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 如何預防四種疾病?提升寶寶抵抗力

立秋雖剛過一個月,偶爾氣溫還是高,但是別忘記,真正在秋天的時候,媽媽不能鬆懈照料寶寶,可以說要提前做好準備。秋季感冒、腹瀉、支氣管炎、鼻炎很容易纏上寶寶。


秋後寶寶抵抗力低 預防4種常見疾病


一號疾病:秋季感冒

一號疾病:秋季感冒

秋季是流感病毒多發季節,寶寶身體抵抗力低下,很容易被流感病菌侵襲。有些小寶寶,入秋後就經常感冒發熱、咳嗽氣喘,而且病情反反覆覆。進入秋季,父母還是要從增強寶寶的體質著手,增加他的抗病能力,減少發病次數。


二號疾病:秋季腹瀉

二號疾病:秋季腹瀉

立秋之後至12月,是嬰幼兒發生腹瀉的高發時段。由於嬰幼兒局部免疫力和消化系統發育未完全成熟,所有很容易感染輪狀病毒而發生腹瀉。發病時,大多數寶寶會出現一些類似感冒等呼吸道感染的症狀,比如流鼻涕、發熱等,其中一些寶寶還伴有嘔吐症狀。寶寶腹瀉時,大便像水或蛋花湯一樣,大多沒有特殊的腥臭味,每天可達十幾次。


專家給各位父母以下建議:

1、夏秋交替的季節,應避免兒童大量食用富含脂肪的食物。

2、注意居室通風。

3、兒童使用的餐具等物品應進行嚴格消毒。

4、感染性腹瀉傳染性很強,必須注意隔離等。


不要盲目服用抗生素

由於秋季腹瀉是輪狀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不但沒有效果,而且還會擾亂腸道正常菌群的生長。另外,寶寶得了秋季腹瀉後,不能吃成人用的止瀉藥,這對寶寶來說是非常危險的。秋季腹瀉治療方法建議諮詢醫生,使用腸粘膜保護劑和微生態製劑。


調整飲食

秋季腹瀉通常的治療方法主要是調整飲食,只要沒有劇烈的嘔吐,寶寶大多不用禁食。腹瀉期間寶寶容易出現繼發性乳糖不耐受,使腹瀉時間延長,必要時需要暫時更換不含乳糖的嬰兒配方奶粉,腹瀉好轉後可以再恢復正常的配方奶和母乳餵養。對劇烈嘔吐的寶寶需要禁食4~6小時後開始逐漸增加餵食。


三號疾病:支氣管炎

三號疾病:支氣管炎

急性支氣管炎是指發生於支氣管粘膜的炎症,多繼發於上呼吸道感染之後,氣管常同時受累,是兒童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多見於嬰幼兒,且症狀較重。引起急性支氣管炎的病原體包括:病毒、細菌、肺炎支原體等,也可為混合感染。

秋季天氣複雜多變,如果寶寶體溫變化過快,吸入煙塵、花粉、羊毛等刺激性物質都可能引起寶寶支氣管感染。寶寶患氣管炎主要症狀是大聲哭鬧,有痰鳴音,寶寶煩躁時,咳嗽會加劇,喘鳴音也會變得響亮。


四號疾病:鼻炎

四號疾病:鼻炎

秋風起,寶寶噴嚏不止,那是因為秋季較大變化的氣溫導致空氣粉塵風沙增多,寶寶免疫機制還不完善,抵抗力偏弱,容易造成寶寶鼻炎。寶寶鼻炎主要症狀為連續打噴嚏,鼻癢,鼻塞,流清水樣鼻涕,可伴有頭痛。如果不及時控制還會誘發鼻竇炎,腺樣體炎中耳炎,咽炎,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頑固性頭痛等併發症。


避免讓寶寶接觸過敏源

塵土、蟎蟲、真菌等過敏源很容易引發寶寶鼻炎,注意室內常通風,保持家居衛生清潔。


多喝水

多飲白開水和果汁,使鼻分泌物軟化。減少呼吸道分泌物的堵塞。

立秋後三方法 如何提升寶寶抵抗力


1.寶寶營養要均衡

1.寶寶營養要均衡

若想提升寶寶的免疫力,請拒絕給寶寶吃高油、高糖的精緻化加工食品。多吃天然食品,多吃富含維他命和礦物質的蔬菜、水果。五穀類是人類的主食,在寶寶4個月後添加副食品時,首先要嘗試的是米粉、麥粉。斷乳之後,替代食物也是穀類。全穀類含胚芽和多醣,維生素B和E都豐富,這些抗氧化劑能增強免疫力,加強免疫細胞的功能。

嬰幼兒正值身體快速成長及腦神經發育期,對蛋白質及鈣質的需求量相當高。所以乳類製品為嬰幼兒期最佳的營養來源。酸奶是乳製品中,可以兼顧營養與改善腸道環境的飲品,很適合兒童期的需要,幼兒則要到滿一歲以後才能喝。

另外,嬰幼兒體表面積相對於體重比成人更高,水分蒸散流失多,更需要補充水分。水分充沛,新陳代謝旺盛,免疫力自然提高。此外,不要讓寶寶偏食而導致營養失調。


2.增加戶外運動 預防呼吸道感染

2.增加戶外運動 預防呼吸道感染

要讓孩子經常到室外活動,曬陽光和呼吸新鮮空氣。平時注意冷暖, 讓寶寶少去公共場所,少接觸病菌,注意別讓寶寶反覆感冒,這樣會大大降低寶寶的抵抗力。藥物,特別是抗生素藥物會損害寶寶的抵抗力


3.按摩刺激皮膚增強免疫功能

3.按摩刺激皮膚增強免疫功能

按摩是通過皮膚感官溫和的刺激,引起全身神經、內分泌及免疫等系統的一系列良性反應,可促進胃腸激素的分泌,有助於增加小兒的食量,促進食物消化、吸收和排洩,加快體重的增長。按摩的同時還活動寶寶的全身肌肉,使身體發育得更健壯。另外,皮膚刺激對增強免疫功能有直接和間接的影響,有益於新生兒的體格與心智的健康發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