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壽命幾乎小於10年嗎?

毛小暖


抓住根本,控制進展,可以安享長壽——告訴你糖尿病長壽之道。

在醫學著作裡,糖尿病被描述的非常複雜。從胰島素分泌異常,到胰島素受體通路不良,到葡萄糖轉運蛋白失控,在分子水平都有闡述。

對於大量的二型糖尿病患者來說,瞭解胰島素分泌之類,於事無補。你也無需在分子水平明白糖尿病是怎麼回事——因為大部分機制專家現在也是不懂。你需要知道的要點,就是二型糖尿病的發病基礎——胰島素抵抗,是來自我們的身體長期遭受的氧化應激傷害。

當身體在任意時刻遭遇應激刺激,為了修復損傷,恢復正常,機體調動最大的能力進行應激反應。包括升高血糖、血壓。更包括用胰島素抵抗讓血糖減少進入骨骼肌和脂肪等敏感細胞,更多地把血糖留給大腦、心臟、紅血球等使用。當刺激長期反覆存在,機體就直接建立機制,胖血糖保持在高位運行。這就是二型糖尿病。

知道了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機體的氧化應激傷害,當我們檢測到血糖異常,除了吃點降糖藥,更重要的就是遠離應激刺激。

生活中經常的刺激包括酗酒、暴飲暴食和心情鬱悶。這三類常規生活事件,任何一項都能導致血糖升高被固定為常態。

當我們能夠戒除酗酒,飲食不過飽,心情快樂,血糖自己是能逆轉或者最起碼停止進展的。這樣的糖尿病狀態,對個體壽命不會有任何影響。

尤其,這樣的情況下,各種併發症也不會出現。

必須說明:威脅健康的不是血糖本身,併發症不是血糖導致的,心血管病變以及末端神經、肢體末端的病變,都是來自氧化應激下自由基爆發的直接侵害。

只是控制血糖,不能解除應激刺激的話,併發症會照樣發生。這在糖尿病腎病研究中已經證實。當腎病發病後,實驗發現,即使血糖控制完美,腎病組織中GLUT1轉運蛋白繼續高表,腎病也繼續進展。

我們身邊大量二型糖尿病的例子是,如果建立了良好生活方式,即使不用降糖治療,糖尿病也會好轉

這個良好生活方式,本質上就是摒棄應激刺激的方式。

罹患二型糖尿病者,趕緊行動起來,檢討不良嗜好,惡劣習慣,然後你會照常長壽的。也就不會存在只活十年的問題。


春雷滾滾2


我是司大勇,可點右側關注 →

上圖所示,中國糖尿病患者超一億約佔全球1/3,嚴重影響了中國人的生活質量和壽命。

比如美國醫學會雜誌(這個雜誌內容並不侷限於美國,是著名學術刊物)發表的一項最新研究顯示:與無糖尿病者相比,中國成人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壽命將縮短9年。

這項研究基於2004年至2008年期間募集的512869名來自中國10 \n個地區(5個農村和5個城市)的30至79歲的成年人。做了每個人的問卷調查、體格檢查以及血糖檢測。之後,截止到2013年底時,看看調查對象的死亡率以及詳細的死亡原因。

該項研究估算,與其他情況類似但未患糖尿病的成人相比,如在50歲時患糖尿病,其隨後25 年的累積死亡概率將38%(普通人的死亡概率)增加到69%,相當於大約折壽9年。(農村10年,城市8年)

中方項目負責人李立明教授和英方項目負責人陳錚鳴教授為共同通訊作者。歡迎查看全文:http://jamanetwork.com/journals/jama/fullarticle/2598266

統計數字就是這麼冷冰冰!!!!當然,不同地區不同醫療水平,不同類型,不同嚴重程度的糖尿病患者,其壽命的損失差異很大,甚至有研究顯示,輕的II型糖尿病患者服用降糖藥物二甲雙胍,結果比正常人活得更長,生存質量也很高(所以二甲雙胍是個潛在的長壽藥,很多人在研究它)。(比如這個18萬人的研究,Diabetes, Obesity and Metabolism,Volume 16, Issue 11, November 2014,Pages 1165–1173)

總之,不可以機械的把這個9年往身上套!


