映苏联影片,更名为“莫斯科影院”。1966年莫斯科影院改名为北京影院,为天津市的特级影院。2009年北京影院被拆除,地块上重建一座风格类似的建筑,为市政协的活动场所。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今天的解放南路宽阔而平坦,道路西侧,包括起士林老店在内的老建筑和狭窄的街区已经变成名为团结公园的超大尺度市政绿地。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这个街区的最南端,解放南路与蚌埠道交口东北角坐落着一座极具德国风情的小楼,名为天津德国俱乐部,又称德国会馆、德国球房或康科迪亚俱乐部(Club Concordia Tientsin)。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建筑现为解放南路273号,天津市文物保护单位、特殊保护等级历史风貌建筑。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德国俱乐部于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在德租界设立之初便已成立,最初设于英租界维多利亚道英国俱乐部对面,后为活跃德租界的文化生活,促进人际交往,迁至德租界内现址。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德国俱乐部建于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占地6330平方米,建筑面积3562平方米,建筑由德国建筑师罗克格设计,施密特公司施工,造型和装饰上具有显著的日耳曼(新罗马)建筑风格。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俱乐部为三层砖木结构,设有地下室。首层为酒吧、台球房和阅览室,二楼为设有舞台的剧场式餐厅,三楼为厨房,配有送菜升降板,地下室为浴室。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建筑顶部为陡峭的坡屋顶,上覆暗红色牛舌瓦和瓦垄铁屋面,屋顶设有阁楼和老虎窗。建筑北边设有两个塔楼和南边一个圆形塔楼遥相呼应。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西立面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南立面

1976年唐山大地震时使房屋受到严重损坏,重修时在结构及造型上多有改变。2006年该建筑大修时,为恢复原貌增添了一些独特的艺术造型。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2006年改造前的资料照片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建筑现状

门窗顶部多为半圆形拱券,建筑入口处为石砌连拱券廊并用成组的短柱支撑,建筑基座以及门窗拱券皆用天然石料砌筑。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主墙体现为黄色面砖饰面,从资料照片看曾为黄色弹涂涂料,而历史照片中似乎最初为裸露的红砖。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建筑内部装修精美华丽,壁炉、吊灯、护墙板以及券脸、券角、腰线等均吸取了巴洛克风格装饰元素。据说二楼走廊墙壁上刻有解释“康科迪亚”含义的拉丁文译为“同心同德则盛,离心离德则衰”。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楼梯栏杆饰以精美雕刻,两侧立柱顶端雕刻绞绳状花纹。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德国俱乐部曾是二十世纪初德国政客、侨民在天津的政治、社交和文娱活动中心。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1898年,德国亨利王子来天津期间下榻在德国俱乐部

1917年天津德租界收回后,天津大部分德国侨民被遣送回国,德国俱乐部从而宣告结束,俄国人承租此处房产并改组为大赌场。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1921年5月中德两国恢复邦交,恢复后的德国俱乐部又成为德国侨民的活动中心。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1945年德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德国俱乐部再度宣告结束,中华民国政府将此处房屋拨给美国红十字会使用,成为美国海军俱乐部。北京发生美国兵强奸大学生事件后,全国掀起反美浪潮,俱乐部被迫关闭。

1947年美军从天津撤退,此建筑为天津市政府临时参议会使用。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1949年天津解放后该建筑房产由天津市人民政府接收,曾先后作为天津市人民政府交际处、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天津市委员会的办公楼使用。1989年天津市政协机关迁出,该建筑改建为天津市政协俱乐部。现在的这座建筑作为政协俱乐部餐厅对外开放,经营咖啡简餐和德式西餐,给这座似乎高高在上的建筑平添了些温馨浪漫的气质。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如今的德国俱乐部被仿照其风格新建的大尺度建筑群环绕,似乎缺失了一些辨识性。

天津旧照,解放南路的日耳曼风情

环望四周,北京影院、起士林餐厅和绿树成荫的狭窄街道已被深深的埋藏在模糊的记忆中;崭新的解放南路气势如虹、宽阔通畅,不免产生恍如隔世之感。

作者简介:季诚 北京文鼎筑城建筑设计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 / 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