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

“我是農民的孩子,我不能忘本。”這是土族女法官、青海省西寧市中級人民法院知識產權庭副庭長陳志秀對自己的要求,更是她對老百姓的樸素感情。

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

在二十多年如一日的工作中,陳志秀始終以實事求是的實幹精神、精益求精的敬業精神和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投身於審判工作第一線,站在公平公正的立場,認真審理著每一起案件、對待每一個審理環節。

誰都知道,勞動爭議案件對抗性強,申訴上訪多,但她審理的三百多件勞動爭議案件均案結事了,無一上訪申訴,而自陳志秀擔任法官以來審理的近三千件案件也都辦成了“鐵案”。因為,對於在民事審判一線堅守了23個春秋的她來說,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正是她畢生的追求,她以善良質僕、勤奮努力和堅忍不拔詮釋了一位土族女法官的為民情懷。

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

“打鐵先要自身硬,我不是一個聰明的人,是知識幫助了我。” 這是陳志秀經常說的一句話,喜歡學,喜歡琢磨,不怕麻煩,讓陳志秀有了深厚的法理知識、豐富的審判經驗和對社會生活的深刻認知。多年來,她審理了許多疑難複雜和新類型案件,包括青海省首例網絡著作權案、首例計算機軟件侵權案和全國首例農民著作權侵權糾紛案等在省內有重大影響的案件,這些案件均辦成了鐵案。她以其精良的業務能力、準確到位的辨法析理保證了案件質量,成為西寧市中級法院業務精、能力強的辦案能手和調解狀元。

陳志秀常說:審判工作就要精益求精。在擔任法官二十多年的時間裡,她從事知識產權審判的時間就有十五年,知識產權案件專業性強、審理難度大,但她以良好的業務素質保證了審理的知識產權案件的質量,她審理的知識產權案件均案結事了,取得了良好的審判效果。今年7月,她因此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知識產權審判先進個人”。

20多年來,陳志秀堅持把對法律的忠誠融於審判工作中,用心智感化當事人,樸素無華、和藹可親的法官形象贏得了當事人好評。而無論當事人身份高低,她總是真誠熱情地接待,噓寒問暖,耐心傾聽訴說,用自己的真心、愛心、耐心、誠心對待群眾,用最淺顯易懂的語言向當事人闡述法律知識,用最便捷高效的方式為當事人解決問題,她聽得最多的、最欣慰的話便是:“陳法官,你真心替我們著想,謝謝你了。”

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

當她給88歲高齡、行動不便的曲某送去賠償款時,曲某和老伴激動地說:“共產黨的好法官給我送錢來了,幫我辦完了人生最後一件事。”案件審理中,她擺事實,講道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當事人總是在她做出的合情合理合法的裁判下服判息訴,經常有人這樣對她說:“陳法官,雖然我敗訴了,但我服你這個人”。

二級傷殘、高位截癱的餘某是村裡的“五保戶”,雖然案件已經結案,但她牽掛著餘某案件的執行問題,經多方努力她從被告處索回了賠償款,並送到了當事人手中,還免除了2萬多元的訴訟費。這樣的小事還有很多,她用善良之心,經常想方設法為當事人排憂解難,用樸實的言行感化著每一位當事人,用實際行動踐行著“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義”的錚錚誓言。

“她不侷限於就案辦案,善於總結辦案過程中發現的共性問題,注意找出涉訴糾紛的癥結。”這是同事對陳志秀的評價,陳志秀始終把最大限度地化解社會矛盾作為自己的使命,勤于思考、善於探索、勇於創新,不斷進行創造性的實踐。她審理的全國首例農民(社火)著作權案,涉案人數多,媒體輿論甚為關注,經她多方努力使案件得以調解結案後,她又及時將賠償款挨家挨戶發放到117名農民手中,此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知識產權優秀案例;寒冬臘月,她冒著嚴寒深入牧區,通過“三調聯動”方式解決了在當地影響大、矛盾激化的草場租賃合同糾紛案,妥善化解了矛盾,維護了當地穩定,該案被最高人民法院評為全國優秀調解案例。“不給善良打白條”,她的調解撤訴率達40%以上,她注重調撤案件的即時清結,調解撤訴率、即時履行率均居全院最高。

從事民事審判工作20多年來,陳志秀將滿腔熱血傾注於她熱愛的審判事業,成為人民群眾信賴、滿意的法官,她本人因此多次被評為優秀公務員、優秀共產黨員, 2013年榮立個人三等功,2014年被授予“全省優秀法官”,2016年被評為青海省西寧市“十佳愛崗敬業標兵”,2017年被評為全國優秀法官、最高人民法院“我最喜愛的好法官”提名獎。

把每一起案件都辦成經得起歷史檢驗的“鐵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