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又爱又怕的美食——“昆虫宴”

让人又爱又怕的美食——“昆虫宴”

12

千奇百怪昆虫宴

让人又爱又怕的美食——“昆虫宴”

在美丽的“花腰傣之乡”漠沙镇有着各具特色的美食,而其中有一种美食,想要吃它,不仅要来对时机,还需要有巨大的勇气,今天我们就带大家一起来见识一下这道让人又爱又怕的美食——“昆虫宴”。

在中华民族的饮食文化中,吃昆虫的历史大概可追溯到3000多年前,北魏《齐民要术》中就有以蝉为菜的记载;在《周礼天官》中载有民间将昆虫加工成食品制成酱,供周朝帝王祭祀和食用;《礼记》有秦汉以前帝王贵族宴会用蝉和蜂做佳肴的记载,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中共记载了食用和药用昆虫76种。而食用昆虫延续至今,各地已形成了不同的风俗习惯,新平县漠沙镇因地处哀牢山东麓,红河中上游,气候温暖湿润,植被茂盛,昆虫资源甚为丰富,油炸昆虫、油炸知了、蚂蚁蛋、水蜈蚣等等这些都是傣家餐桌上不可多得的美食。

让人又爱又怕的美食——“昆虫宴”

在漠沙这个花腰傣聚居地,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一动就是肉,一绿就是菜。”在这里,人们看似千奇百怪甚至有些瘆人的昆虫,大多可以摇身一变成为餐桌上的美味大餐。有的据说有益身体健康,有的则是口感颇佳。

-

-

让人又爱又怕的美食——“昆虫宴”

油炸荔枝蝽

  • 荔枝蝽又称“臭屁虫”,生长于荔枝树上,拿来后用沸水漤过,去翅油炸,其味香脆可口。荔枝蝽含有脂肪、蛋白质和甲壳质,脂肪中含有硬脂酸、棕榈酸和油酸,其排放尿的臭味源于醛和酮,荔枝蝽在中药中,有理气止痛、温中壮阳之功效,可治脘痛痞闷、脾肾亏虚、腰膝酸痛等,其食疗保健功效与之咸同。

  • 关于“荔枝春”,傣乡有这样一个典故,说这“荔枝春”是一个做了坏事的女人所变,由于她不忠不孝还欺骗丈夫,于是她变成了荔枝树上让人讨厌的臭屁虫。而傣家吃臭屁虫就是告诫人们,别忘了忠孝和爱心。

让人又爱又怕的美食——“昆虫宴”

油炸知了

  • 在漠沙,仲夏时节,鸣蝉(知了)叫声就不绝于耳。此时,人们会在树下依其叫声找寻,并用网罩捕获。丰收而归后,在家中会将知了挨个摘除翅膀和脚,其后用沸水一漤,将漤好的知了倒入油锅,随着锅中清脆的“嗞嗞”声散发出一股浓郁的香气,待知了炸至金黄便可出锅。炸好的知了一个个油润光亮,加以辣椒粉或其他调味料便可装盘上桌。

  • 吃油炸知了,眼看多余动筷。看着其貌不扬的外形实在难以下口,但又抵挡不住那种未知的诱惑,夹一个送入口中,在咀嚼之后唇齿留香,此后,便会不自然地将筷子伸向盘中,以饱口福。

  • 知了为蝉科昆虫黑蚱,入中药和民族药,有清热等功效,常用于治疗小儿惊风、夜啼等,食后有极好的安神作用。

让人又爱又怕的美食——“昆虫宴”

油炸竹虫

  • 竹虫顾名思义就是长在竹子里面的虫子,长约2厘米,两头呈锥形,身体为乳白色,富含蛋白质、脂肪、钙、磷、铁等,经过油炸后,酥脆爽口,干香味美,佐酒最佳。

  • 花腰傣人视竹虫为珍肴,常用来待贵客。

让人又爱又怕的美食——“昆虫宴”

蚂蚁蛋韭菜汤

  • 蚂蚁蛋其实就是蚂蚁的卵,其富含蚁酸、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等,可治风湿痛、高血压等病症,是一道药膳。当地人习惯将盐炒黄后放入油加水烧开,倒入韭菜稍煮后放入蚂蚁蛋再煮至沸腾约10分钟即可食用。汤汁甘美清甜,极其开胃。

  • 说起这道菜,漠沙镇有这样一个故事。相传,某年盛夏的一天,一位老人到田里劳作时,突感头晕目眩体力不支。老者随手从身旁抔了个蚂蚁窝回家煮韭菜,吃后便觉浑身舒畅,乏力不适之感也全部消失。从此,蚂蚁蛋煮韭菜就这样诞生了。

  • 蚂蚁蛋的吃法并不仅仅如此。据了解,蚂蚁蛋可和新平腌菜、辣椒面、薄荷、葱等制作凉拌菜肴,也可佐以青刺尖酸菜制作成风味独特的菜式。其中,青刺尖煮黄蚂蚁蛋不但是山珍,也是当地民族待客上品。

我们来看看昆虫宴上其他的美食

让人又爱又怕的美食——“昆虫宴”让人又爱又怕的美食——“昆虫宴”
让人又爱又怕的美食——“昆虫宴”让人又爱又怕的美食——“昆虫宴”
让人又爱又怕的美食——“昆虫宴”

昆虫宴吃起来或香脆爽口,或味美甘甜,昆虫宴做起来也比较简单,然而抓昆虫就没有那么容易了,比如抓荔枝蝽、抓蜂蛹、捉蚂蚁蛋,这些都需要技巧,如果不小心,可能会被蜂、蚂蚁蛰伤,被荔枝蝽的尿烧伤皮肤,若溅到眼睛里严重者可致瞎,因此准备一桌昆虫宴实属不易,且物以稀为贵,有的时候即使你走过漫山遍野也不一定会找到一个蜂巢或者一窝蚂蚁,抓昆虫需要耗费很多的功夫,所以傣家人为你备下的一桌昆虫宴,既是他们的心意,也是我们的幸运,我们不妨鼓起勇气来尝一尝这既美味又健康还饱含情义的花腰傣美食,说不定你尝过一次就会爱上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