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凱鋒:齊魏爭霸,孫臏在桂陵和馬陵之戰中如何以謀略戰勝龐涓?

一個真正的軍事家,不是那麼好當的,既有自成一家的軍事思想,又是打過勝仗的指揮員,兩者缺一不可。而孫武、孫臏、吳起等都可稱得上軍事家,因為他們不但有著作傳世,而且指揮過著名的戰爭。

孫武是在柏舉之戰中,協助吳王闔閭率3萬精兵深入楚國境內,打敗了20萬楚軍,佔領楚國都城郢,逼迫楚昭王逃到屬國隨國,從而一仗成名。孫臏,據傳是孫武后人,協助齊國,輔佐田忌,通過桂陵戰爭和馬陵戰爭,打敗龐涓,殲滅魏軍主力,從而使齊國在齊魏爭霸中獲勝。下面我們看看孫臏如何謀略,在桂陵戰爭和馬陵戰爭,打敗龐涓,大敗魏軍的?

龍凱鋒:齊魏爭霸,孫臏在桂陵和馬陵之戰中如何以謀略戰勝龐涓?

孫臏兵法

一、桂陵之戰中,孫臏是如何運用謀略,指揮齊軍戰勝龐涓的?

(一)桂陵之戰,齊威王選擇最佳時機出兵。

戰國初期,晉國分成韓趙魏。魏國成為四戰之地,北與趙國接壤,西與秦國接壤,南與韓國、楚國接壤,東與齊國接壤。周顯王十五年(前354年),趙國為了同魏國抗衡,向衛國發動進攻,企圖奪佔位於趙、魏之間的衛國領土,取得戰略上的有利地位。衛國原是依附於魏國的,魏國為了保護屬國,派將軍龐涓率兵8萬進攻趙國都城邯鄲。於是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研究救趙時,分為兩派:一派以齊相鄒忌為首的,主張不救。一派以齊臣段幹朋為首的,主張救,認為“不救則不義,且不利”。

齊威王採納了段幹朋的主張,為了待魏、趙兩敗俱傷之後,再去攻魏,確定暫時不出兵救邯鄲,而是先用一部分兵力聯合宋、衛,南攻魏國襄陵,以堅定趙國抗魏的決心。在魏國進攻趙國首都邯鄲時,魏國、秦國都擔心晉國恢復,紛紛派兵進攻魏國,但龐涓決心滅趙,不為齊、秦、楚的進攻所動搖。

魏軍攻佔邯鄲一年,付出很大代價沒有成功。齊威王認為時機已成熟,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軍八萬解邯鄲之圍。

(二)桂陵之戰,孫臏是如何運用兵法戰勝龐涓?

桂陵之戰,孫臏和田忌首先定下作戰方案和決心。第一種方案是直接救趙國都城邯鄲,與龐涓在邯鄲城外決戰,這樣的結果雖然是勝利,但是齊軍必然損失大,畢竟龐涓也帶有8萬軍隊。第二種方案是趁魏國國內防務空虛之際,直搗魏國都城大梁,迫使攻趙的魏軍“釋趙而自救”,待魏軍回撤時,中途設伏截擊,以逸待勞,從而獲勝,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圍魏救趙”計策。為了落實第二個作戰方案,孫臏走了三步棋:

1.兵者,詭道!通過佯攻迷惑龐涓。

孫子曰:兵者,詭道也。何況孫臏的對手是龐涓師兄,深知用兵之道。孫臏堅決不當主帥,而以腿有疾為由,做了田忌的軍師。如果龐涓知道孫臏是主帥,必然高度謹慎,不容易中計。為了迷惑龐涓,孫臏派兩個不會用兵的大夫,去攻打魏國的軍事重鎮平陵,結果必敗,讓龐涓對齊國出兵,麻痺大意,不做防備;對齊軍,從

心理瞧不起,產生輕敵思想。同時讓趙國更加堅守邯鄲。

2.攻敵所必救,急攻魏國都城大梁。

孫子曰:故我欲戰,敵雖高壘深溝,不得不與我戰者,攻其所必救也。

為了將龐涓引誘到伏擊預設戰場,孫臏、田忌採取的方法是攻敵所必救,直接派輕兵銳卒直驅魏國都城大梁城郊,以調動龐涓回救大梁,而將主力埋伏在桂陵。當時,秦軍攻佔了楚國的重鎮少梁和安邑;楚軍攻佔了魏國的一些地區,龐涓在四面受敵、國內空虛、國都危急的情況下,決定親率魏軍,兼程回救大梁。

3.桂陵設伏,打敗龐涓。

田忌、孫臏得知魏軍回救大梁,於是轉移主力,將主力設在預定戰場桂陵(今河南長垣縣西北)。桂陵是龐涓回撤救大梁的必經之路。這樣齊軍是以逸待勞,佔據地形地利優勢。而魏軍由於長期攻趙,兵力消耗大,加上輕裝兼程,給養不足,兵力疲憊,齊軍大敗魏軍,也就是理所當然。

龍凱鋒:齊魏爭霸,孫臏在桂陵和馬陵之戰中如何以謀略戰勝龐涓?

