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味道|烩面:一年卖出20亿碗,绕地球10圈,我已经不慌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到河南不吃烩面真遗憾!”

乳白色的骨汤,爽口的黄花菜,劲道的面条下藏着一团琥珀色的粉条和散发着淡淡豆香的千张,勾着每一个河南人的心。

郑州烩面与洛阳水席、开封包子,是河南齐名的三大面食小吃。2014年,在中国最好吃的面条排行榜中,烩面位居第四,排在北京炸酱面、武汉热干面和山西刀削面之后。

烩面之香,功在于汤。汤是由上等嫩肉和劈开露出中间骨髓的腿骨一起煮五个小时以上,先用大火猛滚再用小火煲,再加入当归、枸杞子、肉蔻等几十味中药,把骨头油都熬出来,煲出来的汤白白亮亮,犹如牛乳一样,滋养不过补,美味不过鲜,油香不过腻。

中原味道|烩面:一年卖出20亿碗,绕地球10圈,我已经不慌了

一碗真正好吃的烩面一定是手工拉出来的,不能抻不能擀,更不能用机器碾。一条不到两指只有二十公分长的烩面条看似简单,却倾注了一代又一代烩面师傅的精神与智慧,是经验与实践的沉淀。面粉,选用上好的小麦面粉,加鸡蛋、精盐和水,手工反复揉搓,使其筋韧,揪成小剂子,捏成片状两面抹上麻油放置。及至听到一声“烩面四两”,面片便在拉面师傅的一拉一抖中由粗变细,然后甩入锅中,在滚汤里浮沉。

中原味道|烩面:一年卖出20亿碗,绕地球10圈,我已经不慌了

煮面的同时,在海碗底整齐地码好黄花菜、海带丝、木耳、千张丝、粉条等辅料,舀一勺滚烫的羊肉汤“哧啦”一声浇上去,香味扑鼻。用笊篱捞出烩面盛入汤底,放几块卤羊肉片,撒一小把香菜碎,放两颗圆滚滚的鹌鹑蛋,端上桌时还散发着丝丝缕缕的热气。就着糖蒜吃一口,好吃到天灵盖都要掀掉。

最早的烩面馆,餐馆桌椅都很少,三三两两的食客就蹲在门口,左手端粗瓷大海碗,右手持筷,挑起厚厚的面条呼噜噜地大吃。几口烩面下肚,头上就开始冒出了细密汗珠。

这些年,烩面馆遍地开花,留在人心底最深处的那些大街小巷的传统烩面馆,成为家人亲朋或三五好友相聚之所,无论是夏日的习习凉风还是冬天的飘雪之时,永远无比惬意。

中原味道|烩面:一年卖出20亿碗,绕地球10圈,我已经不慌了

豪爽大条的河南人也会享受。烩面和小菜、烤串更配。肉质紧实的狮子头、劲道弹牙的羊蝎子、和普通卤味不一样的鸡爪、一块钱一根的烤串、酸香可口的凉拌面筋……奢侈点的再点半斤猪头肉、二两酒,边吃边喝,那种惬意满足,不亚于吃满汉全席。

河南人还不满足于只在烩面馆吃烩面。吃火锅,外地人喜欢点炒饭作为主食,即使吃面,一般也不下烩面。但,火锅到了郑州,炒饭被烩面替代。还有称霸河南的大盘鸡,最后也是以烩面结束。

中原味道|烩面:一年卖出20亿碗,绕地球10圈,我已经不慌了

数据表明,河南人一年吃的烩面有20亿碗,连起来能绕地球10圈!填满3个西流湖!

一碗烩面也曾温暖一座城。

2013年初,在郑州开面馆的李刚在网上发出一个求救贴,他说自己查出得了骨肉瘤,但家庭条件不好,希望大家外出吃饭时能到他家面馆去,这样妻子就能多赚一点钱。该贴发出后迅速被转发扩散,引发郑州“全城吃面”。素不相识的人不仅去照顾生意,一些人还自愿做服务员,许多人前去捐款。相约吃面一时成了郑州城里的一股风潮。

对河南人来说,这碗面下肚,暖的不仅是胃,还有人心。

对于郑州这座烩面城来说,这一碗碗的面做出的不过是一份份的寻常。但是对于所有生活在这里的人来说,这一份份的寻常里更多的能够寻找到的是生活中的点点情趣和意义,因为有了这点点滴滴,才让这个城市多了一份人情与味道。

中原味道|烩面:一年卖出20亿碗,绕地球10圈,我已经不慌了

中原味道酒 河南特色人文美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