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墉:讓孩子有成就感,比成績更重要

劉墉:讓孩子有成就感,比成績更重要

週末,孩子一會要去找小朋友玩,一會要看電視,一會又要看書,我看她四腳八叉的慵懶樣,瞬間明白了,這是她閒的慌,沒事想折騰點事。

於是,我從玩具櫃裡抓出一個玩偶,遞給她:“哎呀,這娃娃的衣服鞋子都髒成這樣了,你幫她洗洗好不好?”

她歡快的接過玩偶,撩起袖子,在洗衣房忙活了好半天。

洗完晾曬好,她的心情無比美麗,嘴裡還哼著小曲。先前的哼哼唧唧,滿腹牢騷,瞬間彌散走了。

我意識到,原來小孩子太閒,也會焦慮。給他點活,舒展下筋骨,她心裡倒反美滋滋的。

人都是需要有成就感,才會有存在感。

大概就是其中的緣由。

這個時代的小孩很富足,想吃的想玩的,只要不是很過分的要求,父母都會滿足。

但他們不見得快樂,因為成就感太低。

阿德勒說,每個人生來都需要尋找存在的意義和價值。

嬰兒學抓握,幼兒學步行,兒童學自理...這些尋找,從我們一出生就開始了。

再小的孩子,都需要存在的意義。倘若他們在日常中得不到滿足,只好用別的方式了。

對孩子來說,會激怒大人,引起父母注意,和父母對抗並讓他們最終屈服,就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

都說好孩子是誇出來的。

其實不然,讓孩子學會一件事的成就感,遠高於父母的讚揚。

女兒曾跟爸爸學做麵包,需要將雞蛋打入麵粉裡,初生牛犢不怕虎,她拿著雞蛋就使勁敲,結果雞蛋液流了一地。

連續敲碎兩顆雞蛋後,她生氣地說,再也不做麵包了。

爸爸二話不說,取出一顆雞蛋,故意也敲碎。女兒哈哈大笑,好像面子上又回來了,乖乖坐回了凳子。

爸爸問她要不要和他再試一顆雞蛋,她點頭說好。

我知道爸爸接下來,是要示範如何敲雞蛋了。

他把雞蛋握在女兒手裡,在桌腳處輕輕的敲了幾下,殼破後,爸爸把碎了的殼皮揭掉,然後讓女兒握著雞蛋,讓蛋液慢慢流出來。

成功敲好一顆雞蛋後,女兒躍躍欲試想自己上手。

這次她學著剛剛爸爸的模樣,一步一步來,雞蛋液安全流進了碗裡。

那一刻,女兒笑成了一朵花兒。

我和爸爸沒來得及讚揚她,她已經樂開了花,可見,讓孩子有成就感並不是因為表揚,而是自己“學會”的快樂。

我想,在孩子心裡,沒有任何事比“我能行”“我會做”更有成就感了。

劉墉說,讓孩子有成就感,比成績更重要。

其實,無論學齡兒童,或低幼小孩,成就感在成長中,都不可或缺。

愛迪生說,有所成就,是人生唯一真正的樂趣。

人生還太遙遠,對孩子而言:

會做家務,能吃光一碗飯,和小朋友打成一片,可以自己敲雞蛋,就是成就感,也是唯一真正的樂趣。

沒有無緣無故的哭鬧,孩子太過清閒、被過度照顧,都會成為哭鬧的根源。

成就感不足,折騰父母來湊,是孩子最擅長的對策。

有人說,父母分兩種,一種是希望孩子自食其力,讓孩子獲得成就感,一種是希望孩子樂享其成,好讓自己出手幫助,讓自己獲得養育的成就感。你是哪一種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