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关系幸福论

和自己的关系,别骂它,别气它,它只是个临时设施,既然你不指靠它,也就不用起什么急;

和事情的关系,云不知道自己会去哪里,你也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最聪明的选择就是不多想,以无所得故,出于爱和慈悲去看去行;

和身体的关系,看六根电影的六根眼镜,只对差异起反应,本是因分裂而生;你不是他,你不有它,你可以善用它,但不能为了它,因它不过是一条小纸船,转眼沉没;

和他人的关系,把对方当做圣子吧,这是你体验到自己是圣子的必需,因为没有什么和你不同,否则,一体焉在?

在不同类型的关系、不同对象的关系中如何获得幸福和平安?我收到上述的灵感,非常简明扼要地谈了四个方面:一、和自己的关系;二、和事情的关系;三、和身体的关系;四、和他人的关系。基本上人世间所有的关系都可以包含在这四类关系中。

四大关系幸福论

一、和自己的关系

别骂它,别气它,它只是个临时设施,既然你不指靠它,也就不用起什么急。

心灵相信分裂之后把自己的心智分割再分割,贬低成这样一个个看似孤立的意识点,但这种情形是暂时的。你以为的“你”,比如孟迁这个人,以及他的自我感,都是暂时的。

为什么要求这么低?只是讲别骂它,别气它,别为了它生气,别骂它不中用?我觉得这是非常体贴的安慰,你不指靠它也就不用起什么急。因为心灵相信分裂之后产生罪咎惧,所造成的结果最重要的一个就是内疚。

内疚有无数个意识,有无数的惯性,比如觉得自己不够好,觉得自己不配得,觉得自己搞砸了,觉得自己没有能力、不中用、不争气,觉得自己软弱,觉得自己对不起别人,觉得自己没有做好,觉得自己还差得远,所有这些都来自内疚。你会发现所有的情绪当中,只要一不小心就落入一个和自己作对的状态。对自己批判、嫌弃,越想做好的事情越做不好;越知道自己做了不好,越忍不住要做。很多都是被潜意识支配要自我惩罚,是基于自我惩罚的潜在动力去做。

什么叫爱自己?不骂自己,不因为自己生气,不和自己生气,你知道自己只是暂时的临时设施,你不靠它,你的真实生命是圣子,是自性,不是这个自我。有这个安心和超脱,就是爱自己。当你接触到自我感的时候,你能够不给它指派那么大的任务。因为你靠的不是它,即使在世间,你靠的也圣灵的指引。

四大关系幸福论

二、和事情的关系

云不知道自己会去哪里,你也不知道结果会是怎样,最聪明的选择就是不多想,以无所得故,出于爱和慈悲去看去行。

首先强调不知道,你别以为你知道,那是非常傻的。在一个事情的发生、进行和结局里,以为自己可以知道,以为自己可以控制,作为个体其实是不可能的。缘起缘灭是整体性一体心灵的运作,作为个体心智只有针尖那么大的觉点,他不可能了解全局,不可能了解全时空,不可能了解所有的前因后果,不可能了解每个人的动力和走向。

我们对事情既没有把控的能力,也没有分析和总结的能力。我们不可能了解一个事情为什么发生,也不可能了解一个事情如何正确,它们都是缘起缘灭的合和。这当然不意味着我们不能够去反思、去学习、去总结。不是,你想做还是可以做。但是你要有一个清醒:你不可能全部知道。吸取一点什么当然是你的权利,它通常也有价值,但是你不要以为它们之间是完全的因果关系。

承认自己不知道是一个很基本的清醒和诚实。这一点都不是谦虚,一点都不是我不够好。它跟我个人能力没有关系,这是性质。一块拼图怎么能够了解全部呢?不可能。世间所盛传的什么大人物啊,什么改变一个时代啊,他们都是顺应情势而已。曹雪芹的文学天才有谁能出其右?但是并不能确定在那个时代,他是否被欢迎,是否能够获得大家的认可和支持。如果曹雪芹能够收版税的话,他肯定也是富豪榜上的人物,但是他的才能并不能给他带来生活上的改变。

不知道强调的是“以无所得故”。以无所得故是能够带来解脱的特别的一扇门。要知道你不可能有所得,前提是你知道自己的真实身份是自性。自性本来就无所缺,所以也无所得;自性不是活在世间的这个身体,所以他无所得。我们在这个世界上所有能够得到的方便,都是和这具身体或者以身体为载体的个人形象有关。

所谓的“利”都是关于身体的;所谓的“名”都是关于自我形象的;所谓的幸福感也是关于个体自我的。这些都是以身体和个体感为前提的时空世界。我们的自性不需要在这里面得到什么,也不能够得到什么。这就是“以无所得故”。这样就变得十分单纯了,没有所得也就不用担心有什么所失。你既没有企图心也没有恐惧心,就让缘分自然呈现,你所怀的只是很朴实的爱和慈悲。无论事大还是事小,只是出于爱,出于我是爱,去考虑爱会怎么看,怎么说,怎么做。

