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转凉 多吃碱性食物驱“秋乏”

明(8)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白露。 此节气过后,秋季的时令特色将体现得越来越明显, 所谓秋意更浓,不仅天气会更冷, 更加干燥,而且人们常常会感觉疲乏倦怠、想睡觉,这就是“秋乏”。“秋乏” 多因夏季消耗过多、津液、阳气等不足所致,在饮食上进行相应的补充可起到良好的缓解作用。营养师建议,这一时期饮食应以清淡为主,可多吃碱性食物,帮助人体消除疲劳。

气温骤降 注意合理饮食

据市中心医院营养科副主任营养师陈显荣介绍,近两天气温骤降,市民养生保健的重点在于合理饮食, 调整睡眠,这样既能防“秋燥”,还能解“秋乏”。盛夏时节,由于大量出汗使水盐代谢失调以及胃肠功能减弱、 心血管系统和神经负担增加, 再加上得不到充足的睡眠和舒适的环境调节, 人体过度消耗能量。到了秋季,早晚天气渐凉,人体出汗相对减少,体热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代谢逐渐恢复到原有的平衡状态, 人体进入一个生理休整阶段,机体于是出现疲惫感,产生“秋乏”。人往往会变得懒洋洋的,无精打采,哈欠连天。“秋乏” 属于人体的自然生理反应,属于适应气候变化的正常表现, 是人体对盛夏季节的超常消耗做出的补偿保护性反应, 也是肌体内外环境进行调整达到新的平衡的过渡现象,并不是病症,大家可以不必过度担心。 当经过一段时间机体内的调整完成后,“秋乏” 也就会自然而然地消除。

应对“秋乏” 增加维生素摄入

要想有效驱除“秋乏”,陈显荣建议,要保证充足睡眠,尽量早睡早起,同时中午最好能适度午睡; 睡前最好洗个热水澡,缓解疲劳,利于睡眠;要保持饮食清淡, 可多吃碱性食物中和肌肉疲倦时产生的酸性物质, 如西红柿、茄子、马铃薯、葡萄、梨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人体消除疲劳, 同时还可以多吃一些补血的食物和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食物。另外,大家应多到户外走走,勤晒太阳,适当做些有氧运动,如散步、做操、爬山、慢跑等。

此外,维生素是很好的清醒剂,因而应对“秋乏”可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红黄色和深绿色的蔬果等维生素含量丰富的食物可多吃一些。同时,锌有助于缓解抑郁,适度补锌,可降低秋愁风险,海产品含有丰富的锌,建议每周进食1次至2次海带或紫菜类食物,其他如核桃、杏仁等坚果类食物中也含锌丰富,可适量进食。

缓解“秋乏” 早盐水晚蜜汤

中医认为,“秋乏” 是机体气阴不足之虚损性状态,阴液亏损易生“燥”邪。燥为秋季之主气,称为“秋燥”,燥邪伤人,更耗津液,且易伤肺脏,从而产生口干咽燥、干咳无痰等不适。

那如何解决燥邪带来的“秋乏”等不适呢?多喝水是除“秋燥”解“秋乏”的良方,但只喝白开水让人索然无味,最佳方法是“早盐水,晚蜜汤”。早上喝点淡盐水,可以引火归元、降火利咽;晚上喝点蜜糖水,可以润燥养阴、滋养肺脏。 这不仅补充水分, 也是秋季养生、预防便秘、抗衰延年的饮食良方。

现在有些年轻人为了减肥, 经常节食,需要提醒的是,吃得少的人,特别是不吃早餐的人常容易疲乏犯困。营养学研究证明, 早餐是人一天中最重要的一顿饭,早餐是启动大脑的“开关”。一夜酣睡,激素分泌进入低谷, 储存的葡萄糖在餐后8小时就消耗殆尽,而人脑的细胞只能从葡萄糖这一种营养素获取能量。早餐如及时雨,能使激素分泌很快进入高潮,并为脑细胞提供能源。如果早餐吃得少,会使人精神不振,降低工作效率。时间长了还会使人变得疲倦无力,头昏脑涨,情绪不稳定,无法精力充沛地学习和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