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道德经》中的不争:争或得、争则失、不争因德、不争

经中多处言不争,且《道德经》流传千年,为之做注者不胜其数,而有所真知者又有几人?鱼龙混杂之道传于今日,子孙所得,唯不争表面之字义也,反观真经,实为悲哉!而今“佛系”大火,不争又由“无骨气”转为“佛系”,可爱至极。

引言尚且至此,余下正文。


提问:属于你的东西争还是不争?一答:不争是一种境界我,一种谦让,是美德...;二答:因他人比我更想得到或者比我更适合得到,顾不争;三答:属于我的东西凭啥不争?

三很正常,属于我的东西我有什么理由不争呢?一大概教育子女的时候会用;少数选二者大多数也会说明或者心里表示自己不争的原因,这样精神和道德上会有个慰藉。少数选二的其余者,却有着这么一丝“狡猾”。

一个人在公园某处埋下一颗种子,他每天浇水施肥,终于开出一朵极其美丽的花,美到整个城市的人一遍遍地来欣赏。人们为了感谢他商议众筹去买最昂贵的包装和举办一场最隆重的仪式并在仪式上把这朵花献给它,它拒绝了。数十年后,我跟他聊天询问时他说了下面一段话:“我知道花是属于我的,我很骄傲;人们感谢我,我也认为自己很伟大。但他们送我花时,我只能拒绝,因为我接受了,这件事就算终结了。这朵花终有一天会凋谢,他们欣赏不到了也就不会感谢我了,我甚至会因人们心里的落失而背上骂名。而我没有接受,那朵花也是凋谢了,但我没有什么过失,人们反而会因为心里的失落把我当成同命相连的兄弟,他们会一直怀念那朵花,也永远会因为那朵花而感激我。”我恍然有所察觉。

老子有说过上面所说的这个不争之道,但是老子的不争却和他自己说的没任何关系。老子对自身和这个世界有着高度的认知,他仿佛拥有全世界,他能争什么呢?金钱?荣誉?人赤裸裸的来到这个世界不带着任何东西,生命所需的任何东西都是这个世界本身提供给你的,你还有什么要争的呢?弱水三千一瓢足以一世,为何非要全部占据着来受其他得不到人的祈求呢?那不是别人的祈求也不是别人的羡慕更不是你的荣誉,是恨。当你离开时,这些东西你带的走吗?所有的物质在你来之前就属于这个世界,你走后仍然属于这个世界,你不过是燃烧了你的生命把它们从一个地方搬到了另一个地方罢了。你没发现那些你所谓的荣誉还没有那些物质来的真实吗?可能你没发现,但是老子他发现了,他没把一丝精力放在追求物质和精神上,他完全把自己融入了这个世界、享受这个世界。他又怎么会争呢?

以上言辞仅代表村童个人观点,有意者咱们留言探讨,若不喜还望各位能原谅我这个无知小童。

这才是《道德经》中的不争:争或得、争则失、不争因德、不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