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講道|演講中的三大語言技巧

全文共888字閱讀約需2分鐘

對語言的追求是一個方面,是一種基礎,而對語言力度的掌握卻遠遠超過了這種追求,那是如何讓語言發揮其最大作用的一種途徑,任何需要語言的地方,語言都很難以它最美的形式出現。

——高爾基

由於演講者是在公共場合與眾多聽眾進行面對面的直接交流,因此演講更講究視聽結合的效果,情感參與的作用和臨場應變的能力。

今天就和大家一起揭秘演講中的語言技巧:

技巧一、形象化

使聽眾的視覺愉悅,那麼你的觀點就更容易讓聽眾接受。為了使演講效果更好,演講者除了應注意自己的外在形象和手勢語言外,更應該注意的是,演講者要善於將抽象的哲理物化為生動的景象,讓空洞的說教變為鮮明的畫面。

演講語言要做到形象化,運用比喻的方法是最有效的手段。生動、形象的比喻能使聽眾在輕鬆的氛圍中接受演講者所傳達的主題思想。

技巧二、個性化

世界上沒有個性完全相同的兩個人,就如世界上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一樣。演講者應該力求在演講中突出自己的風格,創造出獨特的氛圍。

然而當演講者的個性與演講詞的風格不一致時,演講者的演講是很難打動聽眾的。很多演講,即使主題和內容挑不出毛病,並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算得上是優秀的演講,但就是不能給聽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原因何在呢?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演講者沒有把握住演講的風格,或者演講者的風格與演講內容風格迥異。其實,並不是任何人拿著演講稿上臺一讀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要講出自己的風格。

技巧三、口語化

在演講中不僅要注意語言的形象化和個性化,還要注意演講語言要通俗易懂。要想讓每一句話都深入人心,引起共鳴,就必須要求演講語言的口語化。聽眾是否清晰地接受了演講者的語言,是演講是否成功的先決條件。

但演講者也要注意口語的分寸:首先,儘量使用短句,以保證語意之間有足夠的停頓;其次,儘量使用簡單易懂的詞語,少用生僻詞或專業術語;最後,口語也要講究分寸,儘量不要使用與演講場合或聽眾身份不相符的語言。

要想使演講語言成為一個完整體,就必須同時具備形象化、個性化、口語化這三個條件,因為它們彼此之間存在著必然的聯繫。任何一個演講者如果考慮到了這三個條件,並運用到演講中,那他就具備了一個成功演講家的先決條件。

今天和大家一起揭秘的三大技巧,大家都學會了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