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研發挫折罕見曝光:首次飛彈打靶失敗,女總師淚流滿面

7月9日出版的《中國國防報》以整版篇幅對殲-20隱身戰機設計製造團隊進行了報道,其中罕見披露殲-20首次發射空空導彈實彈打靶時遭遇失敗的細節。這篇報道的信息量相當不小,算是官方渠道對我國首款四代隱身戰機研發過程的一次詳細介紹。從報道可以看出,殲-20研發團隊不但有“職工天天泡‘酒吧’(久趴),幹部天天進‘夜總會’(夜間總開會)”的艱辛,也有導彈錯失靶機的挫折,更有殲-20成功首飛時“彷彿一股強大的電流瞬間擊中每一根神經”的狂喜!

殲20研發挫折罕見曝光:首次導彈打靶失敗,女總師淚流滿面

殲-20自2011年1月成功首飛之後,僅從研發進度來看是比較迅速和順利的。

  • 首架技術驗證機2001號機首飛後僅1年4個月,2002號驗證機就成功首飛;
  • 3年之後,首架原型機2011號機首飛成功;
  • 5年之後,兩架殲-20在中國(珠海)航展上首次公開亮相;
  • 在那之後一個月左右,殲-20就試點裝備了空軍試訓基地。

相比之下世界上首款四代隱身戰機F-22,在首飛8年後才試點裝備部隊。

殲20研發挫折罕見曝光:首次導彈打靶失敗,女總師淚流滿面

殲-20首次亮相時,也與另一個“20”運-20首次同框

《中國國防報》此次的文章還專門提到了殲-20戰機任務系統的主管女總師王陽。所謂“任務系統”,也就是航電武器系統,等於殲-20戰機的“大腦”。王陽帶領靶試團隊開赴試飛場,首次進行殲-20空空導彈實彈攻擊靶機時,意外發生了:

當地面指揮中心向空中飛行員下達發射導彈指令後,所有人都一動不動盯著導彈的飛行軌跡。然而,導彈最終並沒有與靶機相逢。

文章稱“這是讓現場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殘酷現實,不少人流下眼淚。作為靶試負責人,王陽也不例外。”

殲20研發挫折罕見曝光:首次導彈打靶失敗,女總師淚流滿面

殲-20技術驗證機2002號機

後經過2個多小時排查,王陽團隊定位了故障原因

  • 靶試時,正好遇上某成品一個極小概率故障,導致失敗。

問題不是出在殲-20配套的空空導彈身上,而是出在“任務系統”的某個部件上。通過團隊堅持不懈的努力攻關,後續靶試彈無虛發。

這說明全新戰機的研發風險確實較大,攻關解決問題的態度也必須非常嚴謹。資料顯示,我國首款三代戰機殲-10的新技術應用比重超過60%,而殲-20新技術佔比還要遠遠超過這個比例,甚至很多新技術幾乎要從概念起步。要知道國外研究一款新戰機,新技術佔比一般不會超過50%!

殲20研發挫折罕見曝光:首次導彈打靶失敗,女總師淚流滿面

網友製作的殲-20地面武器掛載試驗PS圖

就航電武器任務系統而言,公開資料顯示,殲-20應用了國產新一代綜合航電技術,能實現系統與機載武器的完美無縫交聯,並精準擊中目標。任務系統還應用了智能語音、虛擬與實景顯示、數字化三維衛星圖等技術,並能與飛控、動力系統交聯。一次性應用這麼多新技術,而且很多還是第一次研發和工程應用,也難怪在殲-20早期試飛試驗過程中會出現問題。

現在殲-20已經成為一款成熟可靠的隱身戰機,設計團隊也開始將重心轉向後續機型的改進升級。在殲-20加入空軍作戰部隊之後,批量生產、批量裝備部隊的步伐也在加快。公開報道顯示,成飛為提高殲-20戰機產能而建造的新廠房、新生產線將很快投入使用。到了明年,預計我們就會看到更多殲-20戰機加入空軍一線部隊。

要知道之前殲-20可是與3.5代機殲-10C擠在老廠房裡生產,就算已經成熟可靠了,產能也不可能提高多少。

殲20研發挫折罕見曝光:首次導彈打靶失敗,女總師淚流滿面

殲-20仍在不斷出現新的原型試驗機

當殲-20隱身戰機徹底擺脫試裝試用身份,進入一線作戰部隊,比如“王海大隊”所在的空軍蘇-30MKK勁旅這樣的部隊時,我國東部海上方向的空中安全態勢肯定會得到根本性改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