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堯舜禪讓」背後的千古之謎:究竟是「禪讓」,還是「篡位」?

“堯舜禪讓”背後的千古之謎:究竟是“禪讓”,還是“篡位”?

是中華上古時期有名的賢君,也是“三皇五帝”中的第四帝。他不唯親是舉,大力舉薦賢能的為自己的繼任者,這就是歷史傳說中著名的“堯舜禪讓”。

“堯舜禪讓”的典故,流傳了數千年,主流觀點一直認為,這反映了原始公社的民主制度,其方式是和平、民主地推選,而不是個人權力的轉移,體現了“以人為本,任人為賢”的思想,也反映了我們中華民族大公無私、唯才是舉的傳統美德。

“堯舜禪讓”背後的千古之謎:究竟是“禪讓”,還是“篡位”?

然而,對這個美好的傳說,很早就有人提出了質疑。

戰國晚期儒家代表人物荀子說:“夫曰堯舜禪讓,是虛言也,是淺者之傳陋者之說也。”(《荀子·正論》)

荀子的學生、法家代表人物韓非子不僅不承認舜代堯是“禪讓”,反而認為是血淋林的“臣弒君”的結果:“舜逼堯,禹逼舜,湯放桀,武王伐紂,此四王者,人臣弒其君者也。”(《韓非子·說疑》)

“堯舜禪讓”背後的千古之謎:究竟是“禪讓”,還是“篡位”?

唐代的劉知幾在他所著的《史通》中引《汲冢瑣語》說:“舜放(逐)堯於平陽”。

稍後《史記正義》的作者司馬貞,引《竹書紀年》說:“堯德衰,為舜所囚。舜囚堯,復偃塞丹朱,使父子不得相見也。”意謂舜囚禁了堯,甚至不讓他和兒子丹朱見面。

就連最早記載“堯舜禪讓”的《尚書·堯典》《尚書·大禹謨》,有人也認為前者寫於戰國,而後者系晉人偽作,果真如此,則《尚書》中關於“堯舜禪讓”的文字記載,也就不那麼靠得住了。

“堯舜禪讓”背後的千古之謎:究竟是“禪讓”,還是“篡位”?

一些持懷疑意見的學者,還對《史記》的記載作出了全新的“解讀”:舜取得行政管理大權後,曾經進行了一系列的人事改組,比如啟用了被堯長期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的“八愷”、“八元”,歷史上稱為“舉十六相”——這實際上表明瞭舜在扶植親信;而對堯信用的混沌、窮奇等,舜則把他們排除了權力中心,歷史上稱為“去四凶”——這顯然是在排除異己

“堯舜禪讓”背後的千古之謎:究竟是“禪讓”,還是“篡位”?

近來對山西襄汾陶寺遺址(目前許多學者認為,陶寺古城很有可能是文獻記載中堯之都城——平陽)的考古研究似乎也表明,堯舜權力交接的真相,也許非常殘酷

根據學者王曉毅、丁金龍提供的六點證據,說明4000年前陶寺曾發生過激烈的暴力破壞和毀滅行為

“堯舜禪讓”背後的千古之謎:究竟是“禪讓”,還是“篡位”?

一、平城牆——陶寺中期的城牆被晚期遺存所疊壓或打破;

二、廢宮殿——陶寺中期的被毀建築上堆積著陶寺晚期的垃圾;

三、殺壯丁——陶寺中期的灰坑中充填著身首異處的幾十具屍骨,其中多數為青壯年;

四、淫婦女——一具35歲左右的女性骨架,被折斷頸部而死,並在陰道部位插入一隻牛角;

五、毀宗廟——陶寺晚期文化層壓在中期的小城祭祀區之上;

六、擾祖陵——M8棺內墓主人骨被損毀和移位,M22棺下擾坑有隨意拋棄的人頭骨5個。

“堯舜禪讓”背後的千古之謎:究竟是“禪讓”,還是“篡位”?

“堯舜禪讓”背後的真相究竟為何?它是中華上古尚賢世風的具體體現,還是被儒墨諸子和後世史家,以仁義道德的立場所掩蓋和粉飾?你怎麼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