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七里橋河變樣了

「环保」七里桥河变样了

整治後的七里橋河。

一橋連東西,一河貫南北。安嶽縣七里橋河東面是城北鄉,西面是岳陽鎮,七里橋河因橋而得其名。

七里橋河屬涪江流域支流,為姚市河上游,取水口以上河道總長約27.1公里,是安嶽縣城主要的飲用水源地之一,關係到縣城30多萬居民的飲用水安全。2011年,被四川省政府批覆為縣級集中式飲用水水源地。然而,在2017年的環保督察中,卻被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督察發現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隔離設施不完善、一級保護區內有農戶居住和種植養殖活動、有道路和橋樑等環保問題。

時隔近一年,9月5日,記者在七里橋河看見,河兩岸綠樹掩映,河水碧波盪漾;七里橋兩側,2根雨水收集管道連接至橋頭的沉澱池,將橋面雨水收集沉澱過濾後排放;河的兩岸,隔離護攔沿河延伸,“安嶽縣七里橋飲用水源保護區”“禁止運輸危化品車輛通行”及繞行路線圖等標識標牌格外醒目,提示過往車輛和行人已進入安嶽縣七里橋河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城北鄉場鎮汙水處理站將場鎮居民生活汙水集中收集處理後達標排放。村民們感慨:“整治後的七里橋河變樣了!”

安嶽縣相關部門負責人告訴記者,自中央第五環保督察組督察反饋安嶽縣七里橋河飲用水水源環保問題以來,安嶽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按照中央、省、市環保督察整改要求,多次召開會議,專題部署整改工作,並將整改任務細化到環保、水務、交通、住建、農林等相關部門。各部門主動作為,密切協作,採取切實可行的辦法和措施,確保了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進。安裝了4200米隔離網、15塊標誌標牌、66根界樁;完成農房搬遷和土地流轉,編制了農業面源汙染防治方案和綠化方案,取締了畜禽散養戶;建立了危險化學品運輸車輛禁止通行制度,設立了警示、限速測速標識牌及設施,修建了橋面安全防撞設施和徑流導排系統。

下一步,安嶽縣將實施七里橋河飲用水水源保護區綠化方案,紮實做好城北鄉場鎮汙水處理站運行管理工作,嚴格執行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日常管理制度,及時清理打撈水面漂浮物,做好日常保潔,維護生態平衡,防止水源汙染,確保七里橋河水質常年達到Ⅲ類及以上標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