司大勇


說糖尿病人的壽命低,你最起碼也太小看二甲雙胍的作用了,有基本的降糖藥物、糖尿病飲食控制、堅持鍛鍊和醫生的定期檢查,多接觸糖尿病教育,糖尿病患者的壽命也不會少。我也經常參加電視臺的節目,在節目中多次涉及到糖尿病營養的問題,為大家廣泛宣傳糖尿病的科學膳食。

我在醫院曾經負責老年病區的營養工作21年,很多八九十歲的老人都有糖尿病,照樣活的很快樂。最奇葩的是曾經在北京電視臺科教頻道節目中做嘉賓的時候,一位山東威海的101歲老人,不僅身體特別好,而且曾經闌尾切除、膽囊切除、胃癌切除了部分胃,號稱把能切的都切了,另外還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不僅僅和長期的飲食習慣有關係,與壓力、疾病、情緒、睡眠都有一定的關係。曾經有一位著名的相聲演員問我:於老師,您說糖尿病和飲食的關係大嗎?我說那當然了,結果老爺子立馬反對:根本就不是!我前幾天早上還沒吃飯呢,一早想出去遛彎,我夫人說外面霧霾不讓出去,結果我一發火,立馬暈倒了!一查血糖,居然超過了30!可我還沒吃飯呢???

老人這種應激性的血糖異常,的確與飲食無關,人在情緒劇烈變化的時候,肝糖原出現糖異生反應,馬上變成血糖進入血液來保護大腦。但是,此時因為情緒的驟然變化導致腎上腺激素、兒茶酚胺、生長激素的異常分泌,抑制了胰島素的分泌,最終使血液中的血糖無法控制。

糖尿病人除了飲食控制,必須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心態平和、睡眠充足,每天有足夠的鍛鍊、多選擇蔬菜菌藻類食物和五穀雜糧薯類替換部分高糖的主食。其實,習慣成自然,開始時糖尿病飲食的確會讓您不自然,但習慣了以後根本不必多考慮,自然而然的就養成了這種慣性。

糖尿病患者除了重點關注血糖,還要小心合併症,比如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病、糖尿病合併心血管疾病或痛風,做到經常監測血糖,每年定期體檢,其實別說活10年了,活到100歲都不是沒可能!

大家有空也可以看看新華社曾經對我的採訪 file:///Users/yefengzhuying/Desktop/

本文圖片皆來自於網絡,在此向圖片作者表示感謝!


於仁文註冊營養師


糖尿病是目前發病人數最多的慢性疾病之一,根據報道我國有約1億的糖尿病患者,可謂是數量龐大。糖尿病對健康有損傷顯而易見,對壽命有影響也很好理解,但是是否會如問題中所提到的“糖尿病人壽命幾乎小於10年”呢?所謂的“10年”在臨床上叫做10年生存率,其多與5年生存率一起作為衡量惡性腫瘤、需要器官移植的疾病等的衡量指標。從科學的角度其並不適用於糖尿病這種疾病,也就沒有相關的數據。其原因很簡單,糖尿病並非一種惡性疾病,並且目前已經有成體系的糖尿病預防和治療方法,其可以很好的得到控制,防止或延緩併發症的發生,因此如果從發病時就得到正規的治療,糖尿病患者的壽命是與普通人不會有太大差別的。

以上提到的糖尿病對壽命的影響不大的前提是要得到正規的治療,那麼如果不得到正規的治療10年左右的糖尿病會出現什麼情況呢?精靈醫生在平常的臨床工作中會經常遇到這類患者,總整體來看有可以分為兩類。第一類是出現危急重症的患者。糖尿病雖然是慢性病,同樣也會出現危急重症,最常見的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糖尿病高滲昏迷,這類疾病可以直接導致生命危險,其多數發生在平日沒有嚴格控制血糖的患者身上。另一類是由糖尿病所導致的各種併發症,較為常見的是血管併發症,如:冠心病、腦血管病;糖尿病心肌病,最終可以出現心力衰竭;糖尿病腎病,最終導致腎功能不全;容易發生感染,如:肺部感染,其反過來又可以導致其它發生併發症的器官功能下降,最終導致全身多器官功能衰竭而危及生命。