桂陵之戰作戰形勢圖

二、馬陵之戰,孫臏是如何運用兵法勝龐涓的?

周顯王二十九年(前340年),魏國攻韓,韓國向齊國求救。齊國同樣存在三種態度:一是齊相鄒忌主張不救。二是田忌認為“弗救,則韓且折而入於魏,不如早救之。”三是孫臏既不同意不救,也不同意早救。他認為:現在韓、魏兩軍均未疲憊,如果不考慮到利害得失發兵往救,不僅在政治上處於聽命於韓的被動地位,在軍事上也代韓受兵,勝利亦無把握。魏國意在滅韓,我們應該讓韓國看到希望,竭力抗魏,在韓國危亡之際,再發兵救援,韓國必然感激齊國。齊威王根據孫臏的謀劃,親自接待韓國使者,暗中答應出兵幫助。韓國仗著齊國的幫助,堅決抵抗,同魏軍打了五仗,但都失敗了。齊威王抓住韓魏俱疲憊之際,任命田忌為主將,孫臏為軍師,率領齊軍攻魏救韓。

魏惠王得知齊軍攻魏救韓,立即撤回攻韓的魏軍,命太子申為上將軍,龐涓為將,率兵十萬迎擊齊軍。孫臏是如何謀劃的呢?向田忌建議:“彼三晉(韓、趙、魏,這裡指魏)之兵,素悍勇而輕齊,齊號為怯。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既然魏軍認為齊軍膽怯,那麼就根據這個心理將魏軍誘入伏擊圈,從而殲滅。於是,田忌和孫臏定下了退兵減灶、設伏殲敵的作戰方針。為此,孫臏走了三步棋:

1.退兵減灶,引誘龐涓兼程追擊。

如何欺騙龐涓,讓龐涓下錯誤的決心?孫臏利用了魏軍的強悍輕齊的心理,按照預定的作戰方案,齊軍後撤的第一天挖了十萬人吃飯用的灶,第二天減少為五萬人用的灶,第三天又減少為三萬人用的灶,引誘龐涓率領魏軍追擊。

魏軍追了三天,龐涓從齊軍天天減灶的現象中,誤認為齊軍士氣低落,逃亡嚴重,可以趁機大敗齊軍。於是丟下步兵,只帶部分輕兵銳卒,兼程追擊。

2.馬陵道設伏,以逸待勞,射殺魏軍。

孫臏計算魏軍的行程,判斷魏軍將於日落後進入馬陵,馬陵附近樹木茂密,道路狹窄,地勢險要。齊軍利用有利的地形,選擇精於射箭的弓箭手埋伏在道路兩側。龐涓的追兵,果然在預定的時間進入馬陵預設戰場,齊軍萬箭齊發,魏軍大亂潰散。龐涓智窮力竭,自知敗局已定,憤愧自殺。

龍凱鋒:齊魏爭霸,孫臏在桂陵和馬陵之戰中如何以謀略戰勝龐涓?

馬陵之戰作戰形勢圖

3.乘勝追擊,殲滅魏軍主力,大敗魏軍。

龐涓自殺之後,齊軍乘勝進攻,大敗魏軍主力,俘虜了魏國太子申,前後共殲滅魏軍十萬餘人。馬陵一戰,消滅了魏軍精銳主力,從此魏國一蹶不振。

我們作為後人,從孫臏運用兵法,獲得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的勝利中,得到很深的啟示:古代善於打仗的指揮員,都善於避實擊虛,因敵制勝,用最少的代價獲得最大的勝利。比如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孫臏都避免直接與魏軍決戰,因為齊魏兩軍兵力相差無幾,而且魏軍強悍善戰,一旦決戰風險太大,勝負難料,即使勝利,也是慘勝,將給其他國家可乘之機。​桂陵之戰中,孫臏採取圍魏救趙、避實擊虛再中途設伏的方式,獲得桂陵之戰的勝利。馬陵之戰中,孫臏採取退兵減灶、誘敵深入、馬陵設伏的方式,取得對魏軍的勝利。可見,《孫臏兵法》有巨大的實戰價值,值得我們認真學習,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