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成身退「後馬雲時代」 阿里重點看什麼?

2018年9月10日,馬雲宣佈一年後將不再擔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在接下來的12個月內,阿里將進入馬雲向逍遙子的過渡時期。

功成身退“後馬雲時代” 阿里重點看什麼?

這也為熱議相當長時間的"馬雲退休"話題劃上了句號,那麼,對於一家商業公司而言,在離開了極具個人魅力的創始人之後,這家公司還能保持穩定的發展軌跡麼?在此,我們也應該考慮進入"後馬雲時代"的阿里在中國互聯網生態中將位於何等位置。

從市值管理看阿里:仍被嚴重低估

我們盤點中國知名互聯網公司的當前市值,見下圖

功成身退“後馬雲時代” 阿里重點看什麼?

如今的阿里其市值大概是百度的5.5倍,京東的10.7倍,是拼多多的20倍,在幾年前我們還大談BAT主導中國互聯網發展,但今天BAT有人掉隊,餘下兩家公司的差距也在放大。

在44家機構對阿里股價所做的預測中,目標均價為232.5元,最高目標價高達295元,以平均目標價計算,其股價還有40%以上的增長幅度。

功成身退“後馬雲時代” 阿里重點看什麼?

圖自騰訊自選股

換言之,如今的阿里仍然是被嚴重低估的。

我們對比中美同類企業,發現亞馬遜市盈率高達154,為阿里的3倍多(阿里當前市盈率為48),即便排除中美文化和市場差異以及最近中美貿易戰帶來的負面影響,兩者之間的差距也不應該如此之大。

從2014年上市至今,美國資本市場對於阿里也有一定時間的接受過程,最初的一年多,股價也經歷了一定波動,對於資本市場而言,要了解不同於亞馬遜的電商企業也需要一定時間。但從2016年年中開始,阿里股價開始企穩走高,最高增長將近3倍。

因此從市值管理角度來看,阿里正處於發展的黃金時間,一方面其模式的成功性已經得到驗證,尤其是在2016年末開始的"新零售"運動的成功,給以行業以強心針;而另一方面,在經過市場檢驗以及馬雲本人的佈道之後,平臺型電商的優勢開始得以被認同,如亞馬遜的自營物流雖然保證了強效率,但也帶來了高成本,在今年第一季度全球物流費用增長了38%,達到61億美金,但阿里做為平臺企業,旗下的菜鳥網絡,在跨境物流以及國內物流資源共享方面的實踐也證明,物流的高效和低成本是可以並行的。

當今,亞馬遜股價處於歷史最高點,機構對阿里也是極為看好,經過四年教育,美國資本市場對阿里給與了更多的理解,這應該是在資本層面,馬雲留給阿里最佳的財富。

從生態看:格局初成,奠定未來增長

在上市之初,阿里對自我的定位仍然偏向於電商企業,這也是資本市場套用亞馬遜來看阿里的主要原因。

經過四年發展,我們發現阿里已經有了兩大變化:

1. 核心零售的範疇被放大,在"新零售"時代,加大了與傳統線下零售實體的融合力度,阿里不再是傳統零售的顛覆者,而是共生賦能人,不僅孵化了盒馬鮮生此類零售新物種,也通過與新華都、銀泰商業、蘇寧雲商、百聯集團、三江購物、聯華超市等線下巨頭的合作,極大延伸了阿里的商業觸角,阿里零售已經自成生態,具有極高的行業壁壘,這是阿里核心零售業務未來的基本增長點;

2. 從集團業務的多樣性來看,阿里雲、螞蟻金服、菜鳥網絡、大文娛都等新興業務已經在緊鑼密鼓佈局中,在互聯網女皇麗·米克爾發佈的第23份"2018互聯網趨勢報告"中,螞蟻金服已經緊隨阿里和騰訊,成為中國第三大互聯網公司,阿里雲也超越了IBM,成為全球第四大雲計算提供商,菜鳥網絡的模式無論出海還是在國內都已經被證實,且已經開始向最後3公里的本地生活配送邁進。

從基本面看,新興業務與核心零售正在形成互補共發展的局面,如菜鳥網絡的本地配送對新零售門店發貨的推動力,從技術上將門店變為前置倉,大文娛對大數據的豐富度以及放大了內容電商的增長空間等等,在今年88會員日中,大文娛內容又豐富了阿里會員的權益,使阿里會員具有類Prim(亞馬遜付費會員)但又不同於Prim的先進性。

所謂生態乃是業務之間呈網狀化結構,應該是有機的統一體,具有增量空間和協調效應兩大優勢,阿里從單一的電商企業變為商業帝國,如今,根基已成,建設在進行。

從國際化看:中國互聯網企業出海一枝獨秀

2014年,馬雲就將"國際化"定為阿里的重要戰略之一,彼時,相當部分輿論(包括我本人)仍然將國際化粗淺地認為是跨境電商的發展,時至今日再看阿里國際化,發現已經是體系和系統化的出海。

我們在近兩個月分別前往了俄羅斯和東南亞國家進行考察,能夠真切感知到阿里國際業務的豐富度和成長性。

從業務類型看,阿里國際化主要由:

1. 零售部分,包括在東南亞以及俄羅斯火爆的速賣通以及投資的本地電商企業,如Lazada一直位於泰國電商App下載榜首位置,在印度、馬來西亞為代表的新興國家也處於絕對領先優勢,今年5月阿里還收購了巴基斯坦電商企業Dara,投資本地化企業,加之阿里的物流以及互聯網技術的賦能,帶動新興國家的電商氛圍,是阿里電商投資的主要邏輯。

"幫助小企業做生意,幫助年輕人就業,拉動當地經濟",這是吸引許多國家元首與馬雲會面的主要因素

如我們與泰國當地居民聊天時,發現其對Lazada的重要認可來自:跨境電商物流的高效。

2. 生態領域的本土化式出海

在國內企業互聯網企業中,阿里是出海成功的佼佼者,究其原因在於將"賦能本地"這一理念發揮到極致,如在泰國阿里投資的TrueMoney成為當地第一移動支付產品,印度的Paytm也打敗了谷歌、Facebook等強勁對手。

尋找當地的潛力企業,通過技術以及資源互補,快速推動市場,並佔領有限位置,這是阿里出海的主要路徑,在此其中兼顧了增速和文化差異兩大制約因素。

功成身退“後馬雲時代” 阿里重點看什麼?

我們可以將阿里出海與騰訊模式做個對比,後者雖然在東南亞通過投資Garena快速收割遊戲市場,但其社交重要產品微信出海成績卻寥寥,在東南亞地區全線敗給了LiNE、WhatsApp等對手。可以總結,中國企業出海必須克服:1.文化的自大,包括過分驕傲自己的用戶體驗以及產品思維接下來都可能充滿侷限性,如微信在東南亞的潰敗原因在於當地人覺得"無趣";2.本土化運營思維的欠缺,LINE在東南亞有其品牌衍生店,微信並未有太大作為。

當前出海的模式已經被證實,東南亞為代表的新興市場的潛力在阿里未來營收中將不斷放大。

馬雲辭任董事局主席,繼續從事其所鍾愛的教育和公益事業,但對於阿里這艘巨輪,正在沿著馬雲定下的航線乘風破浪,快速推進。

這也是馬雲留給阿里最大的一筆財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