綜上,糖尿病對壽命的影響,一方面取決於疾病的本身,另一方面取決於我們對疾病的態度,前者某種情況下很難控制,但是後者卻可以改變,因此要想避免前面提到的糖尿病對健康和壽命的影響,一定要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的與醫生配合,調整飲食和生活方式,並接受正規的治療,爭取把其對健康的不利影響降到最低。


精靈醫生


糖尿病人如果血糖控制好,可以與正常人一樣生活,活到八九十歲是沒有問題的。



我們都知道糖尿病治療是五駕馬車齊頭並進,缺一不可。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糖尿病的自我管理。人們不常說靠誰不如靠自己嘛,血糖控制也是如此。糖友的自我管理包括飲食管理,血糖自我檢測,運動,精神調節,瞭解如何預防併發症等。



飲食管理是糖友自我管理的基礎,吃什麼,吃幾頓,怎麼吃都與血糖升糖息息相關,不好好吃飯,吃再多藥,打再多單位胰島素血糖也未必控制得好。但這也是糖友感到最難做的事情,常常出現兩種極端,要麼無所顧忌,想吃啥吃啥,要麼忌諱太多,啥也不敢吃,這都不利於血糖的平穩。



其實糖友的飲食管理很簡單:控制總熱量不超標,吃得粗一點,種類豐富點,做得簡單點,順序調整點。根據自己的標準體重請營養師計算出全天熱量,將總熱量分配到三餐加到五餐中,不管吃啥,總熱量不超就行;細化飲食結構,拋棄精米白麵,增加全穀物;烹調方法儘量少油少糖,蔬菜以爆炒或水煮為主;每天12種食材,每週25種符合中國營養學會的推薦;調整就餐順序可以控制餐後血糖的升糖速度,先吃蔬菜,再吃肉,最後吃主食。

此外糖友要想長壽,離不開運動和保持積極心態。每週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有利於降血糖;急躁,焦慮,生氣都可以升糖,控制好情緒,也是糖友的必修課。規律服藥,定期複檢,及時發現併發症的苗頭,比方手腳麻木或反應遲鈍,早發現早治療,愈後可以跟健康人群一樣生活。

(王芳,主管護師,註冊營養技師,好食營養工作室創始人,王興國營養特訓班5期學員,頭條號:註冊營養技師王芳)


營養百事通


對於這個問題,可以肯定地說糖尿病人完全可以和正常人一樣延年益壽,只要對糖尿病進行有效控制,長壽就不是夢想。雖然糖尿病是終生病,目前還無法治癒,但糖尿病本身的高血糖並不會致命,在此基礎上引發的其它疾病,即糖尿病的併發症才會影響壽命。

有統計表明,不經治療的糖尿病人一般在5年後開始出現併發症,並隨著病程的發展會累及心、腦、腎等重要器官而危及生命,所以只要對糖尿病進行積極治療,可以阻止及延緩各種併發症發生,和同齡人一樣享有正常的壽命。

糖尿病併發症的發生,歸根結底是對血管的損害,是長期高血糖損傷血管內皮後,血液中的脂肪不斷沉積在損傷處,使血管發生動脈粥樣硬化或斑塊,血管的彈性、脆性都會發生改變,不僅會阻礙血液的正常流動,還可能因血壓的升高發生破裂,特別是斑塊破裂後會形成血栓而堵塞血管,導致心梗、腦梗、腦出血、腎功能衰竭等引起死亡。

正常人沒有糖尿病,隨著年齡的增大,血管也會發生動脈硬化,只不過這種血管硬化屬於自然的生理變化,所以人才不可能長生不老。而血糖的異常將加速這種硬化的進程,所以糖尿病人控制好血管,使之保持在正常的範圍內,與正常人並無大的差別。

當然,得了糖尿病表明身體發生了代謝障礙,這種障礙是全身性的,對正常的脂肪代謝、血壓調節機制等也會產生一定的影響,所以糖尿病人在控制血糖的同時,還應關注血脂、血壓的變化,甚至比正常在的要求還要更嚴格一點,但只要積極治療是完全可以做得到的。

