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招”湿气的习惯,有些人1年4季都在做,别再做了

人体75%左右都是水分,不管是腑经络和组织的活动都需要水来运作,如果其中一个环节出现异常导致水湿,常见的一种就是脾胃湿气重产生拉肚子。除了内部的原因,外部的影响也会让人的湿气增加,比如春季潮湿天气多也是一个原因。

天生“招”湿气的习惯,有些人1年4季都在做,别再做了

生活中一些习惯也会导致湿气加重:

1)头发还没干就睡觉

很多人习惯忙碌,到睡觉之前才洗澡,特别是长头发的女生,有时候太困了头发还没有吹干就直接睡觉,这样会导致湿邪入侵。

2)经常坐着不运动

针对上班族或者学生族,都有长期坐着不运动的习惯,血液循环变慢供血不足,乏力的感觉变重,肌肉也变得没有什么力气,湿气更难排出。

3)喝酒不能祛湿

网上流行喝酒可以加速血液循环、促进排湿的作用,实际上冰凉的啤酒或者温热的白酒,都会让湿气加重。还有其他生冷冰凉的饮料、食物也一样。

天生“招”湿气的习惯,有些人1年4季都在做,别再做了

4)喜欢对着空调吹

尤其是夏天的时候,在外面很热一下子进入到空调房就要在空调前面吹,湿气马上在毛孔中钻进去。有些人整天在空调房,不运动不出汗,湿气淤积在体内。

5)一整晚睡得不好

年轻人喜欢晚睡,或者平时睡眠质量就不好。在中医的理论中,熬夜会导致脾虚,脾虚了体内的水汽就不能正常输送和排出。

6)一年四季都穿的少

冬天要风度不要温度,夏天太热要穿很少,不管是哪个季节这样都容易受凉,受凉之后脾会受损,湿气就出现。

长期做着“招惹”湿气的事情,应该怎么祛湿?

天生“招”湿气的习惯,有些人1年4季都在做,别再做了

1、用热鸡蛋滚脸蛋

水煮鸡蛋,趁热的时候用鸡蛋在脸蛋、小腿、四肢等水肿的地方滚动,鸡蛋凉了再煮热继续滚。每次各地方滚10分钟左右。

2、乌头薏米茶

乌头是中医常见的健脾食物,有健脾祛湿、补中益气的作用;薏米要炒过,减少一些寒气,薏米的作用是祛湿、去水肿、清热;两者煮茶,加入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排湿的淡竹叶、赤小豆、绿茶、槐米、马齿苋等,最好粉碎之后直接用热水冲泡(袋泡茶),这样营养成分更好吸收。

天生“招”湿气的习惯,有些人1年4季都在做,别再做了

功效:健脾胃、去湿气、去水肿、改善湿胖体质、去痘痘、淡斑美白。

3、按摩穴位法

中医认为,经络可以运动气血,穴位分布在经络上,按摩穴位可以让气血更通畅,身体更健康。去湿气可以按摩这几个穴位:曲池穴、承山穴、丰隆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