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是三国成名最早的人物,因胡思乱想而形象尽毁,曹操顺势杀之

此人是三国成名最早的人物,因胡思乱想而形象尽毁,曹操顺势杀之

如果说起三国时谁成名最早,恐怕大家一时之间会短路。如果说孔融让梨的故事,也许就豁然开朗了。原来,三国时最早的成名人物,不是江东的孙策,也不是妙龄少女貂蝉,而是这位我们学过的“道德标兵”啊。这个故事最早应该出自《世说新语笺疏》:

孔融,字文举,鲁国人,孔子二十世孙也。高祖父尚,钜鹿太守。父宙,泰山都尉。融别传曰:融四岁,与兄食梨,辄引小者。人问其故。答曰:“小儿,法当取小者。”

此人是三国成名最早的人物,因胡思乱想而形象尽毁,曹操顺势杀之

这个故事我们很熟悉,在此就不翻译解释了。然而,令很多人非常困惑的是,四岁就让梨的孔融,后来发展到底是怎么样的呢?他又有了一些怎样的遭遇呢?

孔融出身就非常不平凡,他是山东曲阜人,是孔子的第二十世孙。如果说很多人自称孔子的后代是冒牌货,然而孔融却是根正苗红,如假包换的。因此,在乱世纷纭中,宗族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够快速成长起来,为结束乱世而努力。

此人是三国成名最早的人物,因胡思乱想而形象尽毁,曹操顺势杀之

孔融年轻时候,孝心就已经非常出名了。他的父亲叫做孔宙,是泰山都尉,专管泰山那一片的治安。然而,在孔融十三岁时,孔宙离世。这对于孔融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他悲伤难过过度,需要人搀扶着才能站起来。(哀悴过毁,扶而后起

紧接着,孔融又做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当时,他的哥哥孔褒的朋友张俭被官府通缉而来投奔。孔褒并不在家,孔融就自作主张收留了张俭。事情败露后,官府问责,孔融和孔褒两兄弟,外加他们的母亲“一门争死”。结果,因为孔融的名气太大,朝廷下令处死孔褒而放过了他。

此后,孔融孝顺父母、友爱兄弟的美名进一步传扬。在当时道德就是一块金字招牌的年代,孔融如同是香馍馍,很多地方长官都向他抛去了橄榄枝。可是,令人没有想到的是,孔融就应验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这句俗语。

此人是三国成名最早的人物,因胡思乱想而形象尽毁,曹操顺势杀之

他担任北海相国的时候,整天就是闲谈论事,一点实际工作都没有。当袁绍攻打他的时候,他却舞着扇子谈笑自若,给人很有把握的感觉,结果一交战,妻儿都被袁谭掳走。

他曾经因为账目不清,一连杀死了五个都邮。这种恐怖的执政手段,哪里还有半点当年让梨的影子?活脱脱一个阎王。

但是,对于有些人,他又有点变态般的行为艺术。比如因为蔡邕赞美过他,他就发了疯一样赞美蔡邕。当蔡邕死后,他从军中找出一个酷似蔡邕的人,天天拉着他喝酒,还大言不惭地说这是怀念故交。

此人是三国成名最早的人物,因胡思乱想而形象尽毁,曹操顺势杀之

后来归属曹操之后,孔融的病态心理发展到了极致。当曹操将袁熙的老婆甄氏赐给曹丕的时候,孔融明明与袁家人有过夺妻之恨,却还帮着袁家挖苦讽刺曹操,说这件事就和周武王灭商后将妲己赏赐给自己的儿子周公一样荒唐。

除此之外,当曹操为了节省粮食而下达禁酒令时,他却不知死活地唱对台戏:喝酒是人的本性,爱欲也是人的本性,既然戒酒,何不戒色?

这种事情不是一次两次,而是多次发生。曹操本来性格就不好,又不是受虐狂,自然起了杀心,这是因为孔融名气太大,才一忍再忍。但又有一事,让曹操觉得时机成熟了。

此人是三国成名最早的人物,因胡思乱想而形象尽毁,曹操顺势杀之

这就是孔融将自己的最新思想成果公诸于世的时候,他洋洋自得地说:父母对我们没有什么恩惠,他们生下我们只不过是欲望的结果。母亲只不过曾经是我们的容器,容器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恩惠呢?根据这个理论,他曾号召当时的年轻人,在灾害年代不要管父母,自己活下来就行。

另外,他还对孔子、颜回有过不敬的言行。这都被曹操所掌握,宣扬除去后成为了五大罪状之一。当时名气这么大的孔融,却惨死在屠刀之下,也完全是因为他的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