現實生活中,經常可以見到很多糖尿病人其實很長壽,甚至比沒有糖尿病的人活的更長,這是因為有糖尿病的人更注重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更注重養生保健的細節的緣故。因此,得了糖尿病千萬不要自抱自棄,以積極的心態去面對,規範治療,就可以把糖尿病的危害降到最低,將對壽命的影響降到最低。

【希望此回答能幫到您,歡迎點擊關注並留言,一起學習交流更多健康知識】


天天聽健康


不是的,在專家看來,很多糖尿病病友因擔心糖尿病會縮短自己的壽命,從而鬱鬱寡歡,甚至自暴自棄,最終導致悲劇的發生。殊不知,只要糖尿病病友控制好了病情,可能一輩子都不得併發症,健康生活如常人,也可以做到健康長壽。

得了糖尿病,長壽不是夢

2007年初,美國糖尿病協會的新聞簡報報道了一對糖尿病兄弟,哥哥Gerald 90歲,弟弟Bob 86歲,這對兄弟兩人都患有1型糖尿病,病史加在一起長達154年。據統計,美國1300萬糖尿病人中有30%活到80歲以上。

在我國,八九十歲的糖尿病病友比比皆是,患糖尿病四五十年的糖友比比皆是。

所以,長壽並非幻想,而是實實在在能夠達到的目標。擁有了這個信念,糖尿病病友才能朝著這個目標奮進。

哪些因素影響壽命

糖尿病病友在日常生活中,為了自身的健康,應該學習糖尿病健康教育的相關知識,並把它應用在日常健康管理上面,這也是能夠長壽的秘訣之一。

譬如,糖友應該瞭解哪些因素能夠影響長壽,然後再“避害趨利”。

1.糖尿病心血管病變是影響糖尿病病友壽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其中,非常致命的是糖尿病合併心衰。據相關研究表明,糖化血紅蛋白(HbA1c)每升高1%,心衰發生危險就可增加8%~15%。所以,糖尿病病友應每年檢測2~4次糖化血紅蛋白,使糖化血紅蛋白達標,一般小於7.0%,最好控制小於6.5%。同時,當出現氣短、倦怠乏力、夜尿增多、哮喘時,應該立即前往醫院。

2.糖尿病腎病也能影響糖尿病病友的壽命。我們知道,腎臟是我們人體的排洩器官,如果它發生了病變,人體的“毒素”就無法排出去,進而可發展成“尿毒症”等,嚴重影響了病友的生命長度。那麼,該如何預防糖尿病腎病的發生?研究表明,嚴格的血糖控制可使微量白蛋白尿的發生風險降低1/3。故建議糖尿病病友每年檢查一次尿微量白蛋白。在日常生活中,當發現小便泡沫增多時,也應前往醫院查下尿微量白蛋白,做到早發現早治療。

3.糖尿病的一些急性併發症。例如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滲性昏迷、糖尿病乳酸中毒、低血糖昏迷等,也會使糖尿病病友的壽命受到威脅。

所以,應該避免這些急性併發症的發生。在這些併發症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血糖波動過大。在血糖控制的過程中,既要堅守高標防線,也要堅守底線,把血糖控制在平穩的狀態。另外,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足等併發症,也會降低糖尿病病友的生活質量,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病友的壽命。

牢記5個長壽秘訣

1.控制體重:對於糖尿病病友而言,控制體重能明顯減輕糖尿病病情的程度。那麼,該如何控制體重呢?

