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鐵旅遊千億元市場開啓 四股或立於風口

高鐵旅遊千億元市場開啟

9月23日,廣深港高鐵香港段將正式通車,全國高鐵版圖再次擴容。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我國高鐵總里程已達2.5萬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到2020年,高鐵網將覆蓋80%以上的大城市。據預測,由此應運而生的“高鐵遊”到2020年市場規模將超過1000億元,成為旅遊 行業的“新藍海”。攜程聯合創始人、執行董事會主席梁建章預計,未來高鐵旅遊將佔國內旅遊的20%。

中國中鐵:基建龍頭,縱深一體強主業,相關多元創增量

中國中鐵 601390

研究機構:國信證券 分析師:周松 撰寫日期:2018-09-18

基建龍頭,技術雄厚資質全

公司是全球最大的工程承包商之一,擁有多項工程領域的最高資質,主營業務是鐵路、公路、市政等基建工程,基建訂單居於建築央企榜首,並在鐵路施工、橋樑隧道等領域享有技術優勢。公司2017年完成營收6899億元,同比增長7.9%;實現淨利潤161億元,同比增長28.4%。2018年上半年業績穩中向好,營收和淨利潤分別同比增長10%和24%。主營業務基建佔總營收約86%。第一大股東為中國鐵路工程集團有限公司,持股54.39%,實控人為國資委。

基建投資迎來拐點,補短板將成為重點

2018年1-7月,受降槓桿、PPP清庫等影響,基建投資增速下滑至5.7%。7月以來,政策轉向寬鬆,未來在專項債加速落地、鄉村振興戰略、規範PPP項目正常發展等推動下,基建投資增速有望企穩回升,預計全年增速在10%以上。補短板將成重點,區域上主要在中西部地區,結構上主要是交通和生態環保。交通扶貧進入攻堅期,公路投資有望持續景氣,鐵路投資有望回升。

主營業務穩健,多元業務全面發展

公司主業基建建設業務結構優化,2018年上半年,盈利能力強的公路、市政業務分別增長8.8%和16%,佔比分別達到14.7%和50.5%;勘察設計和工業製造受主業的推動,分別增長11.8%和2.1%。多元業務全面發力,房地產去庫存明顯,銷售額大增54%;資源板塊受益於金屬價格高位,營收增長31%,毛利率高達46%;投融資及金融服務盈利能力強,毛利率分別為55%和88%。

訂單充沛保障業績增長,盈利改善助推估值回升

2018年上半年新簽訂單額6347億,同比增長13%,近三年CAGR達18.54%;在手訂單餘額接近2.77萬億,營收保障比超3.7倍。其中海外新簽訂單逆勢增長6%,公路、市政近三年CAGR分別達53%和29%。投融資業務佔比提升、資源價格景氣均能改善公司盈利能力,債轉股完成,當前低估值有望回升。

盈利預測及建議

預計公司18-20年EPS為0.84/0.95/1.08元,對應PE分別為8.6/7.5/6.7倍,給予“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應收賬款壞賬,基建投資放緩,投融資項目不及預期等。

中鐵工業:一季度業績增長19%,在手訂單充足保障業績持續向上

中鐵工業 600528

研究機構:中泰證券 分析師:王華君 撰寫日期:2018-05-07

2018Q1業績同比增長19%,47億預收款項彰顯在手訂單充足

公司2018Q1實現營業收入39.87億元,同比增長16.33%;實現歸母淨利潤3.29億元,同比增長17.91%;三費費率8.69%,同比下降1.12pct;公司截至報告期末預收款項高達47.03億元,彰顯在手訂單充足。

2017年業績同比增長35%略超預期;訂單增長24%保障業績持續向上

公司2017年實現收入158.9億元,歸母淨利潤13.4億元。累計新籤合同額250.4億元,同比增長23.7%,保障業績持續向上。

2018年經營計劃:公司預計實現新籤合同額300億元,同比增長20%;營業總收入170億元,營業成本135億元。

進軍新制式軌交車輛,完善中國中鐵全產業鏈

公司與天晟新材合資設立中鐵軌道交通裝備有限公司,開展單軌、磁懸浮等新型車輛的研發製造。中鐵工業從事新型軌道交通車輛業務,將充分發揮自身和中國中鐵其他單位的全產業鏈優勢,為客戶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

盾構機:地下管廊、鐵路山嶺隧道等新興市場逐步開啟

近期多個省市出臺地下管廊“十三五”規劃:廣州2017年6月規劃2020年前建成250公里地下綜合管廊;2017年11月北京市《關於加強城市地下綜合管廊建設管理的實施意見》,到2020年將建成綜合管廊150至200公里。

公司連續獲得控股股東中國中鐵、戰略投資人中原股權控股增持:

公司股東中原股權控股於2018年3月1日增持公司股份87.8萬股,並計劃增持金額不低於2,000萬元且不高於10億元。控股股東中國中鐵於計劃自2018年2月28日起6個月內,累計增持不低於公司總股本0.5%,不超過2%的股份。

董監高增持公司股份:2017年12月19日公司董事長易鐵軍、總經理李建斌等9名董監高人員增持公司股份,合計增持21.47萬股。

投資建議:低估值軌交裝備,進軍新型軌交車輛全產業鏈打開市值空間!

