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你是不是应该更包容点?

石家庄,你是不是应该更包容点?

昨天去槐中路,在尖岭小区底商,有一家炸酱面馆,小店不大,每天也能卖出100多碗,手擀面,很劲道,多是回头客。石家庄是移民城市,很多早期帮石家庄建设的外地人,就留了下来,成了庄里人。

不管时间过去多久,身在何处,还是忘不了家乡的味道,忘不了家乡那一口。即便腿脚不方便,过段时间也要来吃碗面,解解乡愁。台阶太高,轮椅上不去,就和老板商量能不能在外面摆上一张桌子,老板开始怎么也不答应,说是城管吃饭点就会来检查。

石家庄,你是不是应该更包容点?

旁边几个食客也帮着说情,答应如果城管来查,大家一起帮忙劝说。老人家也答应快点吃,吃完就走。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才在我们的城市中、一条不起眼的街道上、在不影响任何交通的情况下,放下了这张餐桌。

城市管理我们是赞成的,但要管成这样,没有了一点人情味,那就另当别论了。城市是做什么用的,是让老百姓开心工作和生活的,既然是为老百姓服务,那就应该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

我们总说我们的城市是包容的,那就应该能放下这张餐桌。石家庄又是移民城市,我们就该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我们甚至可以在外地人聚集的地区,按照他们的生命习惯,去规划商业配套设施,真的没必要都搞成一个模样。

比如棉纺宿舍,很多都是天津人,天津人爱吃是出了名的,石家庄人吃鱼也多是受他们的影响。天津人也爱聊,也爱热闹,那就按照他们的习惯规划就好,城管的管理也别千篇一律了。

石家庄,你是不是应该更包容点?

广安大街西边的棉二宿舍就有一家天津人开的早餐店,只卖早餐,主打就是天津人再熟悉不过的锅巴菜。虽然环境有些简陋,但还是挡不住吃客的味蕾,毕竟这是家乡的味道。作为城市管理者,应该大力扶持这种市井文化才是正道。

再有体育南大街的核四院是由湖南衡阳整体搬迁过来的,湖南人居多。他们的生活习惯肯定与我们北方人还是有区别的,由于我们管理上的任性,也把湖南人改造成庄里人了。有这么多湖南人在的地方,我们竟然找不到地道的湖南餐馆、湖南小吃,总是一种遗憾。

石家庄,你是不是应该更包容点?

这本来是我们多么宝贵的市井文化资源,我们本来可以包容北京人、上海人、天津人、湖南人....的市井文化,使我们城市更具大都市的色彩,只可惜,我们却因为我们的无知,丧失了这样的机缘。

我们想想,如果上海没有了弄堂,还是上海吗?如果北京没有了胡同,还是北京吗?如果我们石家庄只留下我们自己的城中村的市井文化,那我们可就永远就是庄了!

那年去香港,客户请我们吃最当地的大排档,严格来说,还算不上大排档。在小巷深处,路边,方桌方凳,当地的海鲜小炒,当地的啤酒,虽然洗手间不好找,但却是记忆最深刻的。

市井文化才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才是最有生命力的,要让我们的城市鲜活起来,我们必须放弃那种虚伪的高大上,而是珍惜我们实实在在的市井文化氛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