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式太極拳術語的「一合即發」竟含有如此奧妙?

太極拳術語有“棚、捋、擠、按”和“採、冽、肘、靠”八法。如果將此八法用大架小架來分類:“棚、捋、擠、按”雙手都伸在前面有相合意思,分開也像合在一起,應屬大架;“採、冽、肘、靠”雙手總是左右分展,應屬小架。

陳式太極拳術語的“一合即發”竟含有如此奧妙?

太極拳推手遊戲中有個神秘的現象,即:兩人用“棚、捋、擠、按”大架相交時,會搭成兩人共有心理依託的“橋”。如果雙方都用大架式樣,在“橋”上都用雙手拇指合一的手臂,你來我往的玩,興趣鴦然。如果有人暗中驟變成小架,下面突然髖變內旋,腰腿三關節摺疊,上面肩外旋,即變成“採、冽、肘、靠”式樣。因腰腿摺疊屈旋,人像坍塌,另一人會一空,會自覺放棄已搭成的“橋”。“橋”剛搭成又自己拆掉,即成無依託之物,像站在懸崖之上。此時驟變小架的人,上與對手脫開,下旋入地,佔盡先機,輕輕一推,推得另一人雙腳發跳。

太極拳推手遊戲,兩人相交,與對手必定構成有心理依託的“橋”。大家都有依託,覺得舒服。如果爭勝負,就是誰能把“橋”拆掉。

太極拳推手遊戲的優劣和成敗,與搭“橋”拆“橋”技術密切相關。

陳式太極拳術語“一合即發”,含有搭“橋”拆“橋”術。

一合。陳式太極拳的“合”,取:頭頂足沉兩極之下,雙手前伸相合之義。

陳式太極拳術語的“一合即發”竟含有如此奧妙?

此時肩內旋而合,合而可屈,屈可反彈,就有主動與人搭“橋”的意思。

陳式太極拳推手遊戲姿勢,是胸腹“斂”+腰腿“張”,用大架平衡姿勢。

陳式大架,下面襠胯撐開成圓襠,髖關節屈而外旋,尾閭上翹,下肢張大,走督脈。督脈從背上頭,使上身背伸張,又轉任脈前胸下沉,手臂前伸,上身就屈斂,肩關節必內旋。用大架雙手“合”的姿勢同人推手,安全。因為:在頭頂足沉兩極之下,下身伸張成大架子,有“勢力範圍”。上身屈斂一合,雙手成金剛圈,可抗大力。

上陣推手,主動用大架平衡與人搭“橋”,十分安全。雙手拇指像連在一起“合”成金剛圈,與人對陣,因合而可屈,屈可反彈。因此,手臂一定“伸中有屈”如棉裡裹鐵,心中就不怕了。這時手臂對外界環境感知特別靈敏,術語稱“聽勁”。用“伸中有屈”之臂同人搭“橋”,有力來犯,反映靈敏,變招快。

陳式太極拳術語的“一合即發”竟含有如此奧妙?

即發。“發”,在拆“橋”之後。

上身雙拇指像連在一起伸出,肩內旋,雙手伸而成“金剛圈”,手臂“伸中有屈”;下身開胯圓襠,髖關節屈而外旋。全身由此得大架平衡。此時同對手相交,是與人“搭橋”。再用“棚、捋、擠、按”與人玩,自己穩定。別人有拙力,大架暗中驟變小架,上身食指對天一指,肩即外旋,手臂展開,下身髖屈而內旋,變小架。因小架下旋,另一人像要坍塌,會自覺把“橋”拆掉,像站在懸崖之上。

對手自覺自願拆“橋”,像站在懸崖之上,是絕技,是太極拳的特色。俗稱撤掉柺杖。大架“棚、捋、擠、按”是求穩,突變小架“採、冽、肘、靠”是取險。兩種式樣交叉使用,就是不斷撤掉柺杖。此時別人失平衡,如立在懸崖之上。我若用肩髖一致外旋,或一致內旋,發放功力,就完美完成“一合即發”。

陳式太極拳術語的“一合即發”竟含有如此奧妙?

這句“一合即發”術語,如果把中間搭“橋”拆“橋”術加進去,陳式“一合即發”的過程和威力就清楚了。陳式三式連環打人法,幹得真漂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