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学说道(六十一)无我 不争 曲全 希言 辞寡……


太学说道(六十一)无我 不争 曲全 希言 辞寡……


(1)由“我将无我,不负人民”,想到老子: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这是最高的精神境界、最好的做人遵循,最大的处事原则。以百姓主见为主见心明眼亮,以人心所向为方向是非昭彰,以百姓取舍为取舍功在千秋,以群众好恶为好恶地久天长。

太学说道(六十一)无我 不争 曲全 希言 辞寡……


(2)老子八次在《道德经》提出“不争”,不争是守弱处柔之道、和谐平安之道、圣人善胜之道。老子在《道德经》两章重复说“不争,天下莫能与之争”。依道而行,何争之有?天不争高,地不争厚,道不争常。不争的人生自有一派享受不尽的旖旎风光。

太学说道(六十一)无我 不争 曲全 希言 辞寡……


(3)老子说:“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古往今来无数事实证明,能全者都归之于能曲。水是“曲则全”的典型,它历尽曲折无所损,在于柔和顺势,能屈能伸。水曲能奔流到海,人曲能一路无尤。司马迁曾深为惋惜: 韩信若学道知曲,不致结局悲惨,亦可“全而归之”。.

太学说道(六十一)无我 不争 曲全 希言 辞寡……


(4)老子说“希言自然”。身教、简政、安静、平和是自然之道、也是长久之道。横行无忌、飞扬跋扈,不可能长久。老子说,狂风暴雨是天地所作,因违背常道尚不能持久,何况人之非正常所为!任何违道的、非常态的状态都不可能长久。

太学说道(六十一)无我 不争 曲全 希言 辞寡……


(5)“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孔子研究《周易》的心得符合老子“希言自然”的观点。德高贤明者话少,浮躁轻薄者话多。欲用语言掩盖目的或表达愿望的人,一定辞多;尊道守道、本分温和的人,一定辞寡。寡言人内心自然,多言人内心不净。心无狂风,言无暴雨。天地希言,四季自然。

太学说道(六十一)无我 不争 曲全 希言 辞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