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一亿粒米”奇葩作业不要纠结于对错,教师学生应发现价值

“数一亿粒米”奇葩作业不要纠结于对错,教师学生应发现价值

教师节本是一个歌颂教师、感恩教师的节日,近日因为广东佛山一位苏姓教师布置了一道“数一亿粒米”的数学实践作业而引起了网友的热议。

事件起因是这样的:四年级数学有一课是“认识亿”,于是老师布置了“数一亿粒米”的实践作业让学生感受一亿的数量究竟有多大。该作业要求布置在了家长群里,于是有家长问怎么数,苏老师答曰:一粒一粒地数。有家长估计是为了打趣或者是故意给老师挖了个坑“需要带到学校或者拍照上传吗?”苏老师回复“装在食品袋里带到学校来”围观的家长发现苏老师可能不知道一亿粒米大概有多少,于是直接说出了数量太多带到学校来的困难。苏老师倒也体谅家长:不用带来了,就在家里数好就是了。

“数一亿粒米”奇葩作业不要纠结于对错,教师学生应发现价值

“数一亿粒米”奇葩作业不要纠结于对错,教师学生应发现价值

这件事情网上各执一词,有说老师自己没有搞清楚就随意布置作业的,也有说老师是为了训练孩子创新思维能力故意为之。我认为,教育者对此不必纠结于教师的对与错,应该发现事件的教育价值。现分析如下:

一、对教师的积极价值

这次事件值得每一个教师反思,尤其是在新媒体自媒体时代,需要我们的工作更加严谨更加认真。概括起来包括:

1. 认真研读教材,布置作业前教师自己先做一遍。

3. 不在群里解释作业,有问题请学生来问。

4. 建立与家长良性互动关系,有问题单线联系,谦虚接受意见。

5.教师工作中注意谨言慎行,想好了再说。

“数一亿粒米”奇葩作业不要纠结于对错,教师学生应发现价值

二、对家长的积极价值

家长通过这件事情应该明白学习是孩子自己的事情,老师布置的作业是布置给孩子完成的,后来苏老师不是说了吗?已经有十位同学完成了作业。可见在师生的话语系统里理解的“完成”是找到方法而不是扛一亿粒米到学校。遇到类似的情况,家长请不要再出风头,应该引导孩子向老师请教向老师质疑。不要把锻炼孩子能力的机会抢走了。

家长一定要对教师多一些宽容,多一些理解,或许老师太忙了没有把话在群里说清楚,或许老师真的是把一亿想得太少了,我们都可以友善地提醒老师,不必把事件扩大化。可想而知老师此事承受了多大的压力。

“数一亿粒米”奇葩作业不要纠结于对错,教师学生应发现价值


三、对学生的积极价值

原来一亿是这么大的一个数,原来数一亿粒米的方法有那么多,老师这次作业真是让我们开了眼界。学生对此应该树立以下两个观点:

一是多问为什么。老师为什么布置这样的作业到底是训练我们什么能力,肯定不是简单地一颗一颗数。那有没有省时省力的好方法。

二是多想怎么办。这样的作业怎么完成,需要孩子独立思考,用到曾经学过的知识,就算孩子开始一颗一颗数也不要紧。数着数着孩子就会生疑,就会想到问同学问老师求助大人求助网络。这就是学习方法的培养。

“数一亿粒米”奇葩作业不要纠结于对错,教师学生应发现价值


“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老师犯错太正常了,是人就会犯错。孩子需要学会理解,关键是自己有没有学会,有没有思考,有没有一颗宽容的心远远比论孰是孰非要强得多。

教育不易,且行且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