有一項有意思的研究發現,肥胖有“社會傳染性”,如果你有一個肥胖的朋友,那麼自己變胖的可能性會增加57%。這說明,朋友的習慣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如果自己沒有自信影響肥胖朋友的生活習慣,那麼,自己不要被他不健康的習慣所同化。

一項研究發現,多吃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規律鍛鍊能夠減少腹部脂肪,達到減肥的目的。

2.保持樂觀的生活態度:最近的一項大型研究發現,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能夠使發生疾病的風險降低50%,使人能夠長壽。

但糖尿病病友隨著年齡的增大,子女為學業、工作離開身邊,生活會感到孤獨。所以應該懂得交朋友,因為朋友能夠使生活更為豐富,態度更為樂觀。

3.戒菸:眾所周知,吸菸有害健康。吸菸是心腦血管疾病、肺癌等的危險因素。吸菸時人體血管已發生痙攣,局部器官血液供應減少,營養素和氧氣供給減少,抗病能力也會隨之下降。

一項長達50年的研究發現據,30歲戒菸能夠延長至少10年的壽命。40歲、50歲、60歲時戒菸分別可以延長9年、6年、3年的壽命。

所以,糖尿病病友應該積極戒菸,如果家人抽菸,可勸誡戒菸或可建議到陽臺抽菸,避免吸二手菸。

4.健康的飲食、運動:健康的飲食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延緩甚至不發生併發症。

近來《美國科學院院報》PNAS上發表一篇文章稱,“吃飯七成飽+低脂飲食+多運動”是人類延長壽命的“寶典”。

所以,糖尿病病友要做到每天定量定時飲食,不吃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切忌暴飲暴食,貪一時“口福”。俗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每天應該保持至少30分鐘的中等強度的有氧運動,運動前後監測血糖,隨身攜帶食物,以免運動時發生低血糖。

5.保證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不但對糖尿病病友認知功能造成損傷,還會影響血糖的控制,加速併發症的發生,從而縮短糖尿病病友的壽命。

所以,應該至少保證每天7~8小時的睡眠。並養成中午小憩的習慣,有研究表明,習慣午睡的人與偶爾午睡的人相比,死於心臟病的風險要低37%。

最後送糖尿病病友兩句話:學一學,更健康;做一做,更長壽。瞭解並應用這些知識,做到“知行合一”,一定能讓糖尿病病友像常人一樣健康長壽。


華絡健康


首先可以肯定的是,這種說法是不正確的。

回顧糖尿病的歷史,糖尿病以及糖尿病引起的併發症始終是人類健康的重大威脅。最早期的糖尿病,不管是1型糖尿病還是2型糖尿病,是無藥可治的,得病後患者很快消瘦,嚴重營養不良,容易發生嚴重的感染和急性病變,得了糖尿病後壽命很短。

隨著醫學的發展與進步,人類對糖尿病的認識不斷加深,治療糖尿病的武器也越來越多,這其中包括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加拿大一位叫“班亭”的醫生髮現了胰島素,對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的治療具有劃時代的意義。胰島素的使用,使得1型糖尿病患兒發生酮症酸中毒、高滲性昏迷等致命性的急性併發症的機率明顯下降,患者壽命得以延長。胰島素的使用,也使1型糖尿病患者發生尿毒症的機率有一定下降,延長了患者壽命。到目前為止,1型糖尿病患者的壽命已經較之前大幅度延長,在全球範圍內,帶病生存40、50、60年的患者已不在少數。

對於2型糖尿病,目前的治療藥物已達到8-9大類,極大豐富了2型糖尿病的治療手段。造成2型糖尿病患者壽命縮短的因素主要包括: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腦血管病、尿毒症、嚴重感染、酮症酸中毒、合併腫瘤等。隨著醫生和患者對糖尿病各種併發症認識程度的提高,對疾病的重視,2型糖尿病患者的壽命也大大延長。

目前,除了壽命提高以外,另一關鍵是生活質量的提高。糖尿病患者發生嚴重併發症後,因為醫療水平的提高,生命無憂,但會因各種問題導致生活質量下降。如腦血管病引起的偏癱、視網膜病變引起的失明、糖尿病足引起的截肢等等。有生命,無生活,這是目前糖尿病患者面臨的主要問題之一。

最後再強調一遍,糖尿病患者壽命不超過十年的說法不靠譜。


內分泌糖尿病張醫生


“得了糖尿病會怎樣?會不會死啊?”糖尿病人壽命不小於10年嗎?這是許多剛得糖尿病或對糖尿病知識非常缺乏的人經常問的一些問題, 的確,在確診糖尿病初期,很多患者都不會平靜。但是糖尿病同伴可以非常負責任的告訴大家:得糖尿病完全可以長壽,如果控制好養成好的健康生活習慣,甚至比沒得糖尿病的人更長壽!

