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淤,試試外用中藥膏

活血化淤,試試外用中藥膏

說到活血化淤,人們首先想到的,或許是外用的貼膏、噴劑等,如著名的雲南白藥。其實,祖國傳統醫學對此早有研究,可供選擇的外用中藥也不少。

膏藥外敷治病,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原始社會人類的祖先就發現,用某些植物的葉、皮或草莖之類來貼敷傷口或疼痛部位,可以減輕疼痛或止血,甚至能加速創傷的癒合,此後隨著經驗的不斷積累,進一步產生了貼敷、外擦療法。

活血化淤,試試外用中藥膏

在我國醫藥經典《黃帝內經》、《神農本草經》、《難經》等著作中都有關於膏藥療疾的記載,由於貼膏治病操作簡單、取材方便、費用低廉、安全無痛苦,因而易被人們所接受,加之貼膏治病範圍廣泛,早已成為人們最易接受的治療方法,特別是常患頸、肩、腰、膝痛等慢性勞損性疾病的中老年人,對膏藥更是情有獨鍾,膏藥已成為居家旅行必備之物。

貼膏療法是中醫臨床中常用的外治方法之一,它是遵循中醫辨證論治及中藥的性味、功效、主治與歸經原則,充分調動藥物互相協調的效能,組成多味藥物的大複方,以發揮藥物的良好效果。由於膏藥直接敷貼於體表,而製作膏劑的藥物中大多氣味俱厚,再加入辛香走串極強的引經藥物,通過滲透入皮膚,內傳經絡、氣血、臟腑,起到調氣血、通經絡、散寒溼、消腫痛等作用。

現代醫學也非常重視研究貼膏療法,因為貼於體表的膏藥能較好刺激神經末梢,通過反射以擴張血管,促進局部血液循環,改善病變周圍組織的營養,達到消腫、消炎、鎮痛目的。有研究認為,膏藥能通過貼敷於患處的肌膚滲透達皮下組織,在病變局部產生藥物濃度的相對優勢,而發揮出較強的藥性作用。膏藥中有些刺激性較強的藥物還能通過神經反射調節機體功能,促進抗體形成,提高人體免疫力。同時,藥性還能通過皮膚黏膜,經過血管或淋巴管進入循環,也可產生全身性的作用。

膏藥的性能、氣味、厚薄、歸經及藥理作用,直接影響著治病的效果,不同的疾病有各自相對應的藥物組成配方。正因為貼膏療法突出了中醫整體觀和辨證論治的特色,所以至今在臨床各科的治療中也佔有一席之地。

活血化淤,試試外用中藥膏

根據病情來選用膏藥,是中醫應用藥膏治病的原則。在臨床中對關節疼痛、僵直、肌肉麻木、骨折、傷筋等證,除選用有行氣活血、松粘止痛、祛風除溼的雲南白藥和三七之類中藥製劑外,還可在藥店中選購以下中藥製劑:

麝香海馬追風膏

有驅風散寒、活血止痛作用,對風溼性關節痛、退行性骨關節炎、陳舊性筋傷有效。

麝香壯骨膏

有鎮痛、消炎作用,適用於風溼痛、關節痛、腰痛、神經痛、肌肉痠痛、扭傷、挫傷等。

馬應龍麝香祛痛搽劑

能活血祛淤、疏通經絡、消腫止痛,適用於各種跌打損傷、淤血腫痛、風溼淤阻、關節疼痛。

骨友寧貼膏

能活血化淤、消腫止痛,適用於軟組織損傷引起的腫脹、疼痛。

骨友寧擦劑

能活血化淤、消腫止痛,適用於骨質增生引起的功能性障礙,軟組織損傷及大關節病引起的腫脹、疼痛。

壯骨麝香止痛膏

能祛風溼、活血止痛,適用於風溼關節、肌肉痛,扭傷。

活絡油

活血化淤,試試外用中藥膏

可舒筋活絡、祛風散淤,用於風溼骨痛、筋骨疼痛、腰骨刺痛、跌打舊患、小瘡腫痛、皮膚痕癢(編者注:皮膚痕癢屬於皮膚病的一種,一般是由於皮膚乾燥引起的過敏性瘙癢)、蚊叮蟲咬、舟車暈浪、頭暈肚痛等。

筋骨傷噴霧劑

能活血化淤、消腫止痛,適用於軟組織損傷。

跌打鎮痛膏

能活血止痛、散淤消腫、祛風勝溼,適用於急、慢性扭挫傷,慢性腰腿痛,風溼關節痛。

複方南星止痛膏

能散寒除溼、活血止痛,適用於骨性關節炎屬寒溼淤阻證,患者主要表現為關節疼痛、腫脹、功能障礙,遇寒加重等。

以上藥物的具體用法,請參閱說明書及遵醫囑。

筆者在這裡另外給讀者介紹一種自制外用藥酒:三七12克,紅花、大黃各10克,乳香、沒藥各6克,冰片0.5克,浸泡在300毫升的50~60度高粱白酒中,30天后備用,用時外搽患處即可。此方有活血通絡、消腫止痛功效,主治急、慢性扭挫傷,慢性腰腿痛,風溼關節痛等筋傷病症。

中藥活血化淤外用製劑雖好,但也要注意,禁止內服,切勿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處,皮膚破潰處禁用,婦幼及老人慎用,用藥3天症狀無緩解,或出現局部紅腫、疼痛、活動受限等不適症狀時應去醫院就診,同時需注意防範過敏情況。

(編者注:在傷後24小時內用藥會加重局部淤血,不利康復,應在受傷24小時後再用。)

活血化淤,試試外用中藥膏


分享到:


相關文章: