鈕文新:“雙11狂歡節”背後的血與淚

鈕文新:“雙11狂歡節”背後的血與淚

天貓2135億元、京東1598億元、……。估計,所有“雙11”趕場的電商平臺,其銷售額總和可能會達到4000億元,這個數字明顯遠超去年,而這樣的銷售額甚至會讓許多國家的GDP相形見絀,比如某電商平臺就指稱,它們的2018年“雙11”一天的銷售額就幾乎與拉脫維亞一年的GDP相仿。這當然會讓電商平臺感到驕傲,當然會讓它們興奮不已,甚至把酒狂歡。但是,這樣的銷售數據會對國家宏觀經濟構成怎樣的影響?這樣的銷售數據背後的利潤情況如何?好像沒人在乎這件事情,但這卻是我們不得不關心的事情。

我們看到的事實是,近年來,某個“雙11”過後,全國社會商品零售額都會發生較大的“不良波動”。比如2017年,10月份全國社會商品零售額增長10%,11月份在“雙11”的帶動下增長到10.2%,但12月份則變為9.4%,回落幅度之大由此可見;同樣,2106年11月全國社會商品零售額增長10.9%,而12月增幅則跌至9.5%。為什麼新年和聖誕節——傳統消費小高峰期間,全國社會商品零售額增幅回落?這當然和“雙11”過度消費密切相關。

人們的消費行為是有規律的,一時間消費支出過大,未來一定減少,最終達到平衡。況且,便宜的時候購買大量消費品,隨後這些東西就不必再買,消費支出一定相應減少。當然,這樣的波動可能是暫時的,但危害卻可能是長久的。

鈕文新:“雙11狂歡節”背後的血與淚

人們為什麼要在“雙11”爆買?當然因為便宜。但這樣的便宜背後很可能伴隨著“揮霍性消費”,因為便宜所以不在乎。現在家庭可能都有這樣的經驗,過去飯後擦拭餐桌是使用抹布,而且是重複使用,但現在,順手抻出幾張餐巾紙就把桌子擦了。為什麼可以這樣?方便,但更重要的是“雙11”買了大量便宜的抽紙。慢慢的,這樣的消費習慣養成了,這是消費升級嗎?也許,但這樣的消費升級會給環境帶來多大壓力?畢竟,造紙是高汙染行業。

當然還有快遞的包裝物,一方面是造紙和塑料行業在環保壓力下的供給有限,一方面是消費量與日俱增。這必然導致價格大幅上漲。據報道,“雙11”的前一個月,大量用於包裝的瓦楞紙,全國價格由去年10月14日的每噸3105元,漲至今年10月12日的每噸5300元以上,漲幅達70%。這些瓦楞紙箱到了消費型手中有什麼用?最後都變成了各個社區某個角落的一道“臭烘烘”的景觀,而與之相對的是,包裝物所形成的垃圾數量年年大幅遞增。從這個角度看,電商提供的消費,是不是環境的災難?

更嚴重的問題是,我們為這樣的商業方式付出巨大環境代價的同時,整體社會利潤大幅下降。“雙11”這一天,在大折價的情況下,4000億元銷售額預示著多少社會利潤的喪失?我們假設這些折扣都是真實的,假設平均30%的折扣率,那將意味著1700億元的社會利率消失。不知將有多少企業為之財務狀況惡化,不知有多少企業員工為之無法加薪甚至失業。

鈕文新:“雙11狂歡節”背後的血與淚

電商平臺把這個利潤計算為中間商的利潤,但所有有識之士都不敢這樣看問題,因為無論是什麼利潤都是社會總利潤的組成部分,都是社會發展,經濟健康的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試想,一個沒有利潤的社會將是怎樣的景象?誰還有足夠的實力去投資未來?所以,為維繫國家這個經濟組織的健康,我們絕不能允許“用一時之利綁架消費者”而對全社會經濟長遠發展的根基構成威脅。

比如日本,它的人口密度與中國相似,也非常適宜電子商務的發展,但它絕不能無序、無度地發展。因為,日本有個《大店法》,它要求任何大型商業開店都必須徵得周邊小店的同意,以此保護小店鋪正常營業和收入。電子商務在日本發展當然也逃不過《大店法》約束,所以,儘管日本電子商務發展速度遠不及中國快,但它卻是建立在傳統便利店和便利店所形成的短途物流基礎上的商務方式,並促使傳統商業獲得了巨大的管理優勢,形成傳統商業和電子商務的有機結合、良性循環、共同發展。可見,日本電子商務是通過提高傳統商業效率以謀求自身的發展空間,而絕不是惡性侵吞傳統商業利益,甚至擊垮傳統商業作為自己生存的基礎。

利潤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關鍵動力,它永遠是買賣雙方利益平衡的結果。但如何有一種機制,讓全社會所有商品信息實現最為充分的透明和對稱,那理論上說,整個社會利潤將無限趨近於零,社會發展動力也將無限趨近於零,那我們該如何評價商品信息的充分透明和對稱?換一個角度,社會付出了成本和代價,就應當為社會創造出應有的價值,而社會成本越來越高而所創造的社會價值卻越來越低,那這個經濟將完全不可持續,這恐怕也是社會經濟管理的誤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