向全球最長壽的糖尿病人榜樣學習:

下面就來看看全球最長壽的糖尿病人的故事,探究她們長壽的秘密吧!

比起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要終身胰島素素,血糖管理相對更難,但卻有許多糖友對糖尿病管理得非常棒,值得大家學習,比如這一位90年1型糖尿病生涯,她注射過6萬多次胰島素!所以我們2型糖尿病友更應該無理由的管理好自己的血糖,健康長壽不是夢想!

她打6萬多次胰島素活了90多歲,學習!

1918年,Gladys Dull出生於美國北達科州,3歲那年的一次流感大爆發讓她成了孤兒,6歲那年她又不幸被確診得了1型糖尿病,不得不開始了漫長的與糖尿病作鬥爭的生活。她始終記得6歲那年自己第一次被注射胰島素時的感受:“我疼得吱哇亂叫!那時注射胰島素比現在疼得多,而且也很昂貴。”

除了需要堅持注射胰島素和嚴格控制飲食以外,Gladys Dull認為自己的生活跟正常人並沒有什麼明顯的不同。她結婚、生子,有自己的興趣愛好,而且大部分時間裡她都保持著積極樂觀的心態去做每件事。從6歲被確診為1型糖尿病至今,Gladys Dull與糖尿病相伴了90個年頭,注射過6萬多次胰島素。在這期間,她的丈夫、姐妹先後患病離她而去,但她卻一直活到了現在。

兄弟倆先後患病,病史加起來長達154年

早在2007年美國糖尿病協會就介紹過一對兄弟的案例,哥哥Gerald當時已經90歲,弟弟Bob 86歲,兄弟都患有1型糖尿病,病史加在一起長達154年。

然而,病情並沒有影響到兄弟倆的生活質量,他們的生活方式甚至比健康同齡人更健康積極。他們遵循醫生的建議,嚴格控制碳水化合物、脂肪和鹽分的攝入,此外還在病情允許的範圍內最大限度地進行鍛鍊:走路、慢跑、騎車、爬山、游泳……兄弟倆一直堅信:“生活之中有很多準則,你必須遵守,違背了,你的問題就來了。”

就這樣,兄弟倆在糖尿病與胰島素的陪伴下走過了許多個年頭,哥哥Gerald不但獲得了博士學位,而且最終擔任了美國某公立學校院長一職。兩兄弟都將他們長壽的秘訣歸功於堅持貫徹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始終不變的積極心態。

糖尿病人怎麼才能長壽?

  糖尿病雖然是一種終身性疾病,目前還沒有一種特效藥可以根治,但還是可以控制的,只要能積極配合治療,做好自我保健,那麼糖尿病患者仍然可以長壽!糖尿病人應積極採取措施控制病情,具體要做到以下幾點:

  糖尿病患者需在醫生指導下終身服用降血糖藥物,或接受胰島素治療,切不可斷斷續續、自作主張服藥及亂停藥。也要注意防止用藥不當導致低血糖。

  這對肥胖和超重患者尤為重要,一是控制飲食的量,二是掌握好營養成分,限制進食含糖的水果及其製品。在醫生的指導下根據個人生活習慣、病情及年齡、職業等因素制定科學合理的飲食方案。

  三.自我保健。

  最重要的是經常檢測血糖,最好學會在家自測血糖。根據血糖的高低調整飲食和藥物的劑量。

  

  四.體力活動。

  運動能改善胰島素的敏感性,控制血糖,並增加血中高密度脂蛋白水平,降低血管病變的發生,減輕體重,有利於控制病情和降低心血管併發症的發生。因此適度運動要成為糖尿病患者生活中的必修課。

  五.防治併發症。

  經過飲食治療、藥物治療和適量體育運動後,血糖控制良好的患者,也應定期去醫院做有關慢性併發症的檢查,以便儘早發現和治療併發症,越早防治越易取得滿意的治療效果。

  糖尿病患者必須控制血糖目標爭取達標,這樣才能與正常人一樣地生活、工作、而且同樣長壽。

“自己到底還能活多久?”他一直糾結於這個問題!

