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說說李大霄精神

鈕文新:說說李大霄精神

上班的路上“經濟之聲”再次傳出了李大霄的聲音,這位仁兄還在堅持價值投資,還是滿嘴估值底部,依然抨擊“黑五類”推薦“大藍籌”崇尚“巴菲特”。但聽得出,他好辛苦,每天必須面對無數的謾罵和詛咒、甚至威脅,他的聲音已經失去了以往那份特有的高昂。當然,大霄有時也很調侃和頑皮,甚至給人以譁眾取寵的印象,但這不影響他觀點的表達,尤其是始終不渝的堅決初心則更顯難能可貴。好吧,不管他是為了掩飾孤獨,還是出於真實性情,就算他有些忽悠的成分,大霄的這份堅持也是值得我們尊重的。

何必要發這樣的感慨?實話實說,我想借此提出一個觀點:面對過度低迷的A股市場,預期管理應以扭轉市場預期、實現市場良性循環為目標,它需要持續性、需要日常化和制度化,而不只是股價劇烈波動後淺嘗輒止的安慰劑。正因如此,中國股市預期管理十分需要這種“大霄精神”,無懼謾罵,無懼恐嚇,無懼市場暫時無法擺脫惡性循環,而堅持講正確的道理,堅持和市場中似是而非的言論PK,堅持以權威解讀批駁市場謠言並把造謠惑眾者繩之以法,……。我想,長此以往必能重塑中國股市正氣。

實事求是地說:現在市場負面情緒很重,它體現在“真實的正面信息接受度很低,市場反應極弱;負面信息無論真假照單全收,而且迅速發酵”。什麼原因導致這樣的結果?原因很多,但關鍵兩條:其一,所有投資者都難以克服的天性:貪婪和恐懼,在市場不斷下跌的過程中,因恐懼而對負面信息非常敏感,對正面信息麻木;市場狂熱時則相反,對正面信息非常敏感,對負面信息麻木。其二,經濟輿論環境“順週期”效應,市場狂熱時,輿論跟著熱,無視風險;市場低迷時,輿論更恐慌,無視機會。

鈕文新:說說李大霄精神

正是因為這樣的特點,金融市場才必須注重預期管理,絕不能讓市場負面情緒無度發酵。全世界都知道美國股市有泡沫,而且很大,但美國所有政府和金融管理者都不允許股票市場被負面預期控制,更不會因為有泡沫而採取“本來就該跌”的態度。面對此情此景再看中國股市,從6124點一路跌至1664點,幾乎是任其下跌,任由負面情緒左右市場,沒誰站出來管理市場負面情緒,為什麼?因為管理者認為“應該跌”。這也是A股市場頻頻發生極端情況的關鍵所在。

毫無疑問,現在中國股市就在極端低迷的過程中,而且已經持續了很長時間,嚴重被負面情緒綁架。如果我們可以確認這是非理性過程,對中國經濟影響巨大,那是不是該有職能部門的權威人士輪番上陣,多做些解釋工作,有效扭轉市場悲觀預期,這才是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態度和精神嘛,哪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鈕文新:說說李大霄精神

負責任地說,全球經濟正在一個重大的變革之中,中國顯然已經成為美國的涉獵對象。在此環境下,各色各樣的別有用心的勢力必然通過各種手段破壞中國經濟,而通過造謠生事,製造和渲染社會負面情緒,這是最便宜、也最有效的方式。最近,謠言不就很多嗎?大到中美貿易,小到華誼兄弟,這些人為什麼要造謠?僅僅是閒極無聊的八卦?我不信,真不信,不能、不會、也不敢信。去看看美國對伊拉克發動戰爭時是不是造謠?現在對土耳其、俄羅斯是不是也在造謠?戰爭離不開輿論,輿論本身就是戰爭,熱戰如此,冷戰如此,經濟戰更是如此,“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方壓倒東風”。

面對各懷目的的惡劣言論,面對試圖擊垮中國經濟的惡意勢力,我們是不是應該站出來說話?是不是應該本著對國家對人民負責的精神、秉持正確的價值理念站出來說話、傳導正確的價值判斷?在我看,這不僅僅是每位金融管理者義不容辭責任,而且是進行國際經濟爭奪所必須的手段。我們有理由向李大霄先生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