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月保費下降幅度再收窄 保險業步入復甦通道

保險業保費增長觸底回升的跡象明顯。今年初,保險業保費收入同比下降19.89%,出現罕見的“開門不紅”,上半年同比降幅減少至3.33%,最近公佈的前7月數據中,同比降幅再次收窄至2.36%。業內分析,這一數據顯示保險業步入復甦通道。

拖累原保費收入大勢向下的,是佔保險市場大半江山的人身險業務的下滑;同樣,帶動大勢觸底回升的也是人身險業務的好轉。數據顯示,前7月,保險業總資產17.65萬億元,較年初增長5.41%。

保費降幅進一步收窄

中國銀保監會最近披露的數據顯示,前7月保險業原保險保費收入2.47萬億元,同比下降2.36%,其中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6915.62億元,同比增長13.45%;人身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17754.58億元,同比下降7.39%。

人身險業務中下滑最多的是壽險。人身險三大險種中的健康險、意外傷害險都實現了超過17%的增長,而壽險業務下滑幅度達到11.15%。

壽險業務的下滑更多與產品結構調整有關。去年以來,在監管部門的主導下,壽險產品經歷多輪清理整頓,迴歸保險保障,一些壽險公司逐步調整和適應從大賣躉交理財型產品到推動長期保障型險種銷售。實際上,隨著民眾保障意識提升和稅優政策推動,人們對保險保障的需求正在呈現出高增長態勢。

上述下降幅度與前幾月相比明顯好轉。今年初,壽險業務保費同比下滑一度高達25.98%,出現罕見的“開門不紅”。產險業務則出現了保費增速下降趨勢。產險業務中,交強險原保險保費收入1124.36億元,同比增長9.71%;農業保險原保險保費收入為418.67億元,同比增長18.16%。

值得一提的是,儘管保費仍然處於負增長區間,但是上半年保險業向全社會提供保額超4000萬億元,證明過去一年來保險結構的調整效果初顯,保險產品的保障屬性顯著加強。

壽險前十位座次變動

壽險公司座次的變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過去一年保險業清理整頓的影響。在今年前7月原保費收入排名前十的人身險公司中,安邦人壽從第3名下降到第23名,和諧健康更是第12名下滑到倒數第15名。安邦系公司今年被接管,躉交理財型業務被要求大幅收縮。

在這種情況下,具有傳統品牌和市場優勢、同時產品結構合理的大型公司獲益明顯。2013年~2017年,人身險前十大位次多次更迭,“一代霸主”中國人壽(港股02628)原保費市場份額由2013年的30.42%降至2017年底的19.67%。今年前7月,國壽在大幅壓縮躉交保費的基礎上,公司實現保費收入3854.29億元,同比增長4.42%,市場份額回升至21.71%,穩居行業第一。

不過,由於平安人壽保持了更快增速,其與國壽的差距進一步縮小。數據顯示,平安人壽前7個月原保費收入為3014.84億元,僅比國壽少839億元。如果算上萬能險和投連險,保費差距僅有440億元。

太保壽險則穩定把持著第三把交椅。與去年同期相比,太平人壽前進兩個位次,泰康人壽、新華保險(港股01336)前進了1個位次。富德生命人壽雖經歷風雨但座次排名未變,華夏人壽逆勢上升5個位次,從第10名上升至第5名。

財險向“大公司集中”

今年以來產險業務增速逐月下滑,但整體上仍維持較快增速。前7月產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6915.62億元,同比增長13.45%,市場結構相對穩定,保險公司排名變化不大。

但在穩定增長背後仍有一些變化,市場份額在向大公司集中的同時出現拉鋸態勢:一方面以老三家為代表的大型公司依然佔據最多的市場份額和利潤;另一方面中小公司還是突圍求存,排名後50位的中小財險公司保費佔比微升。

2013年~2016年,人保財險、平安財險、太保財險等3家財險巨頭合計市場份額曾連續下滑,分別為64.8%、64.7%、64%和63.07%,2017年市場份額止跌反升至63.50%。前7月這一數字進一步上升到63.74%,去年同期則為63.35%。

本文源自證券時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