預計2018-2020年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6.1、19.1、22.0億元,對應PE為16、13、12倍。公司為低估值、高端軌交裝備龍頭央企,新增訂單充足保障業績增長,進軍新型軌交車輛新增長點,打開市值空間,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地鐵建設低於預期,地下管廊低於預期,新型軌交車輛低於預期。

中國鐵建:業績亮眼訂單充沛,有望受益於基建補短板

中國鐵建 601186

研究機構:國信證券 分析師:周松 撰寫日期:2018-09-05

主業穩健,海外訂單高增長

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089.81億,同比增長6.9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80.09億,同比增長22.78%,業績略超預期。主營業務工程承包增長穩健,完成營收2671.85億,同比增長5.78%,佔總營收比重為86.47%;房地產、勘察設計、工業製造等其他業務收入佔比在逐步提升,業務結構進一步優化。公司新簽訂單6090.29億,同比增長10.39%,其中海外業務新簽訂單688.51 億元,同比增長52.74%。目前公司在手的未完成合同達26132.05 億,是2017年營業收入的3.84倍,訂單充足業績有保障。

淨利率提升,負債水平持續改善

公司2018年上半年毛利率為9.70%,同比提升0.86pct;淨利率為2.88%,同比提升0.49pct。毛利率提升主要是因為毛利率較高的設計、房地產等業務佔比上升。期間費用率下降1.42pct至3.88%,其中管理費用率下降1.64pct至2.56%,財務費用率上升0.22pct至0.68%;銷售費用率為0.64%,與去年同期持平。資產負債率為77.76%,相對年初下降0.5pct;速動比率為0.93倍,相比年初提升30.99%。公司通過降槓桿清存貨,有效提升了償債能力。 淨利潤增長提速

公司去年Q3、Q4和今年Q1、Q2分別完成營收1714.24億、2205.97億、1316.49億、1773.32億,分別同比增長9.08%、7.38%、6.97%、6.89%;實現淨利潤40.06億、55.28億、34.22億、45.87億,分別同比增長21.34%、13.37%、18.86%和25.87%。Q2淨利潤增長有所提速。

可續期公司債順利發行,基建巨頭受益基建補短板

公司上半年成功發行了三期可續期公司債券,總共募集資金70億元,目前2016年獲批的該項債券額度已經全部發行完畢。近期國常會和中央政治局會議定調基建補短板後,貨幣政策逐漸寬鬆,融資環境有望改善,公司將直接受益基建補短板下的投資回暖和流動性釋放,預計未來訂單和業績將會持續回升。

盈利預測與投資建議:預計公司18-20年EPS為1.37/1.53/1.65元,對應PE分別為7.6/6.8/6.3倍。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應收賬款壞賬,基建投資增速放緩等。

隧道股份:經營穩健技術領先,有望受益基建補短板

隧道股份 600820

研究機構:西南證券 分析師:顏陽春 撰寫日期:2018-08-27

事件:公司發佈2018年中期報告。2018年H1實現營業收入140.8億元,同比增長17.34%,歸母淨利潤8.38億元,同比增長9.79%,EPS為0.27元。

業績穩健增長,新增訂單充沛:公司Q1、Q2營業收入分別為58.7億元、82.1億元,同比增長11.0%和22.4%,歸母公司淨利潤3.88億元、4.50億元,同比增長9.8%和9.8%。上半年主要由施工主業、設計業務和機械製造業務提供主要業績增量,其中施工業收入126.1億元,同比增長18.15%;設計業務收入7.2億元,同比增長23.54%;機械製造業收入3.2億元,同比增長68.91%。公司上半年訂單保持平穩增長,新簽訂單金額244.9億元,同比增長4.84%,其中道路工程訂單同比增長27.95%,房產工程訂單同比增長86.52%。

精細化管理降費率,毛利率持續改善:公司在18年上半年堅持精細化管理,降低期間費用率成效顯現。2018H1期間費用率為9.0%,同比降低1.3個百分點,其中銷售費用率0.1%;管理費用率7.5%,雖然工薪及研發加大投入但費用率同比減少0.7個百分點;財務費用率1.4%,同比減少0.6個百分點,主要是因為利息支出減少。公司2018H1毛利率12.7%,同比增加0.5個百分點,主要因為設計業務毛利率大增16.78個百分點,達到30.46%,施工業務毛利率增加0.15個百分點,提升整體毛利率水平。淨利率6.0%,同比降低0.4個百分點。2018H1公司經營現金流淨流出27.9億元,同比大幅增加14倍,主要是因為支付工程款大增。投資現金流淨流出27.9億,同比增加102.3%,主要是因為①上期內大量PPP、BOT項目結束回購,導致收到的投資現金流減少;②本期內PPP項目投資增加。

技術領先,基建補短板有望受益:報告期內公司承接的武漢三陽路隧道工程雙線貫通(是目前國內最大直徑盾構法隧道),上海諸光路通道工程貫通(國內首次使用盾構法雙層隧道內部結構施工全預製拼裝工藝),公司作為隧道工程的領軍企業,在地下工程領域持續保持較強競爭優勢。此外,中西部地區是本輪基建補短板重點,其山地多、地形較為複雜,對施工技術要求較高,公司具有明顯的技術優勢、在全國大直徑隧道市場的佔有率達60%,有望受益此輪基建補短板。

盈利預測與評級:預計公司2018-2020年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複合增長率為10.54%和8.72%,參考可比公司估值,給予公司18年10倍PE,首次覆蓋給予“增持”評級。

風險提示:業務拓展不達預期風險,應收款及現金流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