比如也有糖尿病友問過我,有天他在我微信號留言了,說糖尿病得上會不會死掉?

通過與這位網友在公眾號後臺的交流,我瞭解到:今年46歲的李先生,是在國慶前後的一次常規體檢中被確診為糖尿病的。這讓他不能接受,也很震驚。李先生認為,自己的年齡還不算大,平時生活中也沒有吃太多糖類食品。他想不通糖尿病為什麼會找上自己?在他看來,糖尿病應該就是吃糖太多才會得的病,而且更青睞中老年人,自己得糖尿病完全是個意外。

李先生的話不無道理,糖尿病不就是吃糖太多造成的嘛,這句話我曾聽到很多人講,其實這是對糖尿病發病最為常見的誤解之一。雖然目前糖尿病的發病緣由還不明確,但和遺傳、肥胖、飲食結構、精神等因素都不無關係。尤其是不良生活方式,已經被確認為2型糖尿病的關鍵誘發因素,同時,糖尿病也越來越呈現出年輕化的趨勢,很多未成年人也會得糖尿病。

在剛剛獲知自己得了糖尿病的日子裡,李先生過得非常痛苦。不僅飲食量變少,連睡眠也變得很差,整個人消瘦了好幾圈(體重由168斤下降到120斤),家人很為他擔心。尤其是在李先生通過上網查詢發現糖尿病目前還是一種終身疾病、不能根治時,他整個人幾乎到了奔潰的邊緣。對照網上所描述的狀態,自己幾乎全部中招。李先生開始疑神疑鬼,只要身體有任何不適,他都會以為是糖尿病引發的,而且總是在反覆地嘀咕一個問題,“自己到底還能活多久?”

“糖尿病原來也沒那麼可怕”

一次偶爾的機會,李先生邂逅了已經確診糖尿病多年的張先生。在看上去“活得不錯”的張先生推薦下,李先生選擇瑞京就診。這也是李先生確診糖尿病以來,第一次為了糖尿病而走進醫院。

在門診主任宋雙年和共同照護衛教人員多次溝通後,李先生慢慢接受了自己患有糖尿病的事實。

“既然事情已經無法挽回,那就控制好血糖,不再讓病情加重,讓自己能像正常人一樣生活。”接受了多次諮詢後,李先生對醫生如此表態。

其實檢查結果並沒有那麼壞,除了血糖偏高,李先生並沒有出現任何併發症,他所謂的“身體不適”大多都是自己嚇自己。這下李先生放心了。醫生給他開了降糖藥,共同照護衛教師叮囑他養成健康飲食、規律運動,按時測血糖的習慣,並教會了他很多與“糖”相處的實操技能,比如外出應酬如何飲食、配對血糖監測等等。

在宋主任的推薦下,李先生還報名參加了 瑞京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訓學校。

在糖尿病自我管理培訓學校,李先生認識了很多和自己同病相憐的糖尿病朋友,這些人中,有好幾位都是患糖尿病20多年的老糖友,他們神采奕奕、樂觀健談、依然生活的很好,這些都給了李先生戰勝糖尿病的信心。現在,李先生經常和這些新認識的糖友一起活動,他們利用週末去徒步旅行、爬山、騎車等。目前,他的血糖控制也很不錯,整個生活狀態比確診糖尿病以前還要好,他感嘆道,“原來糖尿病也沒有那麼可怕嘛!”

其實在生活中,對於糖尿病,很多人都只是道聽途說,因為缺乏對於糖尿病的認知,人們才會對它恐懼,視之為“奪命魔鬼”。其實,糖尿病患者只要正確認識糖尿病,擁有良好健康的心態,合理的飲食,適度的運動,以積極向上的心態來對待糖尿病,生活一樣能豐富多彩!


