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孙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五

乌孙古道北衔准噶尔盆地,南控塔里木绿洲,是贯通天山南北的咽喉,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都要争夺这块宝地。公元前的汉武帝为了与乌孙结好而对抗匈奴;隋唐时期西突厥控制天山统治塔里木盆地;唐代西征突厥及与突骑施的交好等,都是通过乌孙古道来实现的。

乌孙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五

原来生活在河西走廊的乌孙族,由于匈奴族的诱逼西迁,沿着一条鲜为人知的通道进入天山腹地的伊犁河谷,赶走了同样因为匈奴驱逐而迁移到这里的大月氐人,从此在这块肥沃的河谷草原上繁衍生息,人畜兴旺,成为当时西域三十六国中最大的国家――乌孙国。据有关文献记载,当年乌孙人西迁所走的通道就是这条道路。

乌孙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五

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时期,有一群游牧民族强势占据了水草丰茂的 伊犁 河谷,控制了西 天山 北麓,建立了一个乌孙国政权。乌孙国人被誉为哈萨克族的祖先,其领土也奠定了如今哈萨克民族的分布范围。

当时的 天山 南麓,是另一大政权,龟兹国。 天山 艰险,但智慧的先民还是寻找出几条穿越 天山 的道路,供两麓的人们进行简单的贸易,在 天山 深处的低谷开拓新的牧场。这几条路后来作为西汉使节与军队绕过匈奴到达乌孙国的必经之路,因此被称为 乌孙古道 。

乌孙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五

广义上的 乌孙古道 有三条,其 中东 线已经被修建成第一条横贯 天山 的公路—— 独库公路 。

西线从 伊犁 昭苏 到 阿克苏 温宿 ,因为途经夏特,所以更通常被称为 夏特古道 。

而中线就是如今正牌的 乌孙古道 ,北起 特克斯 县的琼库什台牧业村,或温泉线,南出 拜城 县黑英山。

在公元5世纪乌孙国灭亡之后,这条古道就基本很少有人全程穿越了,相当于沉寂了一千多年,最近因为徒步探险的驴友,才得以重回大家的视线。最早徒步走通这条路的人叫安少华,也叫“安行者”,2006年探路 乌孙古道 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现在的包扎墩 乌孙古道 大概就是按照他那条线路走的。从琼库什台牧业村出发,翻越3660米的包扎墩达坂,来到 科克 苏河边,利用溜索过河,水小时也可以骑马,如果不溜索,可以沿 科克 苏河逆流走12公里过一座木桥,但之后要再翻越两个3400米的达坂。过河之后向南进入阿克布拉克河谷,逆流而上就来到天堂湖,海拔3000米。绕过天堂湖之后需翻越海拔3800米的阿克布拉克达坂,下达坂进入博孜克日格峡谷,蜿蜒40多公里,过河40余次之后,到达徒步终点黑英山口。

乌孙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五

乌孙古国原来面积很大,现新疆伊宁市及附近的昭苏,巩留,新源,特克斯,尼勒克几个县是乌孙古国的一部分,绝大部分被沙皇俄国侵占。龟兹古国是现新疆库车,拜城一带。所说的乌孙古道是指乌孙国到龟兹国穿越天山南北的古道,有很多条,现在的217国道(独库公路)就是当时通行人数最多的一条乌孙古道。

乌孙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五

乌孙古道北衔准噶尔盆地,南控塔里木绿洲,是贯通天山南北的咽喉,历史上许多游牧民族都要争夺这块宝地。公元前的汉武帝为了与乌孙结好而对抗匈奴;隋唐时期西突厥控制天山统治塔里木盆地;唐代西征突厥及与突骑施的交好等,都是通过乌孙古道来实现的。

乌孙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五

1945年三区革命军从穹库什台出发,经阿克布拉克达坂,到达拜城的黑英山,也就是包扎墩乌孙古道,以此为基地,转向西攻下了拜城。而在继续向西攻打阿克苏的战斗中,遭遇顽强抵抗和反击,最后夺取了夏特古道南口,经夏特古道返回伊犁。

乌孙古道经考证有几条,包括夏特古道也称作乌孙古道。为了有所区别,此次探路叫做“包扎墩乌孙古道”。包扎墩是蒙古语,汉语的意思是“冬窝子”。因此次穿越的线路要翻越3660米的包扎墩达坂,还要经过包扎墩乌孙古城,故这条古道称作“包扎墩乌孙古道”。

乌孙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五

乌孙古道,是汉代西域乌孙国南通龟兹国的交通要道,是贯通天山南北的咽喉。汉武帝为了与乌孙结好而对抗匈奴、隋唐时期西突厥控制天山统治塔里木盆地、唐代西征突厥及与突骑施的交好等等,都是通过乌孙古道来实现的。在汉代,乌孙国使臣就是由伊犁河谷南下翻越天山,从这里经龟兹国而去汉朝的,这里也是古代匈奴势力出入的要道,可谓兵家必争之地。汉武帝统一西域后,出于同乌孙国和好、威服匈奴的考虑,在此路建关设卡,修筑戍堡、烽燧。

今天,沿途尚存有许多戍堡、烽燧和关隘遗迹,如在博孜克尔格出沟处河谷两侧的崖壁上,存有东汉永寿四年(公元158年)龟兹左将军“刘平国治关亭颂”汉文隶书刻石、博孜克尔格古营盘、碉堡遗址。

此道汉代起至清、民国时均有通行,清政府平息大小和卓叛乱时还曾利用过。

上世纪40年代,伊犁民族革命军(三区革命)沿此路一周到达拜城的黑英山,奇袭攻下拜城县,并继续向西威胁阿克苏。后遭遇了当时国民党军队的顽强抵抗和反击,兵败后又夺取了夏特古道南口,经夏特古道返回伊犁。

这条古道至今仍然在使用,它是一条积淀了几千年历史和文化的路,是一条能给你讲故事的千年古道.......

乌孙古道——八十一条古道之第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