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療法,把血糖值餓下來,對於糖尿病患者靠譜嗎?

糖尿病在我國有著廣泛的人口基礎,2017年的一個調查數據顯示,我國成年人患糖尿病的人數已達1.4億,佔成年人口的11.6%!而未確診糖尿病的人,被歸類為糖尿病前期的也佔到了50.1%!但是糖尿病作為一大慢病,病程長難治癒,始終困擾著每一位糖友!有人說飢餓療法就能治療糖尿病,真的靠譜嗎?

飢餓療法,把血糖值餓下來,對於糖尿病患者靠譜嗎?

什麼是“飢餓療法”?

顧名思義,就是餓著。對於血糖的控制原理,大意是減少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這樣體內被轉化的葡萄糖就會減少,血糖就會相應的降低。聽起來有一定的道理,但這樣做,對糖友來說真的靠譜嗎?

飢餓療法,把血糖值餓下來,對於糖尿病患者靠譜嗎?

當然不靠譜!

首先,餓著不光是血糖降下來了,免疫力也會隨著下降,畢竟食物為我們身體提供能量,營養。不吃東西,勢必會導致身體虛弱,免疫力下降,從長遠來看,是弊大於利的。免疫力降低會更容易產生感染等併發症,也會讓血管神經變得脆弱,引起併發症。

飢餓療法,把血糖值餓下來,對於糖尿病患者靠譜嗎?

其次,容易誘發脂肪肝!即非酒精性脂肪肝,您一定會問都已經不吃東西了,都餓瘦了怎麼還會得脂肪肝呢?好吧,從來也沒有誰說脂肪肝只是因為胖才會引起,營養不良也會導致脂肪肝(冤不冤?)。解釋下為什麼?因為太餓,身體沒辦法攝取足夠的葡萄糖,就會向其他部位去“借”儲藏的蛋白質和脂肪來代謝,這樣短期內脂肪分解就會明顯的增加(餓瘦了),同時大量的脂肪酸也會進入肝臟代謝。另外,在正常的情況下肝臟裡的脂肪是由載脂蛋白負責運出的,如果營養元素攝入減少,由蛋白質、磷脂和少量膽固醇組成的載脂蛋白合成減少。於是肝臟內的脂肪就不能及時運出而堆積,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脂肪肝。

飢餓療法,把血糖值餓下來,對於糖尿病患者靠譜嗎?

最後,容易導致低血糖,這更危險!比起血糖高,糖尿病更怕的是低血糖,血糖的忽高忽低對於身體的影響更是巨大!對於糖友而言,當血糖低於3.9毫摩爾每升時,就會被認為低血糖了。輕度的低血糖會產生飢餓感、流汗、焦慮不安等,中到重度的低血糖會造成心悸、心動過速、意識模糊甚至昏迷摔倒、嚴重時會危及生命等嚴重後果。

飢餓療法,把血糖值餓下來,對於糖尿病患者靠譜嗎?

最後,奇奇要和廣大糖友說的是:飲食療法≠飢餓療法,糖友要“降糖”,還是應當從兩個方面著手:管住嘴與邁開腿,管住嘴是在飲食上做控制,限制升糖係數高的食物,防止血糖在短時間內升高過快,並學會換餐,讓飲食儘可能的多樣化;邁開腿指的是運動,如控制體重和加強運動,可以提高自身免疫力,抗感染能力,以及胰島素的敏感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