糖尿病同伴


我敢打包票的說,何止10年!得了糖尿病,只要擺正心態、科學控糖,你就能與它“和平相處”。下面一起聽聽老糖友“雨後賞荷”的自述,看她如何用19年經驗將糖尿病“化敵為友”的。

我生於戰亂初平,長於改革開放,是跟著時代發展成長的老糖友!1998年查出糖尿病至今已有19個年頭。這期間,學知識、累經驗、保健康,有空散散步、跳跳廣場舞和糖友們切磋一下控糖知識,想健康一點也不難!現在分享一下我的控糖方案,看能否助你健康又省錢!

曾經,我很能剋制,也將血糖控制得不錯,物極必反,後來到了2008年就放鬆警惕了,測糖、吃藥都開始懈怠,甜食也不忌口。沒成想,這造成了我腎功能的輕度衰竭……

重新和疾病作鬥爭後讓我發現,控糖並非一定要拼命節食、瘋狂運動。二甲雙胍、格列美脲……控糖的藥有那麼多!備用的方案也不少,比如促進胰島素分泌的藥、增加胰島素敏感性的藥或者直接注射胰島素……主要看哪種方式適合你,如果能輕鬆愉悅的做到,那更好。

二、交一位醫生朋友

不會選藥物、不懂訂方案,怎麼辦?我的秘訣是交一位醫生朋友。不是要你和他稱兄道弟,而是他要能與你無障礙的溝通。找到這樣的醫生朋友之後就固定去他那診療,這樣他能熟悉你的病情,瞭解你的用藥,少走彎路,直接給到你最適合的方案。醫生說:一切宣稱能治癒糖尿病的保健品與偏方都是大忽悠,我沒走這個彎路,你也不要相信哦!

三、堅持測量血糖

不測糖就是摸黑走夜路,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踩坑,看我2008年的經歷就知道了。

兩年前,遠方工作的兒子買了個糖大夫血糖儀給我,綁定他的微信後,我每一次的檢測結果都會第一時間同步到他的手機上,有時候忘測了,兒子就打電話過來提醒我。有了這個實時同步提醒的“監工”,也為了不讓兒子擔心,我至此告別了偷懶時代……

不過需要注意的是,測血糖不要過於糾結,之前見一個糖友查血糖,一次扎5個指頭,測完了就糾結為什麼數據不同,然後再來一遍要測到相同……其實只要數值在正常範圍內,就無需過多要求數值必須相同。

四、堅持一個運動方法

推薦糖友在餐後一小時運動20~30分鐘,微微出汗後即可稍作休息。

我現在年紀大了,快走與打健身球更加適合我。每天快走20分鐘到公園與朋友們打打球,跳跳廣場舞,無比悠哉。夥伴們都知道我是糖人,常提醒我休息,有她們的陪伴既幸福又安全。

說到這,之前還見過糖友運動到發生低血糖,這麼拼命的運動,難道不知道低血糖危害更大麼?不懂適度真要命。

五、合理飲食

吃飯簡單,但營養健康地吃飯就是門大學問了。正確的吃法可以參考如下計算方式:

標準體重(Kg)=身高(cm)-105

每日主食(米/面)=標準體重*0.1(兩)

例:身高155,則標準體重為155-105=50,每日主食量=50*0.1=5兩(250克)

其他菜品及食物的量如下:堅持每天喝250ml脫脂牛奶、吃一個煮雞蛋、蔬菜每天保持在500克以上,100克豆腐,100克肉類或者魚類。

如果血糖控制得不太好,推薦用西紅柿和黃瓜代替水果;如血糖控制較好,每天吃200克左右的水果。看著複雜,其實不難。

六、多學習、多交流

糖友控糖最好別孤軍奮戰,要通過學習告別糾結,通過交流增加信心。我常常在騰愛糖大夫公眾號上收看三甲醫院內分泌科醫生的控糖直播,在微信群和糖友們一起分享控糖經驗,大家互相陪伴,互相勉勵,血糖與心情都非常好!

說了這麼多,最後總結一下,要交到一位醫生朋友,要堅持按時測血糖,合理飲食、合理運動並堅持執行,多和醫生、糖友們交流學習,找到適合自己的控糖方法。

其實,糖尿病是一種生活方式,它會讓你更注重生活的細節和品質,活得更高貴。當然,我們也將不斷努力,願幫助更多的糖友重拾信心和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