四大关系幸福论

三、和身体的关系

看六根电影的六根眼镜,只对差异起反应,本是因分裂而生;你不是他,你不有它,你可以善用它,但不能为了它,因它不过是一条小纸船,转眼沉没。

我们看3D电影的时候要戴一个3D眼镜,而我们的身体就是看六根电影的一个眼镜。当然六根电影比3D电影先进了不知多少代了。如果可以升级的话,也许3D眼镜升到一千代以后,就可以模拟身体所有的感官。不管差异多大,它们本质上是一样的,就是个眼镜。

身体本身是无知无觉的,就跟眼镜一样,它所有的知觉、所有的运作都是心灵赋予的。身体是绝对中性的,它没有个人意志,它什么都不是。它就是一个器具。而且身体的设计只对差异起反应,没有差异的时候它什么都接收不到。你什么时候感觉冷啊?气温突然降低你才感觉冷,一直是同样的气温就什么都感觉不到。你到一个公共卫生间,里面的气味非常臭,但是几分钟之后你就不觉得臭了,你适应了。你在一个旅游景点,哪怕像天堂一样漂亮,或者你住特别豪华的酒店,当你进去的时候那个刺激感很强烈,但你无时无刻都在适应当中,很快就适应了,适应之后对它就无知无觉了。这就是身体乃至个体心智的通性,它们只对差异起反应,因为分裂之后才会出现差异。

小我就是靠分别和比较存活的。如果没有分别、没有比较,小我就没有办法存活。身体是基于分裂而投射出来的。身体、自我世界、自我形象,它们哥仨儿是基于分裂产生的三胞胎,谁也离不开谁。它们是一体的,都充满了差异,充满了比较和分别。《奇迹课程》反复强调,不厌其烦地强调,不知道强调多少次,“你不是一具身体”,这是从根源上破除小我的信念。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玩的所有信念,都是建立在“我是一具身体”基础之上的,所以《奇迹课程》从一个最根本、最简明的思路来扭转我们的思维。你不仅不是你的身体,也不拥有你的身体。拥有就是你对它说了算。但你对你的身体说了算吗?不算。你能让它停一分钟衰老吗?不能!即便吃鱼萃冻也不能,顶多是延缓。你能阻止它死亡吗?不能。凡是转瞬即逝的,都称不上拥有。所以你和你的身体也不是拥有关系。身体和我们自己最亲近了,但连身体我们都不能拥有,这是无所得的体现,也说明在这个世界上真的是什么都不能够拥有。当然,这样感觉很凄凉,但好消息就是你什么都不需要拥有。

你可以善用身体。小我用身体来分裂和攻击,圣灵却利用身体作为回家的教具。

首先,身体是个体心智学习和转化的工具;另外,身体也是在世界去宣扬、去帮助大家扭转的工具。人们在心识打开之前,不相信看不见的东西,不相信无声无相的东西。这时候如果有一个真实的人存在,在他身边给他示范,对他来讲就是最有力的帮助了。但是,你不能为了身体。身体就像纸船一样,它可以送一束玫瑰花过去,但送过去它就沉了。纸船在水里能够存在多久呢?所以不要在身体上投资太多,它实在承载不了什么,你既不是它也不依赖它,更没有办法把它当成你的家。

四大关系幸福论

四、和他人的关系

把对方当做圣子吧,这是你体验到自己是圣子的必需,因为没有什么和你不同,否则,一体焉在?

你该用什么口径来对待一个人呢?你该用什么方式对待一个人呢?最好、最简明、最省事的方式就是一律把他当成神圣的上主之子,

而不是根据生活中的角色去限定。当然你也要顾及生活情景,但是你在心里面别有这么多的分别。

不论你遇到什么人,“你如何想他,就会如何想自己;在他身上,你若不是找到自己,就是失落自己”《奇迹课程》T-8.III.4。

这里面有一个不易言传的东西,最简单的理解就是:如果你看到一个和你不同的东西,那么分裂就发生了。对于一体来讲,没有发生分裂,也没有不同。一体,就像光的一体像水的一体一样,没有之外。

其大无外,其小无内,没有他者。如果你能够进入“没有他者”的一元思维,那很好。在那之前,在你还有自我意识的时候,你能够做的最好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和他人都看做神圣的上主之子,是完全同根的。只要觉得别人和你有所不同,你就在为小我作证,为分裂作证;你就是在说分裂的确发生了,因为他和我不一样。如果分裂没有发生,就不可能出现他和我不一样。反过来,既然他和我一样,那么我怎样对待他,我就怎样对待自己;我怎样看待他,就是怎样看待自己。我希望自己被怎么对待呢?我希望自己是什么呢?我就把对方当成什么。这是觉醒的必经之路,你必须有这种眼光。我不敢说它是觉醒的唯一道路,可能路有很多,但是它是必然的,必须把别人都当成同等的圣子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