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海外抢救回2100枚战国竹简意外佐证钱穆论点:冤枉褒姒了

《史记·周本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即“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翻译为现代白话文是:褒姒不喜欢笑,周幽王想方设法想逗她一笑,但却没有一个办法能奏效。在京城的制高点上有烽火台和大鼓,只要有敌人来侵犯,士兵便会点燃烽火通知附近的诸侯国率兵来救。

他从海外抢救回2100枚战国竹简意外佐证钱穆论点:冤枉褒姒了

这个烽火台本来是关乎国家生死存亡的重要预警系统(相当于现代的雷达),但却被周幽王当为儿戏,他为了让褒姒绽开笑脸,不惜点起千里狼烟号召诸侯王赶来救护,不过当诸侯风尘仆仆来到京城的时候,却发现一个敌人都没有,所以他们不得不悻悻而归。而褒姒看到诸侯国王和士兵拼命赶来却失望而归的紧张落魄样子,感到前所未有的新奇和有趣,不由得笑了起来。 周幽王看见褒姒笑了,他也随之高兴起来。

他从海外抢救回2100枚战国竹简意外佐证钱穆论点:冤枉褒姒了

自此以后他便又三番四次的燃起烽火逗引诸侯率兵来救驾,因为知道这只是周幽王的戏弄,所以诸侯以后都不过来了。后来当申国和缯国的国王勾结西北少数民族犬戎真的来进攻周朝的都城镐京,而周幽王再次点燃烽火的时候,诸侯都不再相信他而没有赶来,最终周幽王不得不自吞苦果被犬戎所杀,褒姒也被掳走了,西周因此而被消灭了。

著名的史学家钱穆先生曾经对这个烽火戏诸侯故事的真实性提出了质疑。

他从海外抢救回2100枚战国竹简意外佐证钱穆论点:冤枉褒姒了

他在自己所编的《国史大纲》中说,这真是一个无稽之谈!在那个时候,诸侯不可能见了烽火就同时来到京城;当他们赶来看见没有敌人肯定也会在这里安营扎寨休息过夜了才能再走吧:并且当时这个兵荒马乱情景有什么好笑的地方呢?点燃烽火的做法是汉代为防备匈奴侵犯边境才专门设计出来的,在周朝的时候并没有这个东西,所以说这个“烽火戏诸侯”完全只是司马迁自导自演的一个故事而已。

他从海外抢救回2100枚战国竹简意外佐证钱穆论点:冤枉褒姒了

除了这位史学界的泰斗钱穆提出质疑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出土文物可以佐证他的观点,证明这个烽火戏诸侯是子虚乌有的,并不存在于真实的历史当中。

2007年的一天,紫光集团的董事长赵伟国先生到香港去谈生意的时候,无意中发现了2000多枚战国时代的竹简,为了保护这批珍贵的中国历史文物,不让它流落海外,赵伟国不惜花费百万重金把它购买了下来,并捐赠给了清华大学。

清华大学在接收了这批一共2100枚捐赠的竹简之后,马上组织了11位的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鉴定和清理保护。

他从海外抢救回2100枚战国竹简意外佐证钱穆论点:冤枉褒姒了

他们最后确定这些竹简是书写于战国中晚期,距今大约2300—2400年左右。 这2000多枚的竹简后来被史学界称为“清华简”,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清华简”长短不一,最长的竹简有46公分,最短的还不到十公分,10公分的竹简,就相当于我们现在常看的口袋书了,而在此之前,中国从来没有发现过这么短的竹简,所以这边竹简的价值弥足珍贵,独一无二,绝无仅有。

他从海外抢救回2100枚战国竹简意外佐证钱穆论点:冤枉褒姒了

到了三年之后的2010年12月,《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终于在广大学者专家的努力下出版了。

史学界专家在这批“清华简”当中发现了与《史记》所载相左的关于周朝灭亡原因的描述记录。竹简中记载是周幽王立褒姒为后,而废了当时的皇后申氏,导致皇后申氏的外家申国非常不满,周幽王却更加变本加厉,主动发兵去进攻申国,而当时国小力弱的申国不得不联系犬戎一同与周朝展开激战,后来周幽王战败,并被杀,西周就此灭亡。

他从海外抢救回2100枚战国竹简意外佐证钱穆论点:冤枉褒姒了

除此之外这批竹简上并没有关于“烽火戏诸侯”史实的记录。因此当时的史学界对“烽火戏诸侯”这是否真实,提出了更严肃的质问,认为它只是司马迁在《史记》中所编造的一个虚假故事而并不是真实的,因为这批清华简所载的内容,佐证了他们的观点。

至此,《史记》蒙蔽历史学界2000多年的迷雾终于被拨开了。由于这批清华简的出现,终于洗清了一代绝世美人褒姒身上的污点 ,还给了她一个历史清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